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击村可湖
甲东可湖村是甲东镇三大分村之一,是大革命期间颇有名声的革命村落。大革命中先后牺牲18人,被敌人围剿肆意枪毙2人,被敌人逮捕60多人,勒索去大洋财产不计其数。被敌人纵火烧毁房屋150多间,抢光杂货铺2间。
1925年,可湖村李日修、李展伦、李桂成在甲子甲秀书院读书,与学友刘友仁志同道合,经刘友仁的介绍,李日修、李展伦、李焕华、李桂成等入党,并建立党小组,开展革命活动。通过小组串联,宣传和发动,可湖村1925年5月成立农会,农会长陈祖裕,副会长李大通。农会员发展至八百余人,会旗为犁头标志。
同年10月,由甲子区委刘友仁、刘启才直接领导可湖村组织成立赤卫队,队员二百余人,由李意春指挥。
1926年初夏,农会开展“2·5”减租斗争,会员们手举红旗,高呼“打倒军阀!“打到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实行减租减息!”“打倒乌红旗派观念!”等口号。1927年,可湖村农会旗改犁头旗志为斧头镰刀旗志。农会开展抗租斗争,冲击大地主李龙记、李丙记二户稻谷80多担,没收地主“四点金”二座。农民队伍也奔赴异村没收地主的家产。12月掀起了农民斗地主,平分土地,烧契约,烧掉乌红旗的高潮。
同年7月初,赤卫队带自制炸炮、长枪、大刀、尖串等,联合甲子、甲西赤卫队,在刘友仁的领导下,由李日修、李意春指挥,配合陆丰工农革命军团,围攻碣石城顽敌范敬邦。至11月上旬,赤卫队派出部分队员配合海丰红二师攻击盘踞在碣石的戴可雄。1928年春,赤卫队投入解放百、葵潭、隆江、惠来的战斗。可就在国民党派张瑞贵带兵驻扎甲子后,情况起了变化,敌人对可湖村施加压力。旧历闰2月24日,张瑞贵带领几百士兵乘着船偷偷沿海边向新兴、可湖、雨亭进发,围攻可湖村。可湖村民被抓六十多人,李冰刚回家因触犯敌人而被一枪打死,娘木的祖母为阻止敌兵强奸其媳妇,被一枪击毙。白军纵火烧毁、查封李兴木、陈祖裕、李日修、李意春、李桂成等房屋150多间,抢走李展光杂货铺杂物。这段时间先后被捕的队员都被白军所杀害。
可湖村经过这场灾难性的浩劫后,四处荒凉。但可湖人民不屈不挠,风雨同舟,一边重建家园,一边坚持革命斗争。
至年冬,因革命形势变化,革命队伍调整防地,集中在普宁大南山活动。可湖村李娘树、李展贞、李乃树、李往沃肩负组织重托,赴大南山参加革命斗争。李乃树、李娘树在战斗中牺牲,李往沃等负伤回家。
革命处于低潮,反动势力猖獗,隐蔽在家乡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的李日修,不得不逃离家乡,至江西省继续革命。他潜入国民党军中当军官,了解,调查敌情,密保给党,后被敌人发觉,从容就义。
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李意春无法再可湖村开展革命活动。因他的行动受到甲东水口村亲戚(4个妻舅)的同情和支持,他以亲戚家为联络点,继续坚持斗争,三四个月安全无虞。后来,因为水口村邱某的告密,旧历1928年10月25日凌晨,白军突袭水口村。李意春妻舅家被白军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李意春被捕,被押赴甲子杀害。敌人临走纵火烧屋5间,抢走水牛3头。李意春的4个妻舅,经过一番较量后,乘夜逃离家乡。之后,敌人悬红通缉,4个兄弟只好漂泊异邦,2人竟死在“南洋”,李意春被害,慈母被勒索去花红款200元。
建国后,可湖村烈士英名载入史册,可湖划为革命老区村。
《溪东往事》陈复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