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流露出的宗教观,我猜测它的作者应该是一个佛门居士

【本文来自《西游记为什么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亚历山小
  • 你可以说说你的感悟和理解,洗耳恭听。

你真要想理解《西游记》,如果你身边有修行的朋友,或者简单说修佛修道的居士,问问他们,应该可以给你一个比较正确的答案。

我这边简单给你讲几个点,《西游记》作者应该是一个佛门居士(从魏晋以下,中国读书人学佛学道不在少数,蔚然成风),因为对佛与道的修行非常了解,唐僧师徒四人,分别契合:本心、贪、嗔、痴,而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各种妖魔鬼怪,也是修行路上的各种关卡和磨难,你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楞严经》,里面具体讲了修行的五十种阴魔;

至于《西游记》里面佛与道之间的大斗法,又是当时中国佛门与道家之间的论法与宗门竞争.......如此种种,可以说,《西游记》应该是一部修行人写给修行人看的书,普通人也就看个热闹神魔大战斗法,而《西游记》其中暗合的修行之理大部分人不会看得懂。

举个小例子,孙悟空寻道学艺于菩提老祖门下,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名字就是暗语:心。那菩提老祖是谁?就是自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上海市

热门评论 1

  • 燕青那厮2 作者
    想不到本人几句无心之答,抛砖引玉,能引出这么多大能回复,观网真是藏龙卧虎。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数百年流传至今,在于意境之深远可以反复读,不同的年龄、阅历、心境,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站在自己的学识和视野之上,无所谓对错,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非要较真于高下,那就下乘了。
    《西游记》作者写书寄情于书会意于书,文人雅士作诗作词作曲概莫如此,说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有一精彩之处,孙悟空寻访神仙时路遇一樵夫,樵夫唱着一曲,孙悟空听出不凡,据樵夫说是神仙所作,曲名《满庭芳》: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樵夫是谁?是僧?是道?是儒?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
最热 最早 最新

  • 蛋蛋_
    😂然而西游记可以说把佛门黑的佛祖扣1陪你笑了,越是远离佛祖的地方越是太平盛世,比如东土大唐,连遇到的磨难也只是民间土匪而已,越是佛祖眼皮底下则越是妖魔横行,佛祖舅舅甚至亲自下场吃人,如果这还不算黑,那简直不知什么算黑了。
    我个人倒是比较赞同B站UP弓手冬郎的观点,西游记作者是朝廷人士,熟知佛道两教,并且对这两者的态度是都敬,但更重要的是代表朝廷的儒。其引用的论据之一,是车迟国这篇最后,孙悟空对国王说的话,“望你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养育人才是哪边的?儒家的,朝廷的。僧道都是敬,唯独人才强调要培养,这就是主次区别。

    解的最好!
  • 燕青那厮2 作者
    想不到本人几句无心之答,抛砖引玉,能引出这么多大能回复,观网真是藏龙卧虎。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数百年流传至今,在于意境之深远可以反复读,不同的年龄、阅历、心境,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站在自己的学识和视野之上,无所谓对错,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非要较真于高下,那就下乘了。
    《西游记》作者写书寄情于书会意于书,文人雅士作诗作词作曲概莫如此,说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有一精彩之处,孙悟空寻访神仙时路遇一樵夫,樵夫唱着一曲,孙悟空听出不凡,据樵夫说是神仙所作,曲名《满庭芳》: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樵夫是谁?是僧?是道?是儒?
  • duan duan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西游记》最早是全真教写的,里面大量道教修炼的法门和术语。

    可以搜看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讲座《西游记中的佛与道》,非常精彩!
  • 悟空暗喻意识,瞬息万变,又能辨别是非
    八戒暗喻贪心,情欲,各种体肥蠢笨
    沙僧暗喻痴,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总挑着沉重的担子,里面装着各处辛苦搜罗来学问,文凭,身份证,驾照,银行卡,时装,产权证…拖着沉重的步伐,每天翻山越岭…
  • 吴承恩应当是儒门心学一派。
  • chengogo 送你娃两个字:假打
    西游记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作者写的,那个瞌睡虫,一会儿是在南天门和天将猜枚子赢来的,一会儿拔根毫毛就变出来了
  • 已注销用户 首席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暗语解得好!不过这么解是高估吴承恩也高估了那个时代。吴虽自号射阳居士,但实际上并不是佛教居士,而是明代典型知识分子思想特征的外在表现,即儒道佛三合一,且儒道居先(你再仔细品三星洞)。明代儒道佛三合一是受惠于唐代佛教的鼎盛且已远不如唐,佛教开始出现被边缘化的现象,当时朝廷对信仰佛教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佛教仍是当时社会尤其是百姓的普遍信仰,较之唐代玄奘大师之后更显现出诸宗融合、净土为归的明确特征。净土宗十三位祖师当中,明代有两位——莲池大师的七笔勾,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特别有味道且内蕴深意。看完明代两位高僧著述,再看西游记,后者如同糟粕。
  • 😂然而西游记可以说把佛门黑的佛祖扣1陪你笑了,越是远离佛祖的地方越是太平盛世,比如东土大唐,连遇到的磨难也只是民间土匪而已,越是佛祖眼皮底下则越是妖魔横行,佛祖舅舅甚至亲自下场吃人,如果这还不算黑,那简直不知什么算黑了。
    我个人倒是比较赞同B站UP弓手冬郎的观点,西游记作者是朝廷人士,熟知佛道两教,并且对这两者的态度是都敬,但更重要的是代表朝廷的儒。其引用的论据之一,是车迟国这篇最后,孙悟空对国王说的话,“望你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养育人才是哪边的?儒家的,朝廷的。僧道都是敬,唯独人才强调要培养,这就是主次区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