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福建舰虽然用了电磁弹射,但仍比福特级少一项黑科技

福建舰下水舾装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家对它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电磁弹射器上,很少有人关注它采用的是什么技术方式的阻拦系统。或许这是因为福建舰已经公开表明安装了3部电磁弹射器,因此大家就默认其舰载机回收系统使用的也是电磁阻拦的缘故。但考虑到我们在福建舰上已经采用了技术跨度很大的电磁弹射器,所以为了保证福建舰不至于陷入与福特号一样的“技术陷阱”,因此很有可能会采用在前2艘航母上已经表现成熟的液压式阻拦系统。

500500

包括我国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航母中,舰载机回收阻拦系统大多采用的是液压式,主要由液压拦阻机系统、钢索系统、滑轮组、冷却系统和甲板装置等系统部件构成。这种结构目前属于极为成熟的航母舰载机回收方案,安装时会在降落甲板上以14米为间隔布置4道阻拦索,每根拦阻索可以承受100多吨的拉力,但由于阻拦钢缆短期可承受的过载最多只有6个多G,因此钢缆在达到使用次数后就要立即更换,否则就有随时断裂造成航母出现重大事故的可能。而据统计,所有在航母上发生的严重事故中,与阻拦索相关的就占绝大多数。

500500

液压阻拦系统目前技术十分成熟,因此我国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仍旧采用的是这种舰载机回收系统。但由于液压阻拦系统具有对舰载机和飞行员会造成极大冲击、并且对可回收机型限制较大、阻拦钢索故障率高等缺点,所以美国在为福特号航母安装电磁弹射器后,也为其配套安装了“先进阻拦系统”。而这套同样采用电磁原理实现舰载机回收的系统,可实现对不同重量舰载机回收的能量控制,令舰载机和飞行员在降落过程中遭受的冲击更小,还能缩短在甲板上的制动距离。并且因为采用了新型轻质合成阻拦索和减少阻拦索结构载荷,因此阻拦索出现事故的几率被大幅降低。

500

但从技术安全性上考虑的话,同时在福建舰上安装2种具有重大技术跨越的“黑科技”,可能会对整个项目造成极大的不可控风险。毕竟福特号的惨痛先例还在那摆着,从2017年服役到现在还没有进行一次海外部署,就是因为其采用了太多划时代的高科技,比如电磁弹射器、先进阻拦系统、电磁弹药升降机和新反应堆等。这些新技术虽然在各领域都是世界一流水准,但因为技术不成熟又被强行捏合到一起,造成在实际使用中故障频发且不易修复。这种教训,以我军在重大装备项目上保持稳步发展的规律看,是肯定会极力避免的。

500

据说福建舰原本是要采用蒸汽弹射的,但因为马伟明院士的电磁弹射器项目进展神速,并且成熟稳定,这才临时将福建舰改为电磁弹射。但从中也能看出福建舰原本的舰载机发射和回收系统采用的仍是成熟的“蒸汽弹射+液压回收”的组合模式,并且这套组合肯定已经磨合得十分成熟了,所以即便在电磁弹射器以逆天的成熟度抢占了蒸汽弹射的地位后,恐怕在回收系统方面仍将较为采用虽然保守但成熟够用的液压回收系统。

500

围绕液压阻拦系统的最大弊病,主要只是集中在阻拦索强度和回收冲击太大两方面。而我国经过辽宁舰和山东舰多年使用和科研部门的改进升级,恐怕这两方面的问题也不难有所改善。比如钢缆强度完全可以用新材料和优化机械结构来增强;回收冲击力度太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升阻拦系统的平滑性能来完善。比如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全部采用的Mk7型液压缓冲式拦阻装置,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发展了4型(Mk7
Modl-Mk7 Mod4),总的趋势是装置能够吸收的能量越来越高,允许的舰载机着舰重量越来越大、着舰速度越来越快、过载越来越平缓。

500

福建舰目前还未安装阻拦索

500

因此,相信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液压阻拦”组合也可以满足我们的作战需要。当然,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我国下一艘航母肯定会用上电磁阻拦系统,甚至加上电磁弹药升降机,搞一套我们自己的“电磁三件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0561675832427041/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