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评论 比萨德更危险 — 美国第二次6500公里外拦截洲际导弹成功

刀口评论 | 比萨德更危险 — 美国第二次6500公里外拦截洲际导弹成功

作者:刀口

本文转载自:刀口谈兵(ID:daokouTB)

这个世界因美国越来越危险,继撕毁《反导条约》与《中导条约》后,美国变本加厉在破坏全球战略平衡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久前,美国下令生产“低当量”的W76-2战术核弹头,目的是再次大幅度的降低核战争的门槛。但是,核武器无论如何仍然是战略武器,而非战术武器,一旦这种导弹发射,敌方将无法判定美国发射的是高当量的核弹还是低当量的核弹,只会按照高当量核弹来袭实施报复性核反击作战,后果就是核大战!人类将面临毁灭。

不仅如此,美国冒险行动还没有完。

500

央视网消息: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25日10时30分,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两枚反导导弹,准确拦截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夸贾林环礁试验场发射的洲际导弹。这是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首次进行反导齐射测试。1枚用于拦截洲际导弹弹头,另1枚使用弹载计算机确认最危险的碎片予以击落。

这是美国继2017年第一次所谓“实战”拦截洲际导弹成功后的第二次发射,还特别使用了2个反导弹头。

技术确实有进步

这次的亮点有两个:一是这是第二次拦截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靶弹,拦截距离达到6500公里,已经超过了美国人认定的洲际导弹5500公里射程的标准。上一次是2017年的单发拦截测试,而更早前的实验都是用远程靶弹来凑合模拟洲际靶弹。

二是据说靶弹还携带了诱饵,是一次具备实战意义的拦截测试。

2017年那次使用的洲际靶弹,这次应该也是同一型号。

美国早在1985年的HOE反导试验用的靶弹就是用民兵洲际导弹改装的。

而从1997年到2003年的IFT-1~9等9次反导综合试验,也是用民兵洲际导弹改装的靶弹,并携带有一个或多个气球诱饵和干扰箔条,这些尖端突防技术水平也就是几个大国才有。

500

500

上一次反导试验中,靶弹从夸贾林向东发射,拦截弹从本土范登堡基地发射,相距约8000公里, 反导拦截发生在距离范登堡大约3400公里的太平洋上空。而且拦截高度还处在比较高的高度, 也就是说GBI(中段反导)至少可以拦截发射基地约4000公里范围内的来袭导弹。所谓国家级反导系统就是这个概念了,部署一到两个基地,就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国家的保护范围。

另外,美国一直在追求反导的实战效果,逐渐增加近似实战拦截难度,特别是识别诱饵的技术。

其实诱饵真不是这次才开始带,那是20年前就在反复测试的东西了

1)综合飞行试验-1(IFT-1A): 1997年6月24日,靶弹携带9个诱饵目标: 包括一个中型再入飞行器,两个中型刚性复制再入弹头,一个小型金属轻质弹头,两个小型金属气球,两个轻型气球和一个大气球。  EKV对这些目标进行了跟踪和识别。

2)综合飞行试验-2(IFT-2),同样是应对9个目标的测试

3)综合飞行试验-3(IFT-3),1999年10月2日,这是第一次拦截试验,试验目标被简化,但也包括一个真弹头和一个诱饵,EKV识别出诱饵,击毁了弹头

4)综合飞行试验-6(IFT-6),2001年7月14日。靶弹弹是在其发射7、8分钟之后就已经是弹头、箔条、诱饵、部分动力舱段和碎片等一起形成一个目标群凭借惯性飞向目标,这个状态贯穿整个中段飞行,直到再入大气层时会被阻力过滤掉诱饵等。  这对反导系统无疑是构成了挑战)

5)综合飞行试验7(IFT-7),2001年12月3日, 靶弹包括一个弹头和一个气球诱饵, 拦截获得成功

6)综合飞行试验-8(IFT-8),2002年3月15日, 此次试验是一次标准的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 靶弹是一枚改进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于美东时间下午9点11分发射。

此次试验的靶弹包括一个弹头和3个气球诱饵,拦截弹成功的选择了弹头。

7)综合飞行试验-9(IFT-9)2002年10月14日, 此次依旧是拦截一枚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杀伤器从五个物体(包括三个诱饵)中找出了弹头,并成功实施拦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俄的对策

事实上拦截洲际弹道导弹仍然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儿。美国发布的公告说用1枚用于拦截洲际导弹弹头,另1枚使用弹载计算机确认最危险的碎片予以击落的说法是一种掩饰,每一枚反导的导弹价值6500万美元,用第二枚击落所谓的碎片根本是胡诌八扯。

事实上为了保险起见,一般用于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这样致命大杀器的反导导弹都是一射2枚,甚至三枚,代价极其高昂。

这是因为中俄的洲际弹道导弹绝对都带有诱饵还可以机动变轨,并不会傻等着被击落。

目前看,中俄的洲际导弹突防技术除了诱饵技术外,正在向中段机动和末端机动变轨发展,以增加拦截的难度。

下图 中国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开发射10枚多弹头分导再入核弹和重诱饵

500

下图 升级版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液体推进剂长期不用卸载

500

理论上说中段变轨只是上面级姿控+重复点火。现在的真空上面级液体发动机都能做到关机后重新点火的需求,技术上并无难点,比如几种远征上面级就能做到点火两次以上。

至于姿控,实际上无论是俄罗斯的倒置PBV还是民兵的正置PBV都已经具备了姿控能力,因此没有问题。

另外,PBV在弹道顶点下降通道接近大气层前姿控调整为斜向上,之后重新点火,即可实现第一次滑行。后面几次也类似。取决于姿控点的高度,这个过程既可以借助气动也可以不借助气动。

各国的洲际导弹的参数根本不可能公布,已经公布出来的,除了尺寸,其他如重量,射程,都是假的。为了避免在发射试验的时候泄密,肯定会在弹头上加几个铁疙瘩,来修改飞行特征。

中段反导技术是世界上最难的尖端技术,目前世界上除了美中,其他国家仍然望尘莫及。就连冷战时期的苏联也没有找到可靠的拦截办法,最后只能采取以核对核的办法反导。苏联的A-35“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系统可以击毁来袭的洲际导弹,但是代价巨大,一是氢弹在头顶爆炸会使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电网全部报废,二是核爆炸造成的核污染。

冷战结束后A-35“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系统停止部署,近年又恢复了部署,升级为A-135“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系统,。

俄罗斯的常规反卫星系统采取的是轨道追伤的办法,追上卫星爆炸,靠碎片杀伤,后来项目终止。

有人认为反导很容易,发射一颗导弹在弹头前面迎面爆炸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行呢?

这是因为,假设反导的导弹速度是每秒7公里,要打击的弹头也是每秒7公里,实际上相对速度相加是每秒14公里的速度,也就是双方的速度之和是每秒14公里(相当于42倍音速),极为惊人。

这个速度远超炸药爆炸的爆速,就连世界上最强大的,当今世界上宣布可以实践使用的能量最高、威力最大的非核炸药,亦即最强火药、新一代炸药之王CL-20炸药,威力是TNT的数十倍,爆破爆速也只有9600米/秒,也远不及反导导弹与来袭弹头交汇时相加的每秒14000米的速度。通俗的说,就是反导的导弹在来袭的核弹头眼前爆炸都不行,爆炸的爆速都追不上弹头的速度。

最有效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就是直接碰撞击毁,也就是KKV直接碰撞系统,但是这个系统难度太大,有人形容是子弹打子弹,其实难度远超子弹打子弹。

目前中俄的洲际导弹在中段和再入段的速度都接近每秒9公里左右的速度,加上中段和末端的机动变轨技术,拦截是极其困难的。

美国在奥巴马时期中止了发展EKV“蜂巢”式反导技术,就是一个大弹头带几多可以自己寻找目标的反导小弹头的技术,特朗普上台后最近恢复了这种技术的研制。

不过,洲际导弹即使弹头不变轨,EKV也还是要消耗燃料控制姿态和轨迹的,这时候拦截就已经很难了,而变轨对拦截器来说还需要做额外的燃料消耗,这还涉及到反应速度的问题,因为两者相对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中俄的洲际导弹还可以在弹道顶点之前机动并分别释放弹头,这样EKV需要对付的就不是一个PBV组合体,而是早已释放的若干个真弹头。如果变轨发生在早期,一个EKV根本无力对付弹道大幅分散的一组MIRV分导式多弹头,简称MIRV洲际导弹弹头。

为了留有后手,中俄正在发展高超音速机动的洲际导弹,以对付美国的中段反导,因为美国还没有找到拦截此类高超音速弹头的办法。

下图:2017年中国在西北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群射壮观场景

500

下图 中国展示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

500

根据美方的报道,中国已经进行了8次机动变轨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ZF)的飞行试验,都获得了成功,俄罗斯也在发展一种被称为YU-74的高超音速弹头。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和盾的博弈不会就此停止。

反导是美国追求一超独霸的基石

美国反导项目属于美国防项目中最花钱的。上周五刚刚与波音签署了一份关于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开发与维持合同。(DSC)。波音公司,获得了41.4亿美元(合同修改HQ0147-19-C-0004 P00001)合同,部分定义了2018年1月31日根据合同HQ0147-12-C-0004发布的65.6亿美元未定义合同行动(UCA)。这一修改使合同的总价值(包括期权)达到107.9亿美元。合同的确定的工作范围包括扩大和改进先进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能力,包括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的一个先前建造的导弹场中,交付一个新的导弹场,其中包括20个发射井和另外两个备用发射井。

下图 中国的中段反导导弹,你有我也有啦

500

单纯的消耗品包括20个地面拦截弹(GBI)(估计不超过13亿美元)的生产。平均一枚就高达6500万美元。这次试射两枚。一亿多美元就报销了。还不包括其他费用。 所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美国,再想用星球大战这样的老办法重现拖垮苏联的辉煌还有可能吗?

一个GDP用不了多少年就超过美国的中国,一个制造业GDP已经远超美国的中国,在这场耗费巨大的竞争中会落败吗?

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再次印证了毛主席对帝国主义下的定义“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