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努力自我更新,永远向阳生长”观点

今天本“人民+体验官”要推广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文化产品《努力自我更新,永远向阳生长||早安!》,并结合其内容中的关键词“一直坚持自我更新,才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机会”,展开有所关联问题的讨论。

500

截图:来源“人民+体验官”推广平台

笔者确信, 昨天网易号发表“九洋前线观察”文章《中俄关系有变!俄外长亮明重要立场,中方明确表态,释放关键信号》的关键词“中俄关系有变”,也就是“坚持自我更新”的一种体现。

在汉语词典中,“变” 释义较多,如“改变”“变化”“变成”“变成”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等等。

因此,“中俄关系有变”,即可释义为“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就是说,可将它用于释义1月9日网易号发表“海峡军志”的文章《不到24小时,“中俄结盟”突然传开,普京作出的这番表态不简单!》。

讲到“中俄结盟”,并非新话题,因为历史上早有过多次“中俄结盟”的真实记载。正如时评人士慨叹的那样:“俄罗斯,一个让中国一言难尽的国家。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冷战结束后中俄走到了一起,是天然属性。”

历史上第一次“中俄结盟”

史载,1894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马关春帆楼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旨在“以俄制日”,让俄渗入东北。实际上是洋务运动30年的清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扯下了,从而引发“世界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个《马关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宝岛台湾,还割让了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辽东半岛。这让沙俄相当不满,因为此条约早已将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所以沙俄才会与法国、德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行动。这让清朝感激涕零,视为清政权的“救星”。

1896年李鸿章受邀前往俄罗斯参加沙皇的加冕典礼,实际上则是商讨中俄要结盟“共同防御”日本。俄罗斯提出,要清朝允许俄罗斯借中国的领土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使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直达海参崴,即便是无战事时期俄国也可以通过该铁路运送军需物资。

明白人都能看得出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满清政府已经是急病乱投医,以极快的速度授权李鸿章签署了《中俄密约》。但这份条约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使俄罗斯获得了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为沙俄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提供了便利。

令人遗憾的是《中俄密约》签约仅仅18个月,沙俄就背弃了清政府,即在1897年11月6日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出兵强占胶州湾。

对于德国的行动,李鸿章赶赴俄国公使馆要求俄国予以帮助,并向俄国承诺“无条件地同意把一切不对外国人开放的港口立即、随时、无例外地”对俄国船只开放,甚至“在需要时可以使用中国的军火库和仓库等”。

然而此密约墨迹未干,1897年12月7日清政府电令旅顺守将对于前来的俄罗斯舰队“所有应用物件随时接济,勿听将弁伪言,致启衅端”。

但这一电令最终的结果,是俄罗斯不仅没有帮助清政府赶走胶州湾的德国舰队,反而让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占领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通过外交讹诈租借旅大25年。

历史进入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清政府选择了“局外中立”的政策,并没有按照密约规定共同对抗日本,所以“中俄密约”早已名不存实已亡。

历史上第二次“中俄结盟”

这次“中俄结盟”源于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它之导至中国丢失了外蒙!作为美苏雅尔塔会谈的结果,国民政府不得不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经过10次会谈国民政府被迫全盘接受了斯大林的条件。

根据这个《同盟条约》,国民政府同意外蒙古进行全民公投来决定其独立与否,同意苏联驻军旅顺、共管中东铁路。

于是在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苏联和苏联扶持的外蒙傀儡政府监视下进行的全民公投结果,不出意外地以97.8%的得票率赞成独立。之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独立。

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败退到台湾岛的蒋介石对苏联当年背叛盟约支持共产党的行为十分不满,认为这是违反条约的行为,于是1952年在联合国发起了一场“控苏案”,联合国也通过决议谴责了苏联。

1953年蒋介石宣布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拒绝承认蒙古国独立,并利用窃据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多次否决蒙古国加入联合国。

历史上第三次“中俄结盟”

相对于前两次的不平等盟约,中苏(俄)的第三次结盟,虽然双方是以平等的身份地位而结盟的,但最终还是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回顾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仅仅67天之际,毛泽东主席就率党政领导人员出访苏联,其目的之一就是同苏联签订新约,解决1945年的中苏旧约问题。

尽管斯大林还想维持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但是在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员的坚持和巧妙外交运作之下,苏联最终还是松口了:不仅归还了中东条路、旅顺、大连,还以年利1%的优惠利息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帮助中国恢复经济。

然而第三次“中俄结盟”,好景不长!1956年中国没有追随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行为,让中苏之间产生裂痕;让这裂痕扩大的则是赫鲁晓夫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共组“联合舰队”这一事件,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当然中国不能按照苏联的霸权意志行事,那么就苏联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援助中国,因而就单方面撕毁《援建合同》并召回苏联专家。从此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中国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竟然站到了印度一边,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终于在1979年4月3日,中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年后期满,期满后中国不再延长,自此中国再也没有同任何国家结盟。

由此可见,无论是不平等的结盟还是二战后中苏平等签署盟约,中苏(俄)两国都没能牵手走到底,最终不欢而散。惨痛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俄难以手牵手一起走!

不过,“中俄结盟”声音一直没有彻底消失。2012年之后,中俄结盟的声音逐渐变大。因为对于俄罗斯而言,解体后美国并没有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叶利钦想要融入西方国家,可是自从俄罗斯建国之日开始,西方国家就从未将俄罗斯视为欧洲国家,而只是东方的野蛮人。

综合上述,应当看清前三次的“中俄结盟”,是因俄罗斯的国力远胜中国;尤其是第三次结盟,苏联更是以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而自居,一贯性地欺压中国。

直到2000年3月27日,普京当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才开启了俄罗斯的普京时代。不过无论换了谁担任俄罗斯总统,只要俄罗斯还是俄罗斯,那么就不可能让美国放心。

因为西方对于普京,认定在他的任期内俄罗斯将是一个“更坏”的国家,于是便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制。所以美国鼓动俄罗斯家门口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搞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没有比同中国结盟更好的战略选择。

那么日前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中俄关系的表态,称“中俄不是盟友,但胜似盟友,中俄关系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关系”。对此,中方明确表态,“中俄开创了大国邻国之间友好合作的新路径”。

这在俄乌战争开打近一年以来,释放出的是何种信号?难道是表示要进行“第四次中俄结盟”吗?

的确,俄罗斯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并给俄罗斯注入了经济活水。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俄罗斯与中国的外交贸易增加了三分之一。可以说,俄罗斯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从经济上给予了俄罗斯的一定动力。

然而可别忘了,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大国!历史也一直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只要中国自己不乱,中国就永远是世界大国。用邓小平的话说那就是:“同谁来往就同谁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上述议论,便是笔者对今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文化产品《努力自我更新,永远向阳生长||早安!》中的观点,即“努力自我更新,永远向阳生长”的一孔之见。

注:本文写作参考资料选用今(2月2日)天国内社交媒体发表的《中俄关系有变!俄外长亮明重要立场,中方明确表态,释放关键信号》等多篇同类文章。】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