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矞”这种完全算不上偏旁部首

【本文来自《在二简字方案里让桔替代了橘,后被废止,从法律上已经不存在二字合一的依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093359991492
  • 过于简化,失去原旨,也不是汉字正确的传承。

    合并一些常见字,使用一些俗体字代替都可以,

    但矞这种偏旁还是应该保留,

    它和柔蟊敄一样,有其特定含义。

我个人认为,矞这种完全算不上偏旁部首了,既不能让人看到这个字形就知道字音,又不能让人看到这个形就知道字义,

除了少数几个字里有它的构成,即你说的有其特定含义外,日常里哪里需要这个字形了?除了“矞,以锥所穿也”的本意,即使古籍里用这个字也大都是通假他字。

说白了,如果A+矞,B+矞,C+矞这样的构成字形,既不能统一一个读音让人容易读准,又不能像“⺩”(斜玉旁或俗称的王字旁)这样让人一看就知道与玉石有关。那么将它们分拆成不同的简化字形并给予不同的读音,又有什么关系呢?

真要是读古文,那再去查相应的索引即可。

好比在“疑难字查询网(haosystem.com)”用“矞”去查询,有53个相关字形,但除了矞 yù、谲 jué、橘 jú、鹬 yù之外,还有什么是在日常生活里会用到的呢?

就像过去对马的描述也有很多字形,但现在除去少量的“乌骓马”、“千里驹”、“驽马十驾”这样的固定构型,又有多少人会单独拿单独的字形来表述一个马的概念呢?

比如“驵”来形容好马,那直接说好马不行吗?你知道“驵”是形容好马,那你在文字方面是很有学问,但别人大都听不懂,而我说好马,也不证明我没学问,更不影响与他人沟通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