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理想的贝斯手,不会没听过Marcus Miller!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贝斯手只能作为乐队中的伴奏者、“人形节拍器”,定位为乐队中的sideman(陪衬)。而且我们在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乐队中,也很少见到贝斯手作为Leader。
那是不是作为贝斯手就应该躺平,接受自己在乐队中的sideman定位呢?
其实不然,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贝斯手Marcus Miller,虽然也是从sideman起步,但是最终却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音乐制作人、创作人和编曲人。通过学习他的经历,希望可以给各位贝斯手提供一条走向人生巅峰的康庄大道。
如果你是一个有理想的贝斯手,那请你一定要认真读完这篇文章。
“当绿叶”是贝斯手的必经之路
1959年,Marcus Miller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William是一位教堂管风琴手和合唱指挥,除此之外,Miller也是著名爵士钢琴家Wynton Kelly的表弟。
但Wynton Kelly过世时Miller仅10岁左右,那时还不知道爵士音乐以及Kelly在爵士音乐中的巨大成就。
受到身边音乐环境的影响,Miller从小就开始接触乐器与音乐创作。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Miller并不是一开始就学习的贝斯,而是学习的管乐器单簧管和萨克斯,以及键盘和吉他。
在音乐学习的早期接触如此多的乐器,使得Miller培养了对音乐的多维度的了解,也为其日后从事音乐创作和制作打下了基础。
在最初,Miller喜欢的音乐风格是RnB和Funk,但是演奏单簧管并不能让当时的他进入RnB乐队。要演奏RnB音乐,Miller认为他需要演奏一些更像是节奏组的乐器,最终他选择了贝斯,然后便疯狂地爱上了这件乐器。
在纽约著名的High School of Music & Art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同级的鼓手Kenny Washington(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爵士鼓演奏家)。Kenny Washington诚挚地跟他说:
“听着,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音乐人,你需要从现在开始学习爵士,因为那是所有音乐人演奏的终极音乐。”
于是Miller就开始学习爵士,那时他只有14岁。每周末他都会去Kenny Washington的家里学习爵士音乐,也正是在那时候Miller才知道自己的表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从那时开始,Miller迷恋上了爵士音乐,并在一两年后就开始进行演出。
在纽约工作后,Miller最终选择了贝斯作为自己主要的演奏乐器,并且开始给爵士长笛手和键盘手创作音乐。在这期间,他受到了伟大贝斯演奏家James Jamerson和Larry Graham的影响,而这两位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偏RnB、Funk、Soul一类,这也间接使得Miller自己的音乐创作不拘泥于传统爵士音乐的范畴,而是在爵士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其他的音乐风格和元素。
和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的贝斯手一样,Miller在他的音乐生涯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session musician工作的。
所谓Session musician就是指那些非固定的、被雇佣在专辑或现场演出中演奏的乐手,也就是音乐中的“绿叶”。
Miller几乎做了15年这样的工作,在很多著名大师(例如爵士大师Herbie Hancock、Miles Davis、Wayne Shorter和Dizzy Gillespie)的专辑中都出现过他的演奏。
他连续三年获得NARAS(美国国家录音艺术科学学院)专门针对录音室音乐家设立的“最有价值演奏家”奖项,随后被授予“名誉演奏家”身份并不再参与后续该奖项的评选。彰显着Miller在session musician这一角色上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在session musician之后,Miller尝试转型,他进行歌曲创作、编曲、制作以及电影配乐制作,以及作为领导者灌录专辑。事实证明他的这种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为Miles Davis、David Sanborn、Bob James、Wayne Shorter等音乐家制作的专辑获得了无数的格莱美奖提名。他为Luther Vandross创作制作的单曲《Power of Love》获得了1992年的格莱美最佳RnB歌曲奖;而在2001年,他的第七张器乐独奏专辑《M²》获得了最佳现代爵士专辑奖项。
丰富的录音室乐手经历和角色的成功转变,让Miller成为了四十多年来在现代音乐领域录制专辑最多、最高产的合作者、作曲家、制作人、编曲家和录音室演奏家之一。
而在这些角色之中,长期作为sideman的演奏经历,与不同的音乐家合作,最终打磨了Miller的演奏技术、深化了对音乐的理解,也开阔了音乐见识,使得他最终成为真正的作曲家、制作人和Band Leader时具有超强的创新性和融合性。
在不同音乐领域的天才创作
Marcus Miller是一个非常优秀的sideman,同时也是顶尖的producer和band leader,一个全能、高产且在不同的音乐领域都有非凡影响力的音乐家。
我们去聆听他的一些标志性的作品,能够感受到Miller音乐中的创造力和感染力。很多人听完Miller的作品后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一个字:爽。
确实如此,Miller的作品大多由鼓的律动配合他本人的贝斯Slap演奏,营造出非常强烈的律动感。他的很多作品可能没有复杂的节奏变化,就在最简单的类似于“动次打次”的节奏中,通过强弱的变化、音符落点、长短控制,来让人不自觉地就跟着音乐舞动了起来。
聆听上面这首Miller为Miles Davis创作的《Tutu》,你会发现这首作品中鼓基本都是演奏的是类似于RnB的律动,而贝斯时而指弹时而Slap,并用丰富的采样烘托音乐情绪。
在这样一种宏达又律动强烈的伴奏下,Miles Davis用他标志性的弱音器小号音色即兴演奏,给整首作品带来了一种又“酷”又“爽”的奇妙感觉,并一举拿下那一年的格莱美最佳爵士独奏奖项,而这时的Davis已经60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专辑中,Miller不仅是创作人之一、制作人,他还承担了绝大部分乐器的演奏,除了贝斯,他演奏了吉他、合成器、电子鼓(programme)、低音单簧管、高音萨克斯等其他乐器,令人叹为观止。
在上文提到,Miller早年学习管乐的经历,使得他对于管乐器有着深入的理解。而在他的作品中,管乐器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通常在音乐中占很大一部分,
这可能来源于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他本人受到Funk音乐的影响较大,而Funk音乐中的管乐也十分重要;其二就是他早年学习管乐的经历,让他对于这类乐器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运用。
下面这首歌也非常有意思,它以中国武术明星李小龙命名,收录在2005年的专辑《Silver Rain》中。
这首作品也具有鲜明的Miller风格:并不复杂的鼓节奏、贝斯干净的slap演奏以及管乐和采样点缀。而这首作品中又添加了一些具有东方特色的采样、同时整体律动更Hip-pop一些,贝斯作为音乐的中心,演奏旋律和solo。而乐曲中间的萨克斯solo又让音乐的情绪更进一步。
同为一个时代的贝斯大师、作曲人、制作人,人们经常会将Marcus Miller与Victor Wooten相对比。
笔者认为此二位在贝斯演奏方面都是顶尖大师,对于他们的演奏技巧一较高下没有意义,而对于笔者这个半吊子贝斯业余爱好者来说,也不敢妄加评论。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Miller掌握更多的乐器,从音乐整体的角度讲会更多元,这种对音乐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能体现在Miller的音乐制作、创作和编曲上。
在2008年,Miller和Wooten、以及另一位贝斯大师Stanley Clarke共同组建了由三把贝斯的乐队S.M.V.,并且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全球巡演。
Miller制作了S.M.V.乐队的第一张专辑《Thunder》,聆听下面这首专辑同名曲目,这首作品一开始三把贝斯整齐且具有冲击力的演奏直入人心。整首作品节奏明快且具有动感,尤其是贯穿整首作品的Slap律动,具有很强的Miller风格。
对于三把贝斯的演奏编排难度很高,因为贝斯整体音区较低,一旦编排不好,会让整个音乐的声音变得浑浊不堪。
然而聆听这首《Thunder》你会发现,三把贝斯各司其职,时而在低音区营造出轰鸣的效果,展现贝斯深沉肥厚的低音,时而演奏快速音型,展现贝斯声音干脆动感的一面,不同的乐段有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同时也保证了音乐整体的干净。
这当然与三位贝斯大师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手上功夫密不可分,但这也更显出Miller。在乐曲中,三位贝斯手轮流solo,用乐器对话,又互相伴奏衬托,堪称贝斯的听觉盛宴。
贝斯手如何“翻身做主人”?
如果你能够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位有抱负且有耐心的贝斯手,这很好,现在我们来总结整理一下Miller的事业发展轨迹,看看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简要列举Miller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出生在音乐世家、有一个伟大的但英年早逝的爵士钢琴家表哥、学了很多乐器、读了一所很好的音乐高中、学习爵士乐、脚踏实地先从sideman做起、十年如一日地积累经验打磨技术、时机成熟后尝试转型编曲与制作人。
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些要素是学不来的,例如出身、家庭。但是有些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就是读了一所很好的音乐高中,这并不是说要让我们都再回去重读高中,而是说如果你想在音乐领域深耕,接受正规的、优质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个优质的集体中,你不仅能学到更专业的知识,还有可能遇见音乐生涯中的引路人,正如Kenny Washington之于Miller。
其次,就是学习爵士乐。关于这一点的原因不再赘述,不明原因的朋友请翻到文章第一部分,再读一下Kenny Washington给Miller说的话。
最后明确定位脚踏实地、打磨技术厚积薄发。强如Miller也做了近15年的sideman。
在做sideman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躺平,认为贝斯手的生涯就这样了,而是应该勤加练习,和不同的人玩,学习不同的音乐,不断提升自己。这样当真正的转型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已拥有足够丰富的经验、演奏并聆听过足够多的音乐、拥有大量的通过做sideman得来的人脉。
最后一点同样重要:贝斯手还是得学点别的乐器。最好是掌握一件和声乐器,它有助于培养你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如果还有精力的话,学习一些旋律类乐器也是非常不错的。
总之,你学习的乐器越多,涉猎的乐器、音乐风格越广,在进行音乐创作、制作的时候就有足够多的素材可以使用,让你的音乐充满变化。而就算你不打算从事音乐创作,接触不同的乐器,也能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音乐,进而让自己更加全面。
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参考资料:
1. The complete interview,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our installments in January 2011 during FBPO’s “Marcus Miller Month”
2. FIV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ARCUS MILLER
3. Marcus Miller维基百科
(完)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