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上对犹太人的政策
【本文由“guan_15769740462904”推荐,来自《你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哪个国家的军队解放的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环球同此凉热
奥斯维辛是苏联解放的,但这不代表苏联就对犹太人有什么好感。二战刚结束,苏联就因为日丹诺夫的去世兴起了“医生案件”,逮捕了大批医生,其中大多数是犹太人,苏联二战后第一次排犹浪潮开始。这可能与东欧国家历史上的“排犹”传统有关,尽管建立苏联的革命者中,不少就是犹太人。
沙皇时代
从1721年开始,帝俄官方公开实行反犹政策。当俄国军队夺取了一个波兰城镇,就像1563年在立陶宛商贸重镇波洛茨克发生的那样,他们就立刻把所有被俘的犹太人全部处死。即使在犹太人政策相对宽松的时期,他们也会被驱逐出境,到1727年,俄国乌克兰部分已没有犹太人了。然而,随着波兰被三次瓜分,俄国接受了大量犹太人,沙皇不得不建立一块包括波兰和克里米亚在内的犹太人“住区”。犹太人只能在“住区”里活动,要想去俄罗斯必须获得特别许可。
内战时期
列宁正式宣布俄国无产阶级获得了全面的自由,并以官方的名义废除了犹太人“住区”。这些措施,连同大量犹太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党这一事实,使共产党在对抗白匪军的俄国内战中被敌人攻击为“一群犹太强盗”;犹太人成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俄罗斯人反而成了少数。1921年苏波《里加和平条约》,前“犹太人住区”居民有权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国家。40%的人选择移居“大俄罗斯”境内各大城市。然而,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向“大俄罗斯”的移民非但使苏联犹太人在斯大林主义下过上了相对舒适的城市生活,无意间还拯救了不计其数的苏联犹太人。对比死于纳粹占领(和乌克兰卖国贼的暴行)下的200万苏联犹太人的命运,从“犹太人住区”移民至“大俄罗斯”的行为至少拯救了40%的前“住区”居民。从犹太小村庄向新兴工业化城市的迁徙同样使犹太人享受到了斯大林执政下生活条件的全面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苏联犹太人成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
大清洗时期
在西方,“大清洗”也通常被政治家们描绘成反犹主义的一部分,但他们回避了斯大林发起这一运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大清洗”前后遇难的很多知名人士——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都是犹太人。然而,斯大林也把许多非犹太人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例如,布哈林、图哈切夫斯基、基洛夫和奥尔忠尼启则,并对他们残酷迫害,因此,换句话说,“大清洗”仅仅是一场政治清党运动。“大清洗”运动中很多犹太裔老布尔什维克被杀害的事实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犹太人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最大的群体,俄罗斯人反而不占多数,也反映出布尔什维克党员里犹太人的比重非常高。另外,一些犹太裔斯大林主义者倒幸存了下来。例如,斯大林没有清洗掉拉扎尔·卡冈诺维奇。1944年乌克兰解放时,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几位领导人重提20年代曾有人提出过的方案,主张在克里米亚(将鞑靼人迁出之后)建立一个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属下的犹太人自治区域,并将这一主张写信呈报给了斯大林。这一主张惹起了轩然大波,让斯大林异常警觉和怒不可遏。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斯大林的反应:“这是美国犹太复国主义所采取的行动;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代理人,他们企图在克里米亚建立自己的国家,使之脱离苏联,在那里建立起美帝国主义的代理机构。”这是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在战后不久就遭镇压的肇因。
二战以后
1947年,安德烈·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坚决支持建立犹太人国家的举动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代表都大为震惊。苏联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以巴分治决议,这直接促成了以色列国的建立。而英国在联大表决这一问题时投了弃权票。英国在纳粹大屠杀期间把大量犹太流亡者封锁在了“英属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苏联同样是25万从纳粹主义魔掌中逃出来的犹太人的避难所——尽管战争造成了苏联国内的混乱和严重的难民危机,但它还是比任何一个国家接收的犹太难民都多。过去欧洲最贫穷、最孤立、最“落后”的俄罗斯犹太人在斯大林时代逐渐融入了俄国社会,变成了苏联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
苏联解体以后
随着苏联的解体,有超过100万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其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反而给国内少数民族,尤其是犹太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维埃高压制度的垮台使俄罗斯的反犹主义传统死灰复燃。反犹主义运动的急先锋是具有一半犹太人血统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弗拉季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
从你的历史认知来看,如果你不是被西方宣传给欺骗了,就是屁股已经歪的看不见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