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孩子在奥数方面的优势,是教育资源和经济基础不公平造成的
【本文来自《奥数实质上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迷信奥数根本没有意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荒
作者您好,您表述的奥数。我认为比较片面,你表述的部分是以学而思为代表的,打着奥数名号实际上在奥林匹克数学和小学课本中间开发出的中间地带的特征。师资集中北京,不咋能提升思维,强度不大是这个部分的特征;因为深耕市场化多年,其社会影响力很大,但用这个代指奥数,是不合适的。
两方面讲:首先奥数这个词出现就是因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阶段华罗庚杯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板块的内容难度极大,规律性少,思考要求高,最重要的是强度大,是非常能评价和提高数学思维的。我了解过的培训模式里面,还没有优于这个的培训手段,编程领域如果能有效开发下去可能能有竞争希望但现阶段还差的远。最终奥数到高中会走向数,理,化,生,计五大竞赛,这五大竞赛都很厉害。这个部分的缺点是成材率低,淘汰率高,但我们不能因为啥东西淘汰率高就说全是靠淘汰,全靠笼络好苗子,培养没有意义,这是本末倒置。体育等众多领域都是边培养边淘汰,才能得到最出色的人才,包括高考也是,鼓吹培养无用那些人,最终的目的是不培养了,只选拔,然后就谁家自己能培养谁上,就是世袭!
其次社会化的学而思高斯为代表的课外数学,这么多年了,教培的本质需求从来没有被拿到台面说过,才放任商业公司成长至今。小学课外班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旺盛的精力无处安放,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是正途,但城市化之后,孩子那么旺盛的精力干啥呢?农活没有了,家长时间也不多,户外娱乐场地和空间比较小也不够有意思,落到普通家庭身上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啥?电子游戏!可是家长不想让孩子打游戏啊,那咋办呢?找人管,而且找的这个人还得找到让学生干啥。奥数只是有人管孩子并且给孩子提供内容的竞争中,相对有优势那个而已,价格比体育和艺术类便宜,还更“有用”,不太有用,但比音乐美术有用,至于体育?太贵了,家长自然愿意选奥数。这个说白了,你要么完全真的禁掉,并且把编程之类的素养课管管好;要么从课内给到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量和强度。一边拿最低接受水平当政治正确降低校内强度,一边拿陪伴孩子当道德大旗裹挟家长,就欺负普通劳动者人家没有话语权,最可笑的是腾讯在约束游戏,教育界死命给自己减轻责任。
奥数是分学而思奥数和IMO,京沪孩子这方面的优势,是教育资源和经济基础不公平造成的,不是京沪孩子特别牛。要培养一个走IMO的孩子,需要孩子家长在孩子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投入,一方面是校外奥数培训,一方面是进入有IMO资源的小学初中,北京上海IMO的孩子几乎都出于几所学校,就是只有这几所学校有完整的IMO培训体系,要进入这几所学校,需要家长第一有这方面意识,第二有经济实力。
没有意识,没在第一时间培养错过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就是在被选入IMO体系前,先要家长投入进行校外(学而思或其他)奥数培训,让有天赋的孩子尽量体现出数学能力,同时想办法把孩子送进有IMO培训体系的学校,才会被学校选入IMO培训体系,北京上海具体有几所我不清楚,在深圳就一两所学校,公立的就是深中,私立百合,家长没有培养意识,也没有关系能力经济实力,把孩子送入IMO培训体系,即使后来发现孩子具有数学或者物化天赋,几乎也没办法再把孩子弄进IMO培训体系,因为有IMO培训体系的学校就那么几所,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第二好学校都要房子之类的,没有经济基础也只能呵呵,买房不说了,就是租房,家长工作单位距离路程每天接送等等问题,需要最少一个家长围着孩子转。所以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京沪在IMO方面的优势。
很多从小学习了学而思奥数的孩子,没有天赋被选入或者没有机会进IMO,家长继续投入,也只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其实是白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