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风光无限的重型坦克,战后为何先是消亡,后来又逐渐回潮?

500

NO.1859 - 重型坦克

作者:曲调阑珊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二战中,主要参战国都发展出自己完整的重型坦克线,例如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IS系列重型坦克。德国的“虎I”重型坦克、“虎II”重型坦克,美国的M6重型坦克、M26“潘兴”重型坦克。但在二战结束后,这种发展成熟的坦克,却逐渐陷入停滞,甚至消失,原因何在?

二战后的发展

早在IS-2坦克研制完成后,苏联就展开了后续的IS-3、IS-4坦克的研究。1945年9月,苏军和盟军在柏林展开了胜利阅兵,没赶上战争的IS-3在阅兵式上大出风头,其低矮的外形,设计新颖的箭簇型装甲,厚重的炮塔便给盟军军官和武器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在同时代的盟国中,竟没有一款能够抵挡IS-3的重型坦克。这次著名的“IS-3冲击”,让盟军各国开始研制自己能够对抗红色重坦的重坦。

此时的英国的卡那封重型坦克还是用丘吉尔步兵坦克的底子研制出来,其装备的20磅炮无法对IS-3坦克产生实质性伤害。

500

IS-3重坦

美国的M26本来就是赶工出来对抗德国“虎豹”的,在战后美军宣布将M26重型坦克降级成为中型坦克就可以看出。但是美军还没有将二战末期试验的t29、t34等60t级别的重型坦克量产,仅靠自家部队中装备的M26、各种改型的谢尔曼坦克是根本无法抵抗苏军的钢铁洪流的。法国此时百废待兴,德国还没有被重新武装起来,在某种程度来说,苏军的IS-3、IS-4坦克是无敌的。

怀着焦虑心情的盟军进入到了50年代,英美分别研制出了“征服者”重型坦克和M103重型坦克。法国重坦AMX-50因为其立项太晚,被北约的统一主战坦克要求限制,导致项目不得不下马。

500

IS-3重坦

“征服者”重型坦克是从卡那封重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而来,战斗全重65t,装备了一门55倍120mm线膛炮。首上有77mm/45°的装甲,外形高大。发动机功率810匹,配合着小直径负重轮机动糟糕。

美国M103重型坦克在1953年定型生产,其战斗全重58t,装备一门60倍120mm的M58型坦克炮。首上有100~130mm的倾斜钢装甲,有一个硕大的炮塔。发动机功率810匹,配合着中直径负重轮机动性能比“征服者”重型坦克稍好。

500

M-103重坦

在盟军全力研制新一代重型坦克时,苏联研制了IS-5/6/7三代试验车,但是因为技术、成本等问题无法妥协的前提下,研制出IS-8重型坦克。IS-8重型坦克以IS-3为蓝本,吸收IS-4与IS-7上可靠的技术,战斗全重50t,装备有一门D25tA型122mm坦克炮,首上有120mm/71°装甲,箭簇型装甲设计。发动机功率700匹,在红军中担任t-54/55坦克的支援车或战地突破车。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坛前景不明,IS-8的设计师科京将坦克名称改成了t-10。

“征服者”坦克和M103坦克都是为了对应“IS-3”冲击所诞生的重型坦克,其设计基础都是沿用二战末期坦克/实验坦克,受制于当时的内燃机技术,其功重比较小、目标大、可靠性差、造价高等问题导致了它们只有数百辆的产量。

500

征服者重坦

苏军的t-10坦克产量就比较大,在1954年投入生产到1957年停产,t-10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8000余辆。在1960 年,信奉导弹万能论的赫鲁晓夫下令全面禁止苏军重型坦克研究,t-10重型坦克也就成了苏军乃至世界最后一款重型坦克了。

500

主战坦克的诞生

从二战到冷战早期,重型坦克拥有着比中型坦克更大的车体,更厚的装甲,口径更大的火炮。可是这些的代价就是更重的车体,更差的功重比,更短的行程等等问题。这给行军以及作战部署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英美的重型坦克外形高大,战场隐蔽性差,苏联重型坦克虽然一向以外形低矮而著称,但是人机工效差也是难以克服的缺点。随着各项军事技术发展,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中型坦克。

二战末期,苏联研制出装备100mmD-10t坦克炮的t-54中型坦克。经过试验表明,这种在机动、防护、火力在当时已经达到均衡的中型坦克拥有着不输重型坦克的火力与防护,而在机动和行程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西方阵营也无独有偶,英美早期的百夫长中型坦克,“巴顿”系列中型坦克也表现了极大的改装潜力。

500

T-54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为了对抗苏联的t54/55以及t-10的装甲集群,英国研究出了大名鼎鼎的L7坦克炮。苏联为了压榨t-54/55坦克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发了t-62,这款坦克装备的一门115mm2A20滑膛坦克炮,令人眼前一亮。滑膛炮的高膛压给坦克炮带来了无以伦比的毁伤能力。

在坦克炮大发展的时代,重型坦克无法如二战时那样保持装甲优势,五六十吨的吨位造成了严重的吨位浪费,而且还会浪费更多的生产成本。受制于内燃机发展,当时重型坦克普遍公路时速保持在40km/h左右,越野时速更低,而中型坦克的越野时速就能达到40km/h以上。重型坦克在装甲部队大规模推进时,很难能够跟上中型坦克的步伐。

500

现代化升级的T-62M

在20世纪60~70年代,原本产量不大的英美两国的重型坦克悉数退役,而苏军的t-10重型坦克及其改进型服役到1993年才从俄军全部退役。此后,东西方阵营便全力将精力放在了发展从中型坦克而来的主战坦克上了。

先进弹药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自坦克诞生以来,坦克炮的发展日益精进,与之配套的弹药也要随着发展。西班牙内战时,德国干涉军首先使用破甲弹,在二战后破甲弹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破甲弹在接触目标的一瞬间,其头部引信引爆聚能装药,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金属射流以极高的温度和速度穿透目标装甲杀伤其内部(RPG使用的也是破甲弹)。

与传统动能穿甲弹不同的是,破甲弹依靠化学能杀伤敌人且不受距离影响,对于均质钢装甲有极强的杀伤效果,理论上拥有击穿其五倍口径装甲的能力。面对破甲弹的威胁,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一夜之间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500

随着苏联t-62坦克的滑膛炮量产成功,苏联也开发出了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俗称长杆弹。这种炮弹拥有细长的、硬度极高的弹体(主要为钨芯和贫铀),和与坦克炮口径相同的弹托组成。在炮弹出膛之后,弹托脱落。为了解决细长弹体飞行不稳定的问题,又在其后方安装稳定尾翼,所以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就是这么来的。

滑膛炮没有膛线,所以几乎不会有动能损失,细长的弹体设计又降低了阻力,两者结合,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初速度一般都在1400mm/s以上,种种设计都赋予了其强大的穿甲能力引得西方阵营一阵效仿。不像破甲弹可以用来反工事碉堡,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就是专门用来反坦克的,重型坦克再一次受到打击。

500

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

苏联在t-64坦克上成功引用了复合装甲,复合装甲简单来说就是在均质钢装甲里面安装一层或数层不同材料的夹层,通过不同材料的硬度与密度不同,来抵消穿甲弹和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杀伤。复合装甲比较著名的有美国人的贫铀装甲和英国人的乔巴姆复合装甲。

按理说复合装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坦克的生存环境,为何各国没有继续研发带有复合装甲的重型坦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在三四十吨的中型坦克上安装复合装甲,机动不会降低太多。t-64坦克的原型车432工程样车车重为30.5t,而初代t-64坦克为38t,其吨位提升很大一部分原来自于复合装甲的安装,而这也为t-64正面装甲抗穿/破甲弹的能力提高了几乎50%。重型坦克动辄五六十吨的重量,在那个还没有坦克用燃气轮机和大功率柴油机的情况下,对其机动的影响是致命的。

500

装备复合装甲的T-64

重型坦克在冷战前中期就接近消亡了,但随着近年来内燃机的发展,坦克用发动机的马力大大加强,能爆发出1500匹左右的柴油机也是不在话下,燃气轮机也实现了小型化。在强劲心脏的加持下,更大口径的主炮,更厚重的装甲都出现了现代主战坦克上。

近年来主战坦克的吨位一直飙升,一台标准的主战坦克,都能达到50~60t的战斗全重。即使以外形低矮,装甲紧凑而著称的俄式坦克,吨位也从t54/55那种30t级别的坦克变成了40~50t级别的坦克了。但是即使吨位上升到当初重型坦克的级别,最大公路时速仍能保持50~60km/h的时速。

500

俄罗斯主战坦克T-90

重型坦克这一概念,本就是二战留下的极致的坦克对战的理念,在一场战役中利用装甲厚重、火炮强大的重型坦克来取得优势。可是无脑地堆砌装甲,只能破坏装备的平衡。重型坦克的吨位,决定其机动性、通过性、转移部署性的效率都远差于火力、防护、机动更加均衡的中型坦克。

面对越来越先进的炮与弹的技术,过重的吨位又限制了其改进水平,重型坦克再也无法展现出二战中那种压倒的优势了,被淘汰是必然的。

然而,近些年主战坦克又重型化了,这是技术进步后重坦的回潮。历史就是这么曲折前进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