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黃浦军校,初始印象破灭了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听着特别牛对吧。

电影电视里国军将领动不动就黄埔啊、校长啊、非常历害的样子是吧。

电影里国军将领军服非常帅,呢子大衣、白手套、大檐帽、笔挺的军服。

其实黄埔军校就是个短训班,从1924年到1948年24年办了23期(中间蒋介石下野中断过1年)。

第一期到第七期大部分6个月不满就毕业了。

但是你听过的黄埔名将基本上是前几期的,而且大部分是前四期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出来的,到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国民党自己培养的黄埔军校就没什么大将了。

第一期: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等

第二期有周逸群、卢德铭、肖人鹄、袁也烈、陈恭、余洒度、邱清泉、郑介民、覃异之、方天、吉章简、沈发藻、罗历戎、张炎元、钟松、胡靖安、廖昂、李守维等

第三期有朱云卿、吴光浩、姜镜堂、熊受暄、常乾坤、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宋瑞珂、李天霞、熊绶春、刘安祺、段霖茂、康泽、毛邦初、刘伯龙、陈素农、陈震东、郑挺锋、郜子举、周复等;

第四期人才最多,有林彪、刘志丹、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袁国平、叶镛、李运昌、赵尚志、李文林、陈毅安、倪志亮、李天柱、唐天际、郭化若、胡陈杰、李鸣珂、李逸民、肖芳、王世英、洪水、季步高、曹广化、方之中、胡琏、张灵甫、李弥、谢晋元、文强、唐生明、刘炜、潘裕昆、沈向奎、陈章、陈林达、林伟俦、高吉人、刘玉章、覃道善、高魁元、罗列、阙汉骞、邱维达、周伟龙、周志道、胡长青、彭战存、潘朔端、曹天戈等;

一直到第七期都是短训,到30年第8期才改成三年。

大部分名将都是前期的。

第一期1200人报名,录取350人,备取120个,5月开学,11月毕业,学了6个月。

中间在10月还和广东武装商团军打了一仗取得了胜利。

6个月从毫无基础到毕业这种速成班,也就是入门,和草根没有太大区别。

大家都是靠战场上实战磨练出来的。

共军这边总教头是毛委员长。

国军那边总教头是蒋委员长。

在谁的指挥下成长的更快就不用说了吧?

并没有贬低黄埔军校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黄埔军校。

我当初以为黄埔军校怎么也是三年、四年学制,像美国西点军校,或者中国国防大学这种,特别特别正规的那种军校。

主要是被电影里,国军将领个个军装笔挺、纪律森严,一声校长到,起立坐下都带风那些场面给影响。

后来到广州去看黄埔军校,看介绍惊讶半天,一些初中生,学习6个月就毕业的,就是黄埔军校,幻灭感太强了!

下面来自百度:

500

入学批次

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1924年8月14日军校举行第二期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

1924年10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 。10月4日毕业,计2654人。

1926年8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2418人。

第六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1926年11月黄埔地区开学,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原4400人只留800余人。1929年2月24日 毕业者为718人。1928年3月南京地区开学,开学后后收纳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共同学习。共计2269名,1929年5月15日毕业。本期学员计3634人。

第七期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第七期黄埔部分因蒋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断学习。1928年5月复课。1930年9月26日毕业 ,计666人。南京部分于1929年3月16日开学,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4科。1929年12 月28日毕业,计852人。

1930年5月第八期招生,1931年采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八期学生并入后分两个总队(武汉分校学生为第二总队)。1933年5月20日第一总队学生毕业,计305人 。11月25日第二总队学生毕业,计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学生入学(自该期起开始向黄河南北、边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毕业,计654人。

第十期学生分为两批,第一批1933年7月15日 ,第二批1933年8月入学,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第一批于1936年6月16日毕业,共计940人。第二批于1937年1月毕业,计621人。

第十一期于1934年9月开学,编为两个入伍生团。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1937年8月28日第一团学生毕业,计605人。10月25日,第二团毕业,计664人。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期学生入校。11月11日并入要塞炮校学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个科。因抗战需要,该期学生提前于1938年1月20日毕业,计740人。

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学生。1938年9月16日于四川铜梁毕业,计1412人。

第十四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1月毕业于 四川铜梁,计669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1510。第六总队于1939年1月毕业成都,计1520人。

1938年1月第十五期学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于成都毕业,计1559人。另外代训空军学生272人。

第十六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毕业,计1597人,代训空军学生97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1月入校,受训铜梁,1939年10月于铜梁毕业, 计1629人。第三总队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65人。

第十七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527人。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1941年11月20日毕业于铜梁,计1374人。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1942年2月1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030人。

第十八期学生分2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600人。第二总队于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毕业于成都南校场,计1237人。

第十九期学生于1942年5月入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1945年4月14日毕业于成都西校场,计902人。

第二十期学生于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工兵6 个科。1946年春并广西6分校学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16人。

第二十一期学生于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其中战车兵科于成立较晚,延长1学期毕业。1947年12月25日毕业,计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学生于1948年7月7日在双流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 通信兵6个科。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1538人。

第二十三期学生于1949年初入学,年底解放军兵临成都,该期学生提前于12月4日毕业。除少数师生空运台湾,其余被歼。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