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述:没干过军长直接当司令,此人果然不一般
美国印太战区现任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
1.履历均衡,综合实力雄厚
不少陆军高级将领都存在履历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与海空军军官相比,陆军军官的一线部队任职一般非常扎实,各级主官经历基本都有,但在大机关的工作经历却较为有限——特别是参联会和国防部。弗林在这方面则相对比较均衡,既有一线部队从排到师各级主官经历,也在战区陆军司令部、陆军参谋部和联合参谋部等各个维度的大机关任职,而且担任的职务较为重要。
此外,在学历方面,弗林具有海军战争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两个硕士学位,双硕士学位在同级陆军高级将领中较为优秀。在实战经验方面,弗林入伍之后,先后参加了 “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支持民主”、“持久自由”、“伊拉克自由”等多项作战行动,积累了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
2.曾深耕印太,对该地区事务非常熟悉
弗林不仅长期任职于第25步兵师并担任过该师师长,还于2016年至2018年间担任太平洋陆军副司令,多次率部参加印太地区多国联合演习,对太平洋陆军部队情况以及域内盟国、伙伴国以及对手非常熟悉。2018年1月29日,弗林卸任太平洋陆军副司令,时任太平洋陆军司令文森特·布鲁克斯上将表示:“在过去60多年中地缘政治最紧张的时期,查尔斯·弗林对印度-太平洋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师长,他把‘太平洋路径’计划提升了一个层级,在太平洋的再平衡中表现得尤为出色。查理还与地方、州和联邦民选官员建立了密切关系。作为副司令,他所做的工作为提升太平洋地区部队的戒备水平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基于丰富的太平洋陆军一线部队和机关领导经验,弗林上任后与部队的磨合期将大大缩短,有利于其迅速着手在印太地区试验之前在陆军参谋部提出的有关未来陆军建设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设想。
3.深谙陆军部队结构改革的内在机理
弗林是美陆军2020年提出并推动的新部队生成模式的主要操刀手之一。新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着眼大国竞争,让不同单位根据所在战区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和装备,以加强部队戒备。他接受《陆军时报》采访时称,新模式旨在在大约一年时间内对陆军部队进行区域调整,向士兵提供他们在实际冲突中将要部署的地区的专业知识,使其储备有效的装备以赢得冲突。美国内媒体认为,当五角大楼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对抗崛起的中国的时候,这类准备将有助于弗林接管太平洋地区的陆军部队。
再看他的人脉关系
1.兄长在美国政界影响力很大
查尔斯·弗林的哥哥迈克尔·弗林也是美国军界和政界的名人,虽然查尔斯在军衔方面将超越其兄长(迈克尔·弗林2014年以中将衔退休),但就影响力而言,即便出任太平洋陆军司令,他与哥哥迈克尔仍不可同日而语。
迈克尔曾于2012年7月24日至2014年8月2日担任美国国防情报局长,虽然军衔只是中将,却能接触各类敏感机要信息,并借此积累大量的上层关系。退休后,迈克尔不仅没有淡出,而是凭借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进入政治的中心舞台,担任特朗普竞选总统的军事顾问。特朗普当选后,于2016年11月18日提名迈克尔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2017年1月20日正式就任,不过很快便于2月13日因“通俄门”事件黯淡辞职。
迈克尔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且在美国国内饱受争议,但其作为特朗普代表的共和党保守势力的核心成员,在国内特别是共和党方面仍有很大的影响力。特朗普对迈克尔·弗林非常“照顾”,自己卸任前不仅特赦了迈克尔,还提名其弟查尔斯为四星上将,并推动该提名于圣诞前几天在参院通过。
当然,迈克尔这层关系也是双刃剑,毕竟此次当选的是民主党拜登政府,其对一直反对选举结果并呼吁支持者采取行动的迈克尔自然不会有任何好感。查尔斯·弗林的这层家庭背景是否会影响其未来发展,还有待观察。
2.名将麦克里斯特尔的门徒
查尔斯与迈克尔兄弟都毕业于罗德岛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计划,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过,两人还同在退役四星上将、前驻阿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手下密切合作。迈克尔担任驻阿美军情报部长,当时还是上校的查尔斯则担任麦克里斯特尔的执行助理。查尔斯称麦克里斯特尔是他最尊敬的导师之一,并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位退休将军的指导。查尔斯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分配到麦克里斯特尔手下,强调如果不是麦氏等人曾经的塑造和影响,他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功,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麦克里斯特尔虽于2010年在驻阿美军司令任上因非议时任总统奥巴马的政策而被迫辞职,但作为军人世家和退役上将,也有着相当多的人脉资源和一定的影响力。
3.担任过现任防长奥斯汀的执行助理
弗林于2010年7月返回阿富汗战场出任麦克里斯特尔的执行助理,而在此前,他的职务是参联会联合参谋部主任执行助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也曾担任联合参谋部主任,其任职时间恰好是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30日,与弗林任职时间正好重叠。换句话说,弗林在联合参谋部给奥斯汀当助手干了近十个月时间。一般而言,执行助理往往是高级将领身边最为亲密和信任的助手,与“老板”之间常常有着非同寻常的工作和私人关系。与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这层关系对弗林而言,毫无疑问是下步发展的重要依靠之一。
如果不了解弗林的人脉关系,你很难理解——他没有干过军长就直接当上了司令!在美国陆军,放在其他人身上几乎没有可能。当年,美军前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也是没干过师长就直接当了军长,他在回忆录中坦承是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帮忙。现在,弗林完成了更高层次的“跨越”,也是在具备相当能力基础上过硬关系加持的结果。
★
2021年9月,在新任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上将的领导下,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发布了新版战略构想文件。根据该文件显示,太平洋陆军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向“多域作战”转型,支援联合部队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其主要任务是“向联合部队提供有决胜能力的地面部队,在应对危机的行动中赢得胜利,在大规模战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引领新时代的部队转型。”以下是太平洋陆军关于其未来任务的具体描述:
1. 积极介入地区冲突
太平洋陆军的首要目标是积极备战与地区大国的战争。太平洋陆军认为,当美国在印太地区与实力相当的对手发生冲突时,陆军要快速部署部队、积极参与战斗并赢得战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未来作战需要,提前进行战略部署,确保兵力能快速投入战斗;二是组织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机动部署,确保战争期间有足够兵力投入战斗。三是为印太战区内的联合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战术作战力量。总之,太平洋陆军的目标是,当美国与印太地区的大国发生冲突时,无论冲突的强度有多高,陆军都要确保取得胜利。
2.有效应对各种危机
太平洋陆军的第二个任务目标是有效应对各种小规模冲突和突发事件。其官方文件的具体表述是“灵活运用兵力,满足印太战区联合部队的各种需求”。该任务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快速介入印太地区的各种武装冲突;二是阻止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武装侵略,协助打击暴力恐怖主义;三是积极参与应对大流行病、海啸、食品安全事件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为此,太平洋陆军提出了“全领域、全要素、全天候、全环境”的作战概念,即能参与各种作战领域的战争,所有部队都必须能参战,并在全天候条件下参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作战或行动。
3. 落实大国竞争战略
太平洋陆军的第三个任务目标是落实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与盟国及伙伴国加强合作。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总体威慑能力,即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展示良好的战备态势,表明美国的意图与决心,表达美军必胜的意志,从而对敌人进行有效震慑;二是在联合行动中积极作为,让敌人付出代价;三是强化与盟国、伙伴国的关系,提升与盟国、伙伴国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另外,太平洋陆军还提出了“明暗结合”的指导思想,即“明示战略,让敌人知道美国的战略意图;隐藏战术,让敌人无法预测具体的行动。”
4.推动部队转型变革
太平洋陆军积极推动部队转型变革,以期实现作战能力的超越,取得对其他国家的明显优势。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升部队的融合战备态势,即靠前部署,协调好内外关系,提前做好对联合部队的保障;二是积极探索按“多域作战”的方式调整部队编制;三是演练多兵种的融合作战。总之,其目标是领导印太战区内美国及盟国的地面部队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