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离我们不远了,我们有哪些应对策略?
头号版宠亚历山小提了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战争离我们不远了。美国现在急吼吼地拆迁三星、台积电和欧洲制造业,是为了什么?这就叫“坚壁清野”,一方面让中国失去能合作的国家,一方面让自己跟中国开战时有个能开足马力生产的大后方。就在5年之内。时间不多了。
按美国的设想(我不揣浅陋帮它设想一下),乌克兰战争就是未来这场战争的预演,也就是如山小所说,让中国周边成为战争的焦土,美国自身毫发无伤。不仅如此,除金融、科技、舆论、常规武器、太空武器等“小规模杀伤”手段之外,美国会借“盟友”之手动用包括核生化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手段,换言之,“超限战”。尽管目前我们从经济上提出了“双循环”“一带一路”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但低估热战风险,幻想战争能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无限期拖延下去,只能被动挨打。以开放对孤立,在经济贸易合作上可能有瓦解西方阵营的效果,但从军事和意识形态来说,我们是不可能把欧洲拉过来的,中东和俄罗斯也存在风险。
分解来看,我们面临的不利前景包括:
1、我们的科技和产业仍然不够强大和自主,从现在开始要跟美国比赛准备战时产业链了。
2、我们人口众多,一旦经济转入战时状态,相比美国来说,更多人口会失去生计,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3、我们在国际上话语权和影响力仍然有限,很多现在跟我们关系不错的国家到了战时会跟着美国跑,我们的能源安全和物流安全仍然没有保障。
4、在我国周边进行焦土抗战会使我们和美国的炮灰在物质上损失惨重,在精神上同样是巨大的创伤。
5、美国毫发无伤甚至大发横财,在战后世界很可能恢复呼风唤雨的地位。从这一点来看,美国梦寐以求的必然是跟前两次一样席卷亚欧大陆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个人看法:
1、推进科技和产业自主要进一步加快,跟国外的产业合作和科技合作只能作为牵制策略。要做最坏打算,既不能作为发展的依靠,也不能作为外交上的保障。
2、吸引全球人才的窗口期可能只有未来三年、最多五年了。国家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进行顶层设计,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
3、加速能源转型,降低对油气能源的依赖。同时继续坚持广开门路进口油气,加强陆路管线建设。
4、进行战时经济建设和演练。(1)人防工程建设。(2)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考虑战时防护,加强电力、水利、通讯、物流保障。(3)制定战时经济预案,要求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制定各自的战时预案并由国家统一审定,为每个人设定战时工作岗位,进行培训和演习。(4)加强国家物资储备及其防护。
5、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国家战时疏散体系。(1)结合对口定点扶贫帮扶,以城市社区、企业等为单位与农村乡镇等建立对口疏散关系,进行物资储备和疏散演练,做到大部分城市人都在农村有疏散地。尤其是重点单位,应该提前建设好自己的应急疏散中心。(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人防工程建设,保障充足的疏散容量。(3)广泛建立食品保障基地,就近供应食品。(4)建设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小工业作坊,培养一些战时技术工人,储备一些耐久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6、外交上需要扎牢自己阵营的篱笆。在不结盟、不干涉内政的基调下仍然采取一些措施,培养更多关键位置上的“铁杆盟友”。例如沙特有转向中国的明确表现,但目前只是跟拜登的皿煮党政府彻底闹掰,还不能保证未来不出现重大变化,这时应该帮助其击退美国可能的dianfu和渗透活动。
7、建设更多“风电场”和“海陆空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加强电磁武器、激光武器、太空武器等新概念武器的研发。加强核生化“三防”教育和演习,加强相关科研工作。在核威慑战略上明确对美本土实施核反击的底线,挫败美国躲在幕后进行无风险的代理人战争的妄想。
8、继续提升常规武装、尤其是海空军先进武器的装备数量。加强无人作战体系及城市巷战新战法的研发。干脆利落地消灭周边炮灰的武装是重中之重。
对于未来战争大家还有什么高见,欢迎讨论。我对军事知识了解不多,望军迷大佬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