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

作者:温伯陵

500

伯陵说:    

《三国演义》里扮演关羽的陆树铭老师去世,

为纪念经典,

我们就来聊聊关羽吧。

单说关羽走麦城没什么意思,

我们从《隆中对》开始,

把关羽和三国宏大历史放在一起说。

1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现场给刘备规划了复兴汉室的方案——

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江东的孙权根基稳固,刘备肯定争不过,别想了。荆州和益州是山川形胜、经济发达的地区,但刘表和刘璋没出息,刘备可以避实击虚,夺取荆州和益州。

夺取荆益二州以后,一旦时机到来,便派大将率领荆州兵马直扑洛阳,刘备率领益州兵马出关中,两路大军会师中原。

等完成这一步,刘备就坐拥半壁江山,和四百年前的强秦一样,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怎样一统天下,到时候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诸葛亮给刘备做的方案非常清晰,在诸葛亮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实现的概率是很大的。

这个方案对于奔波半生的刘备来说,犹如指路明灯,但用上帝视角来看,诸葛亮的方案其实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东吴这个变量。

荆州是现在的湖北、湖南地区,实际控制长江中游,在地理上对东吴有泰山压顶之势,东吴要自保,必须控制荆州做为外围防线,东吴要争天下,必须以荆州为跳板征服益州,割据整个长江以南。

刘备复兴汉室要得到荆州,孙权保护东吴要得到荆州,曹操南征或自保也需要荆州,所以在汉末争雄后期的棋盘上,荆州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眼。

夺取荆州,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500

公元215年,刘备已夺取益州,留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完成一半,只要时机到来便可北伐曹操。

但就在这个时候,孙权派诸葛瑾出使成都,要求刘备归还赤壁之战后占领的荆州四郡。

孙权的目的是彻底占领荆州。

但如果让出荆州,刘备不仅失去北伐的重要根据地,而且不能在地理上压制东吴,损失太大,所以刘备不愿意归还荆州,和诸葛瑾说夺取凉州再还荆州。

刘备的策略是拖。

虽然刘备是孙权的妹夫,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孙权还是很清醒的。

孙权见刘备不归还荆州,便派吕蒙统兵两万,准备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随着吕蒙大军的到来,长沙和桂阳“皆望风归服”,零陵太守郝普也被吕蒙的使者欺骗,开城投降。

吕蒙的捷报传来,孙权非常兴奋,亲自跑到荆州陆口调遣军队。而荆州地盘丢失,刘备也坐不住了,从成都赶到荆州公安和孙权对峙。

刘备和关羽,孙权和吕蒙,两家陈兵荆州,大战一触即发。

还是鲁肃明白事理,约关羽单刀会谈,都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刘备也收到“曹操要攻汉中”的消息,担心曹操趁机攻取益州,便和孙权罢兵言和,决定以湘水为界,孙刘两家共分荆州。

刘备和孙权的战争暂时停了,但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荆州是孙刘的核心矛盾,这场没有打起来的战争,其实是五年后那两场大战的前奏。

500

2

刘备和孙权罢兵不久,曹操果然亲征汉中,割据汉中的张鲁逃往巴中地区,曹操基本占领汉中,形成针对益州的地理优势。

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献计:

“刘备刚夺取益州,人心还没有安定下来,而且现在刘备和孙权争荆州,益州正是空虚的时候,我们从汉中顺势攻益州,一战可定。”

刘晔也劝曹操趁机夺取益州,否则的话,以后会非常麻烦。

司马懿和刘晔分析的没问题,如果曹操能听进去,虽然不一定能一举攻克益州,但一定能给刘备造成巨大的伤害,蜀汉政权能不能建立起来,还是未知数。

但是曹操60岁了,再加上赤壁战败造成的意志蹉跎,导致曹操丧失了进取心,便和司马懿说:

“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能得到汉中已经很满足了,不敢再奢望得到益州,算啦,罢兵回师吧。

于是曹操任命夏侯渊为都护将军,带着张郃、徐晃等老将镇守汉中,自己带大军返回邺城,以灭张鲁的功劳进爵为魏王。

既然曹操放弃唾手可得的益州,那么刚焕发第二春的刘备就不客气了。

法正给刘备分析局势:

“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等人,都是志大才疏之辈,如果我们北伐一定能攻取汉中。一旦攻取汉中,最光明的前景是出兵中原复兴汉室,次一等是以汉中为基地蚕食关中地区,实在不行也可以获得地理优势,守护益州的安全。”

刘备听完法正的分析,一拍大腿,这不就是《隆中对》规划的方案嘛,法正和诸葛亮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就这么办吧。

公元217年,刘备起兵北伐汉中。

但北伐并不顺利,两军在汉中的阳平关对峙一年多,刘备始终攻不下来,焦虑的不行,不停的写信让诸葛亮发兵增援。

对峙到公元219年初,刘备灵光一闪,换了一种打法。

他指挥大军撤离阳平关,转移到战场前沿的定军山,准备以自己为诱饵,吸引莽撞的夏侯渊来挑战,在混战中想办法破敌。

曹操早就告诫夏侯渊,千万不要逞匹夫之勇,要有战略定力。但夏侯渊不听,觉得自己“虎步关右”,可牛逼了。现在发现刘备出现在战场最前线,便按耐不住躁动的心,亲自带兵攻刘备军营,结果被做好埋伏的黄忠击败、斩首。

夏侯渊的头颅成就了黄忠的美名,也成为刘备最高光时刻的垫脚石。

刘备大军斩夏侯渊、夺汉中,拿到随时可以进攻关中的战略主动权,同时命令养子刘封和孟达攻取房陵、上庸(湖北十堰市),中路战线也推到湖北汉江一线。

曹操害怕武都(甘肃陇南市)的氐族和刘备联合,立即将氐族迁徙到关中,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监管。

可能曹操都想不到,竟然能被刘备逼到这份上。曹操更没想到,刘备集团打出最高伤害值的,竟然是自己拉拢了一辈子的关羽。

公元219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随后派人到荆州给关羽送将军印绶。

《三国演义》写到这里,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关羽不愿和黄忠同列”,但这种小说写法,掩盖了刘备给关羽送印绶的真正目的,那就是带领荆州兵马北伐曹操。

因为7月刘备称汉中王,紧接着关羽领兵围攻樊城的曹仁,8月天降大雨,关羽趁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兵锋所向披靡。

要说刘备给关羽送印绶的时候,没有出兵北伐的军令,那才是见鬼了。

水淹七军已经很牛逼了,但这不是关羽最牛逼的时刻。

10月,弘农郡陆浑县的孙狼起兵反曹,杀掉县官之后,和围攻曹仁的关羽取得联系,关羽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人,对于孙狼这种自带干粮的民间力量,没有理由不拉拢。

于是有了孙狼的示范效应,中原大地上反曹武装纷纷崛起,都归附到关羽的旗下,而关羽也给他们封官派兵,让他们骚扰曹操的核心地区。

经过大规模的封官派兵,关羽和中原反曹武装建立统一战线,空手套白狼似的得到大片敌后根据地。这种做法非常经典,后来岳飞北伐金国的时候用过,国共两党争天下的时候也用过。

史书写这段的时候,用了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话——“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所以水淹七军只是前奏,和反曹武装建议统一战线,南北围攻曹操才是真正的威震华夏。

在关羽的凌厉攻势下,曹操惶惶不可终日,准备把汉朝首都迁离许昌,避关羽的锋芒。如果曹操真的迁都,那么刘备和关羽就可以两路北伐,《隆中对》规划的方案就要变成现实了。


可是,复兴汉室怎么可能轻易成功呢?

500

3

就在关羽打出最高伤害值“威震华夏”的时候,汉末争雄后期的棋盘上,出现了两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东吴。

做为最强大的三方势力之一,孙权不愿意曹操太强大,否则的话东吴就保不住了,自己也会沦为阶下囚。所以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孙权和刘备联合,在赤壁共抗曹操。

孙权也不愿意刘备太强大,如果刘备太强大,也会对东吴造成威胁。

孙权对刘备的策略应该是,把刘备的实力削弱到最低限度,只留益州的狭小地盘,既能给曹操放血,又能给东吴看守西大门,一旦东吴的实力足够,便西征灭刘割据江南。

所以看到关羽“威震华夏”,打击了老对手曹操,孙权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他害怕关羽成功之后,顺长江而下,灭了东吴。

这个心思,吕蒙看的很明白:

“关羽素枭雄,有兼并之心。现在没有挥兵东进,无非是主公圣明、我们这些老将还在罢了。将来我们死了,谁能抵御关羽,谁能夺取荆州?”

从吕蒙的话里能看出来,夺荆州、杀关羽是东吴的共识。

第二个变量是荆州人心。

荆州是汉末难得的世外桃源,将近二十年没有爆发战争,为了躲避战争,北方的士族和百姓也纷纷迁徙到荆州定居。所以荆州士民的共识是不要打仗,万事以和为贵。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荆州士民之所以举手投降,主要目的是保护荆州的家业田产,避免战争损害自己的利益。

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回北方,荆州士民归附刘备,也是觉得刘备能重建荆州的秩序,保护荆州士民的利益。

简单说,荆州士民想让刘备效仿刘表。

但是十年过去了,事业越做越大的刘备,非但没有让荆州士民恢复太平的日子,反而不断抽调荆州的资源和刘璋、曹操作战,现在更是和孙权擦枪走火,让荆州成为两大势力争锋的中间地区。

照这样下去,荆州迟早和乌克兰似的,被打的灰都不剩。

于是,荆州的人心变了。

他们不再支持有“枭雄之姿”的刘备,也不愿做势力争锋的炮火。既然曹操和刘备都给不了荆州和平,那荆州士民便只能选择孙权。

这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关羽解决不了。

司马懿看出问题的关键,建议曹操不要迁都,而是派人出使东吴,以汉朝皇帝的名义将江南割让给孙权,换取孙权在背后偷袭关羽,解救被关羽围在樊城的曹仁。

这么划算的交易,孙权非常满意,为了配合曹操,孙权请求讨伐关羽报答魏王的大恩大德。

曹操批准孙权的意见,允许孙权讨伐关羽,但把回信额外誊抄一份,射到关羽军营,让关羽知道孙权即将出兵荆州,提前做好准备。

曹操的意思很清楚,他要给关羽一条生路。

东吴和益州已经被孙权、刘备占据,曹操短时间内看不到征服的希望,那么刘备和孙权争夺的荆州就是唯一的变量,曹操给关羽留一条生路,就是保护这唯一的变量,给将来创造机会。

曹操预想的很好,但曹操低估了孙权和吕蒙,更低估了荆州的人心。

关羽收到曹操送来的回信,担心荆州出问题,立即且战且退,曹操听闻关羽撤退,立即下令不准追击,希望关羽能活着回去。

但就在关羽回去的路上,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关羽镇守的荆州郡县,而“荆州将吏悉归附”,整个战争过程充满了科技与狠活。

12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的马忠俘虏、斩首。

公元219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至此落下帷幕。孙权得到朝思暮想的荆州全部郡县,曹操和刘备一败涂地。

500

刘备的地盘被挤压在西南地区

4

关羽之死,彻底改变了汉末的历史走向。

对于曹操来说,孙权彻底攻取荆州,意味着曹操寄予希望的唯一变量不存在了,再也没有不可预测的人和事,帮助他搅动天下风云。三足鼎立的格局下,各方势力的行动都变得可预测。

既然是可预测的,那就没有花招,只能拼实力、拼底蕴、拼人口和经济。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统一天下,曹操的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礼葬于洛阳,那一刻,曹操发出一声叹息。那是曹操对关羽可望而不可得的遗憾,是怀念官渡战场斩将夺旗摧坚拔锐的豪情,也是对自己理想破灭的感叹。

随关羽头颅一起送到的还有书信,话里话外都在劝曹操称帝,曹操缓缓说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短短十一个字,写满了曹操的心灰意冷。

一个月后,曹操在洛阳薨逝。

曹操一辈子有两次巨大的挫折,都让他产生过心灰意冷的情绪,一次是赤壁战败,一次就是关羽之死。

500

对于刘备来说,关羽之死导致公元219年的北伐功亏一篑,而且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规划的荆、益两条出兵路线,失去荆州以后只剩下益州一条,相当于瘸子走路。

后来诸葛亮北伐,只能翻越汉中的崎岖山脉,在关中打到没有粮食再撤回去。

悲壮是悲壮,但诸葛亮知道,北伐只是尽力而为,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诸葛亮的那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未尝没有对关羽的怀念,对丢失荆州的遗憾。

公元221年,刘备亲自率领四万兵马东征孙权,一方面是为关羽复仇,另一方面是夺取荆州、开拓蜀汉政权地缘优势的最后一次努力。

但刘备和贺帅似的,技能都点在“团结人民群众”上了,做江湖大哥是一把好手,指挥小股兵力打游击也风生水起,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略有欠缺,结果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

刘备退回白帝城仰天长叹:“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

这一声发问,意味着刘备对复兴汉室伟业夭折的无可奈何,此后一年,刘备没有返回成都,公元223年驾崩在白帝城。

这就是关羽死后的的悲凉故事。

如果说赤壁之战是汉末到三国转折的起点,那么关羽之死就是为三国鼎立敲下的最后一颗钉子。

正如94版《三国演义》里唱的: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点击「温乎」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