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和平还是战争 --听听陆克文、杨荣文、米尔斯海默怎么说
2023年来到了,很多人对2022年深表失望和厌恶,希望2023年能带来安宁、财富和幸福。
然而许多顶尖的国际政治人物、商界精英和学者对2023年并不看好。除了美国和欧元区在2023年大概率会发生程度不一的经济萎缩外,他们还认为2023年及以后的世界将处于一个动荡的有可能走向剧烈冲突甚至核战争的时期。
澳洲前总理陆克文最近发表了他的新书:《可以避免的战争》The Avoidable War 。该书聚焦中美对抗下的世界发展趋势。
陆克文认为2014年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后面又加了 “奋发有为” 四个字。这一修改符合中国领导层对世界 “东升西降” 的基本判断。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中国影响;按照中国的价值观对民主人权和国家政治体制提出中国的解释。
陆克文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希望在建国一百周年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陆克文认为中国“奋发有为”的外交战略、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预期、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等,激发了美国的反应。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祭出对中国全面打压的战略。
中美之间的对抗引发了中美能否摆脱修昔底德陷阱,避免走向全面战争的世界性的辩论。陆克文认为现在中美两边都不想打,中美都没有战胜对手的底气。但中美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陆克文认为中美应在台湾、南海、东海、朝鲜半岛,网络和外层空间5大领域建立护栏,通过外交努力避免战争。
陆克文认为古巴危机后形成了大国不直接发生战争的模式,但陆克文对这个模式是否适合中美对抗并不很有信心。陆克文认为2030年左右可能爆发台海危机。
陆克文认为美国和盟友正加紧武装台湾地区,虽然这会激起中国强烈的反应,但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这样做。美国和西方认为对台湾地区的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军事支持以及台湾内部的提高军备,即把台湾打造成一个难以吞下的刺猬,有可能使得中国知难而退。
陆克文在西方政治光谱中属于中偏左的政治家和评论家,陆克文的观点在西方非常普遍。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中国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始作俑者,中国的崛起和强硬,招致了美国的强烈反应。
然而在东南亚一带颇有影响的新加坡前贸易部长和外交部长杨荣文却不这样认为。杨荣文说:“有人说中国应该遵循邓小平‘韬光养晦’的遗训,但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实在是太大了。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9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人民币计达到了9倍,以美元计达到了11倍。如果从购买力上看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
中国感觉时间在自己一边,一直试图维持现状,但美国已经等不及了。中国国际战略学界普遍认为,早在1990年代,小布什政府的鹰派人物,比如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已经在部署遏制中国的战略,只是9-11事件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打破了美国的战略节奏。
杨荣文说美国人自认是上帝的选民,美国第一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事美国能干但别人不能干,美国不容他人挑战。
接着杨荣文说中国具有高度的民族和文化同质性,是一个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大块头。虽然中国频繁地表达不会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但西方不相信。即使中国不想成为霸权,中国的成功意味着另一种模式和文明的成功,这本身形成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的挑战。
就中美交恶的时机上,杨荣文和陆克文不同。陆克文把转折点标定在2014年中国提出奋发有为的新外交战略,而杨荣文则把这个转折点标定为奥巴马-希拉里在2011年提出的重回亚洲战略。奥巴马希拉里发起旨在把中国排除在外的TPP贸易集团,试图用越南等亚太发展中国家取代中国。美国还支持菲律宾和中国打南海的官司。
作为回应,中国在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试图提高科技能力,摆脱对西方的技术依赖,并同时让世界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时期进一步恶化,在拜登时期更为严峻。美国频繁打台湾牌。杨荣文预期中美将在“冷战” 与 “冷和平” 之间来回摆动。他说: “希望不会发生战争,但少不了会有提心吊胆的时刻” 。中美意志和力量的较量或早或晚必将发生。
杨荣文说:“我一点都没有怀疑,当佩洛西飞到台湾时,美国印太司令部已完全做好开战准备,中国也一样。但双方都不希望主动开战,所以局势稳定了下来。” 杨荣文说:“对美国来说,最好就是今晚打起来。如果十年后打,中国将变得比现在更强“。
短期来看,俄乌战争转移了一些美国对中国的压力。美国不能让普京胜利,普京也不能输。或早或晚,乌克兰将会出现停火,但不会有和平协议。可能出现朝鲜半岛和印巴克什米尔的局面。中印都决心不直接介入俄乌战争。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也会发现难于拉住欧洲盟国。德法都意识到需要和俄罗斯共存。
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维持了单极世界条件下的全球次序。美国在全球拥有800个军事基地,美国有6万军人驻扎在欧洲,7万在前苏联共和国,8万在亚洲,外加11个航母舰队。这些都需要耗费巨资。很大程度上美国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全球征收铸币税来维持,但总有一天美国将难以为继,美国和苏联帝国一样也将面对要大炮还是要黄油的选择。
杨荣文认为,美国维持单极世界的努力难以成功。即便以中等期限衡量,美国在维持单极世界的道路上一意孤行的话会耗尽自己的能量,美国国力的损耗可能加剧内部的分裂,也可能导致美国重返孤立主义。
杨荣文建议美国接受世界多极化。杨荣文认为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巧用实力的话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样就能延长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但现在的美国是四面出击,美国越来越趋向于将自己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武器化,例如冻结俄罗斯资产。
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试图建立替代美元的模式。美国越是把金融秩序武器化,这种替代就来的越快。印度从来就是世界的一极,不会从属于任何人。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应对多极世界的国家。东盟国家都是利用大国冲突为自己谋利益的高手。杨荣文说,对东盟国家而言,美国势力最好处于能在雷达观测到的远处,这样更方便东盟国家在与中国谈南海问题时运用美国的影响力争取利益。但现在美国直接冲入南海,弄得东盟国家非常不舒服。
杨荣文认为中国在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应该更灵活,这更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带动美国加入世界多极化。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谈判中喜欢对等妥协,杨荣文认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对东盟国家可以更大度点,例如60%对40%。 中印边界上55%对45%。
在预测中美关系发展方面,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可以说相当准确。他在1990年代访问中国时就频繁地向中方人员预警:如果中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国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遭受到美国的全力打压。当时的中方人员并没有完全相信米尔斯海默的预警,中国的一些学者甚至批评米尔斯海默对全球化过于悲观,认为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一个难以逆转的地步。
米尔斯海默是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进攻性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的大师。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竞争的最高级参与者,国际组织难以对国家施加有效影响。因此国际竞争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国家为了获取主动,必然采取进攻性的战略。这些进攻性战略包括国际间的战略合作,结盟,以及提高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国家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必然导致国家之间的安全平衡关系被打破,进而导致冲突和战争。
大国在竞争中必然最大化地扩大其势力范围,成为地区的主导者,或者说地区霸权。大国必然反制其他国家染指其势力范围。
米尔斯海默指出美国就是国强必霸的最明显例证。当美国从最初的大西洋沿岸13州变成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大国时,就在1823年提出了门罗主义,拒止欧洲进入美洲。
米尔斯海默认为1991年苏联瓦解标志世界进入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2017年开始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美国是世界老大,中国正努力赶超美国,俄罗斯是较弱的一极。当今的世界存在两对关键性矛盾:美中矛盾和美俄矛盾。现在比冷战时期更危险。
美国绝不容许竞争对手超越自已,从德国,日本,苏联到今天的中国,美国的原则就是不断地打掉老二,保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的实力增长必然导致中国版的门罗主义的出现。而美国不会让中国控制亚洲。美国目前通过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奥克斯AUKUS军事联盟围堵中国,武装台湾地区。美国不仅在芯片,还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对中国压制。
米尔斯海默说,就维持霸权上而言,美国是个极其残酷无情ruthless的国家。在1990年代我就和中国人讲过,你们经济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受到美国残酷无情的打击,当时的中国人还不相信。现在中国人领会到了美国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当然。中国也没有闲着,中国正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东和海湾国家、东盟、拉美和非洲方面寻求和巩固外交支持,试图打破美国的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