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为什么没有孝文化?

西方文化为什么没有孝文化?为什么东方儒家文化百善孝为先?最近挺网课,都给我整不懂了。

仔细看,其实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受影响的基本都有孝文化。那西方呢?

如果我们把孝文化视作是长辈权威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孝”才是主流。

实际上,在20世纪,大量的人类学家在深入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古人类族群进行调查时就发现,在这些地方长辈作为部族经验的传承者,具有极高的权威。这些地方的成人礼仪式,也往往是要长辈通过某些“教训”来宣告自己的孩子成年了。

当然,这些地方因为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甚至都没有形成早期的城市,体系性的“孝文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若是看西方历史上,那么“孝”其实也同样存在。以古罗马来说,其《十二铜表法》中对“家长权”进行了规定:

第四表 家长权一、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二、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三、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四、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五、婴儿自父死后十个月内出生的,推定其为婚生子女。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孩子如果对家长“不孝”会有什么后果?

当然,后来随着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社会原子化与“平等权利”的倡导之下,“孝”的社会基础也就基本瓦解了。

类似下面某个高赞引用的文字:

大家都称赞中国人对父母孝顺,但他们既然可以毫无顾忌的杀害亲生骨肉,那他们实际上还能有什么孝心呢?他们的传统似乎告诉他们初生的生命可以随意牺牲。在穷苦年代,一些穷人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他们狠心杀害新生儿,认为生男婴代表吉祥,生女婴代表灾难,因为女孩一旦结婚就会成为婆家的女奴,父母等于白养了她;男孩却可以一辈子与父母待在一起,侍奉父母,给父母上坟,并且给家里增添新女奴——他的妻子。这是欧洲人眼中生活在清国的汉人的孝文化,是在无孝文化的欧洲入侵之前最纯粹的中华孝道。

能引用这种文字,除了说明读书少之外,说明不了什么。

首先来说,清朝时期的欧洲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和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他们眼里的“中国”当然也就是另一幅样子。

其次,如前面所说,你把《十二铜表法》中的罗马家长权搬出来一看,与其所描述的根本没有任何区别。所谓“无孝文化的欧洲”,属实是把欧洲“洗”的太干净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说西方经典中找不到“孝者,德之始也”这类话,又或者没有《孝经》这类东西就没有孝文化,那算你赢了。

热门评论 2

  • leo 不要上风闻
    其实看看东西方的文化起源就懂了。东方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而西方则起源于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跟游牧文明,对待老年人的态度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种过田的都知道,种田更多的时候是个技术活,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种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杂草、什么时候收获,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速成的办法就是找人指点,那么谁会不藏私地指点你呢?当然只有你的父母、祖父母,所以我们讲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时候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东方文化不仅要讲究孝,还讲“勤俭节约”,鄙视一切不事生产的人或者行业,一个好逸恶劳懒惰成性、受到社会唾弃的父母/祖父母基本是很难得到小辈尊重的,就是这个理。
    那问题来了,打猎靠啥呢?更多的是靠个体的能力,力量、速度、反应能力,别人打猎成功的经验在你这基本就不值几个钱了,一个大力士徒手杀熊,然后他告诉你杀熊很简单,你敢用他的法子去猎熊么?所以看游牧民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要家庭积累,你看看《西部风云》,到了迁徙时走不动的老人就得跟家人告别留在原地等死,与其拖累家庭或者旅途劳累死在路上不如就留在原地功成身退。
    不同文明之间生产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差异,不去研究文明之间生产方式的差异就去分析文化差异,那只能是缘木求鱼,高中学的政治课全部还给老师了!
  • ①法令不等于文化
    ②罗马不等于西方,尤其是盎撒
    ③真正的人伦出于自然,春秋大复仇的“父仇不共戴天”也不是法律规定的。过年给长辈磕头,长辈逝世后,清明祭祀,冬天送寒衣也不是法律规定的。这些事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毕竟他们在宗教时代抛弃人伦选择教团,亲爹亲妈可以变“兄弟姐妹”,宗教时代过后,又被资本主义割裂成一个个原子化的人,那就更和五伦无关了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59
最热 最早 最新

  • 清如许 莫畏浮云遮望眼!
    中正平和
    中国上下五千年到民国为止,维系社会的根基实际上是“门阀”,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所以孝是必须提倡的维系统治根基的文化基因之一。西方社会历史维系的根基实际上是“契约”,也就是所谓的法理,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根本不需要孝这种东西来维系社会,当然就不会提倡。
    被西方文化俘虏的人很相信西方宣传的所谓民主、自由、契约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实际上维系西方社会的根基只有一样:那就是“利益”,或者是财富的掠夺与交换。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西方社会,为了财富,父母妻子皆是获取财富的工具,何来“孝”文化?
  • 中正平和
    中国上下五千年到民国为止,维系社会的根基实际上是“门阀”,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所以孝是必须提倡的维系统治根基的文化基因之一。西方社会历史维系的根基实际上是“契约”,也就是所谓的法理,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根本不需要孝这种东西来维系社会,当然就不会提倡。
    西方社会历史维系的根基实际上是“契约”?
    上古公知洗脑的东西您还没更新呢?
    西方古代连达到文明的级别都不够跟你讲契约?吹契约也只是现代的事情,在古代,西方只论谁的拳头更大更狠,中国周围的蛮夷都这样,史书上的故事太多了。
  • 角度问题 你要这么说 大航海时代开始没有孝文化的西方开始统治世界,那算不算孝的无效?其实根本没必然关系。制造这些话题对立真的很烦人
  • leo 不要上风闻
    其实看看东西方的文化起源就懂了。东方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而西方则起源于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跟游牧文明,对待老年人的态度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种过田的都知道,种田更多的时候是个技术活,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种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杂草、什么时候收获,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速成的办法就是找人指点,那么谁会不藏私地指点你呢?当然只有你的父母、祖父母,所以我们讲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时候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东方文化不仅要讲究孝,还讲“勤俭节约”,鄙视一切不事生产的人或者行业,一个好逸恶劳懒惰成性、受到社会唾弃的父母/祖父母基本是很难得到小辈尊重的,就是这个理。
    那问题来了,打猎靠啥呢?更多的是靠个体的能力,力量、速度、反应能力,别人打猎成功的经验在你这基本就不值几个钱了,一个大力士徒手杀熊,然后他告诉你杀熊很简单,你敢用他的法子去猎熊么?所以看游牧民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要家庭积累,你看看《西部风云》,到了迁徙时走不动的老人就得跟家人告别留在原地等死,与其拖累家庭或者旅途劳累死在路上不如就留在原地功成身退。
    不同文明之间生产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差异,不去研究文明之间生产方式的差异就去分析文化差异,那只能是缘木求鱼,高中学的政治课全部还给老师了!
  • 中国文化关注来处多于去处,西方思想关注去处多于来处。

    而问题不就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到何方么?

    孝即是饮水思源,保护环境。孝的反面是出门觅水,绝不回头。

    水源多才会有余力爱源头。源头少就只有力气找水。
  • 你只要看欧洲古代君王,君不君,臣不臣的就知道基本道德观念都没,毕竟吃掉所谓的“罗马”从树林里走出来进化才没多少年呢
  • 藏梦糊涂还更好
    西方没有孝文化,是说没有中国的孝文化。

    因为有个上帝,在基督教教义里,父亲在上帝面前屁也不是。
    既然圣处女都能生小孩,那还要孝敬谁呢?西方的宗教就谈不上孝,他们的神是无性繁殖出来的。
    犹太教:补充一下,耶稣是个私生子
  • 想象中国以外的外国有孝文化,得明白“孝”是定居文明才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没有漫长的定居文明,那是妄想。所谓耳鬓厮磨,才有情感。这个定居文明,只能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才能交互形成·,而精耕细作的农业,外国是没有的。不能期望没有漫长时间定居的地方会有“孝”文化。至于不知何来的罗马“十二铜表法”,即便当真有,也是保护男权祖权,理顺社会秩序而已,而非“孝”文化。
  • 资产阶级需要与传统宗族争夺对人的控制权
  • 西方没有孝文化,是说没有中国的孝文化。

    因为有个上帝,在基督教教义里,父亲在上帝面前屁也不是。
  • 闭嘴使人睿智 心有猛虎,嗷呜……
    文化是生活生产方式决定的,单纯对比文化是无意义的,这就好比你在问为什么渔民要信妈祖而不是土地公,渔民有没有土地公文化?博士不应该这么问出这种问题啊
  • 这又是一篇小朋友的作品。真不明白,为啥博士现在的见解如此不堪?你是哪位博导培养的?你的导师凭啥不去送快递?
  • 如果我们把孝文化视作是长辈权威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孝”才是主流。
    =================
    这个前提就错了!我们的孝文化不是简单的长辈权威。不懂的,去百度孝经。
  • 绒絮

    越强调什么,说明越缺乏什么
    你的意思是西方缺乏民主自由?
  • 君父君父,孝是为了给忠铺路的,目的是在你孝敬长辈的时候同时给你灌输忠君的思想,不然皇帝为什么叫君父?当天下人的爹啊。
    欧洲没有大一统政权,很少出现皇帝,自然没有强调孝的必要。注意我说的是强调,你问有没有,那肯定是有的。只是官方不太强调而已。
  • 飞天猪头 蜘是公的,蛛是母的,公知配母猪。
    中正平和
    中国上下五千年到民国为止,维系社会的根基实际上是“门阀”,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所以孝是必须提倡的维系统治根基的文化基因之一。西方社会历史维系的根基实际上是“契约”,也就是所谓的法理,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根本不需要孝这种东西来维系社会,当然就不会提倡。
    连门阀什么意思都没搞懂吧?
  • 西方为何后来没有孝道文化,其实你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可不是什么平等价值观这种东西影响的。西方也没有单独对孝进行所谓的改革。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社会化养老制度,也就是政府在票选制下搞从婴儿到坟墓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有时间单独写篇文章来说。凡事尽量不用价值观来解释,价值观没有那么大作用力!
  • 飞天猪头 蜘是公的,蛛是母的,公知配母猪。
    在人性探索方面,西方还在蒙昧状态。

  • 越强调什么,说明越缺乏什么
  • 全部楼层
    pinky猎手
    这就胡说八道了,长子继承制再欧洲出现的比我们晚太多了。欧洲封建时期分割继承玩的不亦乐乎,只有相当的中央集权力量才搞的起长子单传。
    你说的对,确实是我了解不足,胡说八道了,谢谢指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