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奴隶制和封建制的角度,很多时候只能描述西周到春秋这个时代的部分面貌
【本文来自《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什么法?其实促进了奴隶制经济发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前益
西方标准很难解释,那就请你从头开始按照中国的逻辑和定义解释一下中国大地什么时候算是奴隶社会,什么时候算是封建社会吧?
西周到春秋时代,如果说是奴隶社会,又带有很强的封建分封的色彩,说是带有西方标准的封建社会的色彩,又使用了大量的奴隶。
西方式的奴隶制,奴隶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就算是这种水准,在当时社会的整体生产当中,也称不上奴隶生产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统治阶层,武士阶层,本部族的自由民等等,以比例来论,除了少数特例(比如斯巴达),奴隶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有限的吧。在社会产出当中占据一定地位,但几乎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奴隶制的定义本身就不太妥当吧。
西周到春秋时代,周朝代表的华夏集团,更多的是以种群、阶层来划分的。周王本部,军事和生产的主力都是周部落本身的人口,奴隶最多属于从属地位。处于统治阶层和社会底层中间的是国人,国人既从事生产,也有军事义务。以影响力来说,国人才是当时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群。而国人不是奴隶。国人之外还有野人,算是社会底层,但地位应该在奴隶之上。
奴隶制,封建制的划分,就算是西方用来描述自身发展历程的时候,很多也只是用于笼统的区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西周到春秋时代,还涉及华夏集团与戎狄集团或者其它部族人群的竞争,周朝的各诸侯国之间也充斥着你死我活的竞争。
以奴隶制和封建制的角度,很多时候只能描述这个时代的部分面貌。诸侯国被戎狄部族毁灭,被诸侯国毁灭,流亡的贵族后裔。要是生硬的套上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模式,怎么进行解释,怎么进行理解?
封建制诸侯国被封建制诸侯国灭亡,这不符合封建逻辑啊。当时周王这个中央权威还没衰弱呢,周朝中央衰弱还是西边国都被攻破,东迁之后的事情。说到这,算是封建制的周朝国都都被攻破了,能算是封建制度败于可能是奴隶制的戎狄部落?
西方封建式的贵族,就算是失去了土地,很多也没有失去贵族身份吧,但是在中国,“百姓”这个词最初是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战国以后泛指平民。以封建血统来说,贵族不应该一直是贵族,直到绝嗣为止,而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中国贵族沦落到成为了战国以后的平民。虽然说中间有很多因素,但也可见一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