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流露出的宗教观,我猜测它的作者应该是一个佛门居士
【本文来自《西游记为什么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亚历山小
你可以说说你的感悟和理解,洗耳恭听。
你真要想理解《西游记》,如果你身边有修行的朋友,或者简单说修佛修道的居士,问问他们,应该可以给你一个比较正确的答案。
我这边简单给你讲几个点,《西游记》作者应该是一个佛门居士(从魏晋以下,中国读书人学佛学道不在少数,蔚然成风),因为对佛与道的修行非常了解,唐僧师徒四人,分别契合:本心、贪、嗔、痴,而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各种妖魔鬼怪,也是修行路上的各种关卡和磨难,你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楞严经》,里面具体讲了修行的五十种阴魔;
至于《西游记》里面佛与道之间的大斗法,又是当时中国佛门与道家之间的论法与宗门竞争.......如此种种,可以说,《西游记》应该是一部修行人写给修行人看的书,普通人也就看个热闹神魔大战斗法,而《西游记》其中暗合的修行之理大部分人不会看得懂。
举个小例子,孙悟空寻道学艺于菩提老祖门下,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名字就是暗语:心。那菩提老祖是谁?就是自性。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数百年流传至今,在于意境之深远可以反复读,不同的年龄、阅历、心境,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站在自己的学识和视野之上,无所谓对错,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非要较真于高下,那就下乘了。
《西游记》作者写书寄情于书会意于书,文人雅士作诗作词作曲概莫如此,说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有一精彩之处,孙悟空寻访神仙时路遇一樵夫,樵夫唱着一曲,孙悟空听出不凡,据樵夫说是神仙所作,曲名《满庭芳》: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樵夫是谁?是僧?是道?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