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左转”欧洲“右转”却一致反美,什么原因?
10月30日,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打败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再次当选巴西总统。
现年77岁的卢拉于1980年创立劳工党,并在2003年至2010年连任两届。
卢拉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在卸任后因涉嫌贪腐被判入狱580天,因此退出2018年选举。卢拉的定罪在去年被撤销,在今年参与竞选。
美国CNN认为,卢拉当选代表着巴西左翼势力重新掌权,这个拉美地区最大国家重新落到左翼手中。
从2018年开始,拉美各国左翼政党接连上台,掀起了拉美“左转”的浪潮。
2018年,墨西哥左翼候选人洛佩斯当选总统。
2019年阿根廷中左翼候选人费尔南德斯当选总统。
2020年玻利维亚左翼候选人路易斯·阿尔塞当选总统。
2021年,秘鲁左翼候选人佩德罗·卡斯蒂略打败藤森庆子当选总统。
洪都拉斯左翼候选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当选。
在拉美新自由主义标杆智利,左翼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当选总统大选。
拉美各国接连翻转,美国怎么办?
美国急得上火。
如果只是一两个拉美国家“左转”,美国还能下场干涉,现在这么多国家“左转”,美国要搞政权更迭,可能激起拉美国家的集体反对。
欧洲也翻转了,不贴美国了。
拉美是“左转”,欧洲是“右转”。
2022年9月,意大利兄弟党领袖梅洛尼赢得大选。
意大利将要出现二战后首个极右翼政府。梅洛尼公开表态崇拜意大利前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欧洲各国惊呼“墨索里尼回来了!”
同一个月,瑞典现任首相马格达莱娜·安德森输给了右翼乌尔夫·克里斯特森,被迫辞职下台。
在白左占主导的北欧,被右翼打下了钉子。
匈牙利右翼候选人欧尔班从2010年以后,连续当选总理,以至于欧盟扬言要撤销匈牙利的民主国家地位。
欧尔班也一举成为西方极右翼的导师,美国右翼政治家纷纷跑去匈牙利取经。
波兰极右翼政党“法律与正义党”长期执政,也是欧洲极右翼政治的灯塔。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就属于该党。“法律与正义党”借助波兰执政党的地位,长期在欧洲输出极右翼革命,资助极右翼政治家。
法国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就得到了波兰的支持。这激怒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以至于马克送曾经在公开采访中谴责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是“极右翼反犹分子”,激起了法国和波兰之间的外交风波。
在2022年法国大选中,极右翼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史无前例地杀入了第二轮竞选,打破了第五共和国时期戴高乐中右翼和社会党的双头政治。
在第二轮选举中,社会党纷纷倒向中右翼,才帮助马克龙险胜。但只要法国中左翼和中右翼阵营出现缺口,勒庞就可能卷土重来。
因此,欧洲各国极右翼政党纷纷集中力量支持勒庞,想把法国拉入极右翼阵营。
如果拉美左翼上台,美国还动过干涉的念头,要干涉欧洲的选举,美国更是力不从心,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外交上看,拉美左翼和欧洲极右翼都反美,哪个更反美?很难说。
毕竟欧洲极右翼和二战中被打败的欧洲法西斯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大利极右翼候选人梅洛尼崇拜墨索里尼,法国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崇拜贝当。
拉美左翼和欧洲极右翼政治立场对立,但外交上都反美,原因是什么?美国还压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