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轻武器的发展:(一)、个人看好塑料壳埋头弹和枪的发展

  话说自二战以后轻武器发展探索可以说是非常多,就武器本身而言,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提高枪的效能,譬如无壳弹、美国先进步枪、俄罗斯的AN-94和AEK-971等,另外一个是发展面杀伤,譬如美国OICW、中国的QTS-11式等。这些探索非常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使用的是六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小口径弹和枪系统,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实用化的,是枪械上的瞄准附件,这方面发展倒是精彩纷呈,另外还有单兵智能系统。那么,轻武器,尤其是步兵的主要作战武器——步枪,是不是就目前做做模块化、导轨化就行了?

   从目前实际发展来看,轻武器的威力也受到挑战,主要的挑战来自于防弹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防弹材料进展很快,虽然防小口径步枪弹的防弹板重量不轻,但是相比以前已经大大降低重量,已经在战场上广泛应用并产生实际效果,这样一来,矛与盾的相互斗争中,盾的发展逐渐超过了矛,而枪这种“矛”,受限于的枪的口径和子弹装药量、枪管的强度等因素,要提高威力并不容易。当然也有新弹问世,但在现有口径下,新弹的威力增加程度有点落后于防护发展,这也就是为何出现多次考虑加大弹的口径的讨论。

   加大弹的口径,这意味着枪和弹都得换,而且还会增加重量,而目前重量却成为一个新问题。目前步兵的负载重量相比以前是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增加了很多新设备:防弹装备是个重量大户、新的瞄准具、夜视仪、电子通讯等装备越来越多,重量增加是必然的。现在要提高弹的口径,目的是提高弹头质量来提升穿透防弹衣的能力,必然会增加子弹的重量,子弹的威力增加了,原则上枪的重量也会增加,让重量问题雪上加霜。

   威力、重量、防护的相互制约,必然要求采用新的办法来解决,目前外骨骼发展之所以比较热门,就是觉得重量可能不好降低,就通过外骨骼提升人的载荷能力来适应重量的要求,但是外骨骼的发展到底实用程度如何,也是个难题,而且外骨骼一旦损坏或者失去动力,还得人携带相关装备,所以还是要解决威力、重量和防护之间的问题。

   从威力角度来说,不增加口径是很难提高威力,最终解决估计还是增加口径。增加口径下降低重量,可以考虑采用塑料壳弹或无壳弹。据说苏联在阿富汗作战时步兵携带600发子弹,美军在阿富汗作战有报道说是400多发子弹,还有人多带。如果是北约SS109单,400发弹就是5公斤重量,如果是600发5.45mm步枪弹,也有6.5公斤。这么多数量弹药,如果还是传统金属弹壳,重量只会增加不会降低。而采用塑料壳弹或者无壳弹,则能大幅度降低弹药重量,塑料壳降低重量程度会到34%,无壳弹降低幅度更大。但是,无壳弹的弹药研制难度很大,因为要求弹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是非常大,世界各国努力多年,除了G11算是做出来进行测试外,其它国家都还在实验室里闹腾,而G11也很快被放弃。有个塑料壳的存在,对弹药的要求就大大降低,所以美国自2003年开启的LSAT(轻量化武器)项目一直在发展,而且逐渐成熟,其中,关于弹药技术成熟度应该已经超过当年G11枪和弹系统。

   塑料壳弹分为传统结构弹(就是把传统子弹的弹壳换成塑料材质)和塑料壳埋头弹。传统弹结构的塑料壳弹,塑料壳要像传统弹壳那样定位子弹,承受子弹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力,目前看有些美国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结果并不好,到目前为止发展前途不被看好,美国LSAT发展的则是塑料壳埋头弹,这是因为塑料壳埋头弹的塑料壳的受力条件比传统弹壳结构要好,另外塑料壳埋头弹的实际使用体积也更占据优势,其枪弹系统的成熟度和减重效果非常明显,LSAT的重量降低幅度达到近40%,也就是说枪弹系统的重量是原来的60%多点。当然这个重量目标是不是能够是现实是个问题,但是的确降低重量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500

500

    根据目前美国LSAT项目中5.56mm塑料壳弹的重量(8.3克),400发弹的重量就会比采用12.5克的SS109弹重量轻1.7公斤,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减重幅度。如果带弹量更大,那么减重幅度更大。如果不减重,把节省的重量提供给弹药,那么弹的威力就会大大增加,这对应对目前防弹装备是有很大好处的。

500

    塑料壳埋头弹在降低枪的重量上也有优势,塑料壳埋头弹不需要抽壳结构,采用推壳方式抛壳,保证枪完成自动运转的能量比传统弹药低一些,这对降低枪的重量是有好处的。     综合这些,个人看好未来塑料壳埋头弹的发展潜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