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流浪地球》黑粉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019年现象级的电影,非《流浪地球》莫属,目前(2019年2月21日)为止票房超过41亿,已经名列中国史上票房排行榜第2,并直追同样由吴京出演的榜首《战狼2》,制作和发行的相关上市公司$中国电影(SH600977)$ 、$北京文化(SZ000802)$ 、$上海电影(SH601595)$ ,也赚了个盘满钵满。

500

500

但是与此同时,豆瓣评分却在电影爆红后,不断逐渐下降,由8.4分,迅速下降到7.9分,并出现大量的1分差评。

500

但是大量的1分差评中,画风却是这样的:

500

很多一星差评的《流浪地球》黑粉甚至连电影都没看,就给了1星,而且还堂而皇之地辩称“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天然自带“自由”的普世价值,散发着小布尔乔亚的香港脚气味,没有受过逻辑训练的普通百姓很不好反驳,所以,这句话成为《流浪地球》黑粉面对批评时的最爱——我没看过就一星咋啦?我说不好难道不行?只准我说好?我连批评的自由都没了?如果没有批评的自由,全唱赞歌又有什么意义?很多老百姓就懵了:明明感觉你是错的,但你又好像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黑粉们用了诡辩中的最常见手段——偷换概念。

首先指出,“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在文艺评论领域上,是对的。这句话出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面世以来就一直被广泛引用,文学评论界人士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很明显,没看过电影就打一星,或者仅仅因为主演是吴京(《战狼》系列电影主演)就打了一星,这已经不是“批评”,而是进入恶意攻击性质的“谩骂”了。所以,反驳黑粉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指出,他们所谓“批评”的实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批评”和批判,而是“谩骂”——批评不是谩骂。

“我没看过电影就给了一星,怎么了?不行啊?我喜欢啊,我就喜欢,这是我的自由,我连这个自由都没有啊?”这是黑粉们最后的庇护所——“自由”,这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的词汇。什么是“自由”?它来自哪里?意味着什么?

自由(freedom/liberty)是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这是百度对“自由”这一词条的定义。也就是说:自由,意味着“责任”。

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注册豆瓣账户,并以诚信作为准则,对豆瓣这个“社区”以及使用“豆瓣”评分体系的网友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共同维护“豆瓣”评分体系的可信度、可靠度和信用度,甚至美誉度。没看过电影就给一星,是违背诚信原则的打分行为,严重违背了“豆瓣社区”的诚信原则,并导致“豆瓣”评分系统严重失真和失去可信度。这种行为导致的必然后果,就是“豆瓣”社区变成大批水军或者黑粉的垃圾场,毫无可信度和信用度可言,以致整个评分体系口碑崩溃,最后对“豆瓣”这个社区本身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既然你进了这个体系,享受这个体系赋予的自由,就有责任维护它的生存和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自由的一体两面。比如,入了美国的国籍,你享受了山姆大叔给你的自由,然后你就有义务去北朝鲜或者阿富汗当炮灰了。当然,穿着美军军服的华人脸孔很多,比如吕超然(英语:KurtChew-EenLee,或译为李超英,1926年-2014年),这种双手沾满志愿军士兵的血为山姆大叔争光的,还会在美军中流芳百世。

因此,连最“政治正确”的美国人,不论特朗普,还是茶党王子克鲁兹,还是我川的死对头希拉里,不论共和党或者民主党,不论左派右派都承认:自由意味着你有流血去“保护自由世界”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为了山姆大叔,你可以去死了。

Anyway,话说回来,应对《流浪地球》黑粉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只需要回应一句话:“批评不是谩骂,自由意味责任”!

--THE END--

(公众号:治平世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