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坦克的发展可看出英帝国的迟暮

【本文来自《发明坦克的英国,二战前的坦克研发为何会走上歧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二战坦克的发展可看出英帝国的迟暮。

英国早年号称日不落帝国,造舰造炮技术独步天下。其工匠精神严谨务实,以致于各行各业都有“要知道梨子味道最好亲自尝一口”的类似谚语。到了二战时代,坦克的出现并非偶然,乃是把海军造舰技术结合了内燃机技术创造出的新式武器。甫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陆军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下一场战争的重要兵器。与飞机、航母并列。

然而,到了二战前的英国,虽然已经形成了坦克发展的先发优势,甚至有集中使用坦克的战术尝试,但最后被德国、苏联坦克后来居上,不是没有原因的。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是因循守旧,骄傲自大。不是英国没有创新,而是英国海陆矛盾,陆军高层对坦克的战术作用重视不够,以致于用作分散使用的辅助兵器,面对德军的闪击战被各个击破,毫无抵抗能力。不只是战术,在坦克发展过程中,明明已经出现了柴油发动机和装甲对抗的趋势,英国坦克仍然坚持轻重坦克分离的发展路线,不论是小车扛大炮的步兵坦克,还是重甲跑不起来的重型坦克,可以说毫无特色,短板明显。

二是依赖经验,工业化不足。英国的造舰技术当时天下无双,转移到坦克发展上,表现出系统综合能力强的特点,但是这一优势被重甲重炮的德国坦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是因为最早普及小学教育的德国拥有更多的工程师储备,理论基础扎实,特别是对坦克这种依赖钢铁铸造技术的工业品而言,不但标准化程度高而且质量过硬,成本还降下来不少。而苏联坦克工程师又更为难得,通过引进柴油发动机技术,大胆用于坦克,有力提高了坦克的机动能力,而且基于举国体制的优势和标准化制造的深刻理解,把坦克变成了拖拉机一样的通用机械,再独特设计的蛋形外壳,为坦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碑。于是造就了连德国坦克都难以招架的钢铁洪流。更不用说只能靠边站的英国坦克。同样标准化制造的美国坦克虽然同样平平无奇,但是其低廉价格和大批量生产的特点,令英国坦克只能和法国坦克去争夺四五名。

综上所述,英国坦克的落寞,反映了大英帝国的衰退。面对新生事物,没有足够重视,没有理论高度,没有创新推动,没有标准化规模化支撑,人才被分散,成果被搁置,创新被轻视,怎么能不落后呢?只能说,大英帝国弄死了清朝没几年,自己却得了清朝的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