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之后,日本再无麻婆豆腐
前几日,一位华裔厨师去世的消息轰动了全日本。
这位陈姓大厨的讣告,不仅刷遍了日本全媒体的头条,还有近万名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这样的阵仗,在日本绝对属于大场面。
陈建一的名字或许中国人觉得耳生,但在日本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位出生于川菜世家的大厨,祖孙三代人对日本餐饮业的贡献,说一句影响了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也绝不为过。
而这背后的渊源,还要从一盘麻婆豆腐开始说起......
在日本说到中餐,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年至少要卖出60亿盘的麻婆豆腐。
这道拿捏了几代日本人的川菜,不仅以压倒性的人气被日本媒体,评选平成到令和年代最伟大的料理发明。
▲《恋爱回旋》中吃到泪目的GAKKI老婆
在日本1亿3千万的人口中,各个社会阶层都有麻婆豆腐的狂热粉丝。
摇滚歌手嘉门达夫,在吃完“陈麻婆豆腐”后,抑制不住内心汹涌而出的音符,即兴创作了一首鬼畜洗脑的《麻婆豆腐之歌》。
每当四川饭店里,有人下单麻婆豆腐,台上台下的大厨店员和顾客,都会一边挥舞着毛巾大唱“麻和辣,在我嘴里爆炸”,一边争相品尝。
此情此景,正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中国的麻婆豆腐,配上日本的大米,多少碗都能吃得下去!”
2007年,为了推销日本大米,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访华时都有抬出了这位人气巨星作配,借机抬咖。
▲《孤独的美食家》五郎叔的挚爱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自古以来就没有吃辣习惯的国家,为何会对一道川菜如此痴迷?
说到这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陈氏川菜的创始人就要登场了。
1952年,在前往横滨的客轮上,一个叫陈建民的厨师,身边的“全部家当”,不过一口炒菜的铁锅、两把菜刀和够两桌酒席使用的碗筷杯盘。
看着身后滔滔海浪,再想想未知的前途,陈建民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迷茫和悲凉。
他带这些锅碗瓢盆的目的,是担心如果在日本,找不到一份凭手艺吃饭的工作,就把它们贱价卖掉做回国的盘缠。
能给自己留出,变卖家伙事儿的后路,陈建民已然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身为国内名厨的陈建民,此前在重庆、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地的厨坛颇具声望,不仅是香港“八大名厨”,还曾经是张大千的家宴私厨。
陈建民接待过的座上宾,都是孟小冬、齐白石、于右任、张学良等一干文人雅士,亦或是达官显贵。
他在张大千家任职期间,由他创立的几道拿手菜“大千鸡块”等,至今仍是不少私房家宴的保留菜式。
上世纪50年代,正值国内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曾经的八大楼八大居等老字号餐厅,变更为公私合营形式。以往燕窝鱼翅等高档菜,也被劳动阶层群众喜爱的家常菜所替代。
这让炒惯了宴会酒席的陈建民,满身技艺却无处施展,最终把心一横,登上了东渡的游轮。
经过几天几夜的航行,在港口迎接陈建民的,是他在日本唯一的熟人——陈海伦。
同为四川人的陈海伦,在上海俱乐部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日本富商名流。
为了给老乡找一份差事,这位颇讲义气的川妹子,绞尽脑汁为陈建民做了各种打算。
两个月后,担任采买的陈海伦在为一个中国商人筹办宴席时,推荐陈建民来试工。
谁知陈大厨的手艺一亮相,就彻底征服了在座所有宾客的心和胃。这其中当属日本时任外务次长奥村盛藏,最为流连忘返。
在陈海伦的引荐下,被陈建民一手好菜吊足胃口的奥村盛藏,主动给陈建民批了工作签证,还常常有意或无意的,把他介绍给自己上流圈子的朋友。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东京有个“妙手生花”厨师的传说,就传遍了全日本。
彼时的日本上班族,每月收入大概在一万日元左右,而陈建民一桌是私房菜的价格,则要价5万日元。
由此可以推算,川菜宴席在陈建民的带动下,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了。
1958年,攒够了本钱的陈建民,在东京六本木开了一家“四川饭店”。
为了拿下周围上班族的消费群,这次放下大师身段的陈建民,研发了一系列价格亲民的“定食”。
搭配川式泡菜和酸辣汤,主菜以回锅肉、青椒肉丝等十几种经典川菜轮流坐庄。但不变的是,招牌的麻婆豆腐每天都会登场。
巧的是,这家店的位置刚好毗邻NHK电视台。
每天中午都会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这里解决午餐。一来二去间,整个NHK电视台都被陈建民的川菜手艺所俘获。
这一次搭上时代顺风车的陈建民,在机缘巧合下,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登上电视机讲解的初代大厨。
1960年前后,正值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期,电视成为当时普通民众,家中必备的娱乐设施。
而50年代开播的《今日的料理》节目,为了给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提前预热,加入了异国料理这一板块。
凭借一道麻婆豆腐,闯入节目制作人心底的陈建民,刚好接下来电视教学的重任。
在节目中,一口川普口音的日语,配上常常词不达意的名词,除了教会日本主妇烧炖焖会外,还顺带兼了气氛组的工作,一把子将节目效果拉得足足的。
这也推波助澜的让陈建民和川菜的知名度,再上了一个台阶。
在专业方面,陈建民也不忘时刻精进改良。
为了让前几百年里,从未有吃辣习惯的日本人能接受川菜。陈建民用刺激性没那么强的山椒粉替换下原有的花椒粉,又用包菜代替了回锅肉中的蒜苗。
干拌的担担面,也入乡随俗的做成了有汤的拉面版本。
这些风味上的改良,让川菜迅速崛起为日本异国料理中的一支翘楚,陈建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当时最具知名度的大师级人物。
此后,为了丰富在日川菜厨师的队伍,陈建民在东京开办了中国料理学院。从这里走出的一万多名厨师,如今已经是日本各地中华料理的中流砥柱。
在众多散落在各地的弟子中,继承其衣钵最到位的就是儿子陈建一。
和大刀阔斧,打下半壁江山的父亲不同,陈建一对川菜和中华料理的贡献更潜移默化,也更影响深远。
1990年,陈建民去世后,从父亲手中接过“四川饭店”的陈建一,虽已过而立之年,但在业界依旧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
不想让四川饭店这块招牌,在自己手中黯淡无光。36岁这年,陈建一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抱着一个破釜沉舟的打算,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放下陈氏传承人的身份和少东家的架子,以素人选手的名义,报名了电视台一档名厨对抗节目《料理铁人》。
在挑战赛中,在展现基本功时,陈建一稳扎稳打。到了真正需要拼刺刀的赛点时,十八般武艺轮番上演,看得观众和评委眼花缭乱,五体投地。
在近十年的“料理铁人”对抗赛中,陈建一以67胜、22败、3平,17连胜的战绩,斩获节目史上最高记录,至今这个成绩仍无人打破。陈建一也成为,一个活在日本美食史上的传说。
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
“料理铁人”播出后,四川饭店再次登上全民热议的C位。日本民众,也以吃川菜,吃陈氏川菜为“会吃”的一种象征。
陈建一本人,更是被热血动漫当作了优秀人设模板,以他为原型制作的《中华小当家》,成为了多少80、90后的童年记忆。
2008年,时隔三十年后,陈建一也获得了父亲同样的荣誉——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发的“现代名厨”证书。用实力证明了“陈氏川菜”这块招牌的含金量。
而陈家第三代,陈建一的儿子陈建太郎,从2005年开始,便带着修行的目的来到祖父的家乡四川,拜师川厨大师,认真打磨功底。
如今,已经把传统川菜和现代工艺融会贯通的陈建太郎,带着四川饭店再次出海,来到新加坡,还拿到了米其林二星的认证。
日本中华料理,无川菜不成席的格局,离不开陈家三代人的坚持与耕耘。
如今斯人已去,除了让人唏嘘之外,不免还存有几分庆幸。
至少,总会有人在吃麻婆豆腐时会想起,当年那些带着一身绝技,奔赴前程的大师们,曾经书写过怎么样的美食佳话。
成贱太郎
这让炒惯了宴会酒席的陈建民,满身技艺却无处施展,最终把心一横,登上了东渡的游轮。”
小资产阶级都喜欢的手艺,怎么能用来服务劳动阶级呢🐶
后面还有个帮忙介绍生意的、当年在“上海俱乐部”期间就认识很多日本富商的老乡,这俩是什么货色就可想而知了。
韩国最近又山寨了中国糖葫芦,但是绝口不提是中国特产,叫水晶xx(比如水晶草莓)。
宣扬中国文化,日本确实是一个好的窗口。
作者是对“后路”这个词有误解?还是对“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有误解?
😲😲😲
成贱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