说说常识:马光远先生不懂房地产经济
刚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文章《马光远:部分泡沫大,三四线以下房子究竟怎办?根本没有答案》说,【在面对消费降级的今天,高房价还能持续下去吗?
对于大部分只能靠自己的年轻人来说,在一线大城市买房就意味着你不能停止工作,不能随便跳槽,不能任性!意味着你的人生只能原地打转,处于低质量的生活状态。
三十多年来,最初的昂贵的手表,彩电,自行车,收音机,大哥大,小轿车等等都跌价了,房子同样是商品,一样会折旧。岂有只涨不跌?或许是时间未到罢了。
不要投资三四线以下的城市的房子。人在走,房子那么多。数量泡沫大到吓人,将来这些楼市如何走,根本没有答案。
这两年不少房子建筑等级,环境,交通,停车位等配套都还太差,但在炒作之下都变得非理性上涨。大部分可以推倒重来,多数破房子没有保留价值。】
应该说,【部分泡沫大】是一个理性的评判。这也与马光远先生去年5月份的一个演讲中的【中国90%房价都不高】观点相吻合。
在那个演讲中,马光远还总结了一个房价后视镜理论:资产价格什么时候便宜?回头看都便宜,往后看都会涨。"所以不要问我在深圳要不要买房子。10年后看深圳,房价还要涨。"
这就有问题了:去年说【回头看都便宜,往后看都会涨】,今年就说【房子同样是商品,一样会折旧。岂有只涨不跌?或许是时间未到罢了】,人们该听哪一句呢?
说【 三十多年来,最初的昂贵的手表,彩电,自行车,收音机,大哥大,小轿车等等都跌价了,房子同样是商品,一样会折旧。岂有只涨不跌?或许是时间未到罢了。】证明马光远先生没有明白住房与一般资源之间的不同:
世界上除了土地资源以外,其他资源的稀缺性都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只有土地资源目前没有这个前景。
于是相对于其他资源的稀缺度的降低,土地资源的稀缺度就会相对上升。
因此,只要生产力进步还有空间,经济还有增长的前景,土地的稀缺度就会继续增加。自然,在土地上的房产的价格,就还有上涨的空间。
一般资源是会随着生产力进步而不断减少稀缺性,从而价值不断降低的;
而住房是必须附着于土地之上,土地在目前却是不可能被生产出来的资源。
人类生产力越进步,其它商品价格便会越降低,而土地的相对稀缺性就会更加突出。
假设:原来一亩地产出作物100斤,单价为每斤1元,则每亩地的经济产出为100元。此时每亩地价为1000元。那么地价收入比为10。
当生产力进步以后,一亩地产出作物1000斤,这时如果单价也跌到0.1元,则每亩地经济产出依然为100元。按照地价收入比10计算,那么每亩地价也依然会是1000元。
但是在经济社会里的财富关系要求下,这时候作物的单价不会降到0.1元,而很可能只降到0.5元,于是,每亩地的经济产出达到500元。那么按照地价收入比为10计算,地价就该上升到5000元。
中国这几十年的生产力进步特别快速,每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产出增长也特别快速,当然地价的快速上升就是经济与市场规律决定下不可避免的现象。
而住房又必须建在土地上,随着土地价值的快速提升,房价的快速上涨当然就无可避免。
当然,由于经济规律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增长速度将逐渐降低,人民收入增长速度也将逐渐降低,因此中国的土地升值速度也将放缓,导致房价的上涨幅度也将逐步缩小。而且一些住房因为市场过度投机而上涨过快的城市,出现暂时的房价回落,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中国目前经济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依然存在通过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改造生产力,从而继续保持较高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因此,土地价值的上升依然存在较大空间,当然房价上涨的空间就依然存在。
从这个角度分析,【回头看都便宜,往后看都会涨】这句话是对的;
而【房子同样是商品,一样会折旧。岂有只涨不跌?或许是时间未到罢了】这句话是错误的。
说【不要投资三四线以下的城市的房子。人在走,房子那么多。数量泡沫大到吓人,将来这些楼市如何走,根本没有答案。】这句话,似乎是忘记了中国农村还有5亿多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进行当中。
农村里还有几亿人需要进入城市生活。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不会进入一线城市,而会停留在三四线城市的。因此,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将来一定会不断增加。事实上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总体上一直在增加。
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有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准确统计。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2012年和2017年的统计年鉴进行梳理对比,发现这5年间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城区人口均实现了增长。
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南,其15个普通地级市(除洛阳)的城区人口除商丘微降之外均实现了增长。濮阳、三门峡、开封、周口、信阳和南阳5年来的城区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万人。
中部的另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安徽,其15个普通地级市中,除了资源型城市淮北外,其余14个地级市的城区人口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增长较快,5年来城区人口增加了32.16万人,滁州也增加了13.79万人。
东部沿海省份福建的7个普通地级市中,除了三明微降外,其余6个地级市的城区人口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泉州增长了21.1万人,莆田增长了18.3万人。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都在增长,增长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不少地级市为了做大做强主城区,将辖下的县市撤县设区,这样一来,城区人口也会增加。
至于说【 这两年不少房子建筑等级,环境,交通,停车位等配套都还太差,但在炒作之下都变得非理性上涨。大部分可以推倒重来,多数破房子没有保留价值。】则证明马光远先生不明白,房价的根本因素在于所附着于其上的土地位置,而不是房屋本身的品质。
一线城市的普通住房会比内地农村的别墅更贵;
城市中心地区的住房当然会比边缘区的住房更贵。
这与房子本身的品质无关,原因在于房子所在位置不同,所附着的土地价值不同。谁要把北京市的破旧房子无偿或者以很低价格给我,或者把一套二十年房龄的房子——也不要计算折旧,就按二十年前的原价转让给我,我就会发一笔不小的财。
【不少房子建筑等级,环境,交通,停车位等配套都还太差】,房价就已经很高,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的城市建设有信心。这样的房价当然也是合理的市场现象。照马光远先生这样的投资思维,必然会失去良好的投资机会。
最后再说说年轻人是不是应该买房的问题:
既然可以确定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房价是会继续上涨的,如果有能力买房,而因为在眼下要过轻松的生活而不买,就可以肯定今后会越来越买不起。
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导致房租上涨,于是没买房的人将面临房租持续上涨的困境。据有关讯息,去年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租房价格涨幅远超季节性。
据统计,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全国一二线城市中有13个城市的房租涨幅已超过20%,涨幅最高的是成都,以30.98%的涨幅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深圳涨幅也高达29.68%,而北京、广州的涨幅均超过了20%。
在这样情况下,买了房的人即使现时财务紧张依旧,但是房产增值带来的财富效应会让他们感到振奋。而没买房的人,就会因为增加的工资未必抵得上上涨的房租,而苦恼。
虽然现在买房会导致相当一段时期财务紧张的困难,但是只要买得起,就应该买。即使你必须为此付出【不能停止工作,不能随便跳槽,不能任性】的代价。
因为你未来还有几十年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不用担心房租上涨会吞掉你的工资增长。相反,未来你会因为自己的工资与房子的价值同时增长,而越来越富有。
而买得起房而不买的人,将来才会因为房子越来越贵而买不起,只好任凭房租上涨吞没自己增长的工资收入,导致【人生只能原地打转,处于低质量的生活状态】。
为避免一些人的误会——我发现往往有一些人会对我的文字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误会——需要说明几点:
第一,我这里说的是【买得起房的人】在现阶段买房对自己有好处,没说所有的人都应该买房——至于什么样的人是买得起房的人,各人自己去评价;
第二,市场波动是难以预料的,如果不是钱多得没处放的人,不要纯粹为了投资而买房,尤其不要为了投资而高比例贷款买房,背负过大的债务做投资,有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财富损失;
第三,即使是买房自住的,也要注意避免在房价暴涨的时候盲目入市,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财富损失。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我这里只是就我认为马光远先生观点的错误,说说我的看法,绝没有建议任何人买、或者不买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