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救救原创音乐!

500

2019年一开年,湖南卫视就甩出了一个大招,新一季的《歌手》请来了殿堂级的歌手——刘欢。

网友评论说:太吓人了,这根本就是国家队下场了……

(刘欢《歌手第一期》震撼开唱《夜》)

从第一季还叫《我是歌手》的时候,节目组就开始邀请刘欢,整整邀请了七年,导演专门飞了两次美国登门拜访他。今年《歌手》第七季,刘欢终于答应上这个节目,是因为湖南卫视将和刘欢共同成立“刘欢原创音乐基金”,该基金会将从2020年开始,在每年的1月11号,会对中国原创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奖励100万人民币。

刘欢笑着说,自己是被这个原创基金“忽悠”来的。

500

90后、00后的观众说起刘欢,可能只会带着调侃的意味模仿刘欢唱两句《好汉歌》,并不知道这两个字在中国乐坛意味着什么……

而事实是,刘欢不仅是近30年来最举重若轻且风格多变的流行男歌手,更是话语乐坛原创歌曲的不遗余力的推动者!

500

刘欢是怎么封神的?

上世纪80年代,刘欢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他小时候喜欢说相声,大学选修的是法国文学专业,最后却爱上了音乐。

500

自小刘欢就对乐器情有独钟,经常利用下课时间跑到音乐老师办公室玩乐器。

在天津读高中时,同班有一个同学打定主意高考考音乐学院,上高二时,学校有一架三角钢琴,第一次看他在我面前弹肖邦的 《蝴蝶》,我就晕菜了,原来这个东西可以弄成这样……

我自己做流行音乐是1983年以后的事,大二、大三看到那么多同学在学校里弹吉他,我过去瞧瞧,这个东西有什么难弄的,暑假跟人家借了琴,回来之后就成了那堆人里弹得最好的了。

后来开始自己写歌。我对所有人声的东西都有点兴趣,像歌剧演唱的方法虽然没有学过,但是喜欢听,甚至包括中国戏曲的一些办法我都是比较注意的……

对乐器的喜爱贯穿了他的一生,成名之后,他的家中珍藏了奇奇怪怪的乐器近百件。

500

长大之后,刘欢喜欢与一批词曲作家聚集在北京国际声像艺术公司,这个被音乐人称为“大木仓”的四合院中。

如果你在“大木仓”的大厅里看见一个人一边弹奏着钢琴,一边高唱英文歌曲,那就是刘欢。

20岁出头的他唱歌还略显稚嫩,远远比不上他最爱的鲍勃迪伦,但是在那个歌手连谱都看不懂的年代,刘欢是那么的显眼。

1988年,知青返城浪潮刚刚过去不到十年,一部由倪萍主演的电视剧《雪城》上映。“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当刘欢动情的声音响起,多少人泪流满面。对于某些人而言,刘欢的歌声只有曾怀揣着梦想去“上山下乡”,去守卫边疆,去开垦荒地的人才懂。

500

500

另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离不开你》,在26年后因黄绮珊的演唱而再度爆红。而这是刘欢第一次为电视剧录制歌曲。

500

无独有偶,那个时候看中刘欢的电视剧不止一部。

在为《雪城》录完歌曲之后,《便衣警察》又找到了他。作曲家雷蕾在写完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由刘欢来演唱。因为刘欢出色的音色、音准、表现力,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雷蕾在说服副导演赵宝刚之后,俩人好不容易打听到了刘欢的住处,于是决定登门拜访。

穿过一间间的宿舍,找到门口啤酒瓶子最多的那一间,就到了刘欢的宿舍,拥挤的房间里,只摆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他们把歌交给我,我一看就说,这调太低了,低了有4度,你得改了,重新配器。”身患感冒的刘欢弹着吉他试唱了一遍《少年壮志不言愁》,通俗的唱法比那时流行的美声更具亲和力,而且刘欢的现场演唱更加激情充沛。

500

那时的北京,每周一、三、五放《便衣警察》,二、四、六放《雪城》,《心中的太阳》、《离不开你》、《少年壮志不言愁》这几首歌传遍了大街小巷。

500

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上,全场观众都情不自禁和刘欢、韦唯一起大合唱:“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洲雄风》并不是亚运会的会歌,只是一首宣传歌曲,但是受欢迎的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原定的会歌。

在录制这首歌的时候,刘欢在录音棚里熬了两天两夜,却一直找不到情绪。

于是作曲者徐沛东出去买了几瓶燕京啤酒,打开瓶盖之后,刘欢喝一口唱一句,在酒精的作用下,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整首唱下来,让人热血沸腾。作为当时最红的两位实力唱将——刘欢、韦唯,更是凭借着这首歌而家喻户晓。

500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你不像是在我梦里,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9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次新浪潮——“移民潮”,潮水之下,是万千人心中的摩天大楼、异域风情。这首《千万次地问》无疑是最符合时代的背景音乐。

刘欢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将整套MIDI设备搬到宾馆的房间里,每天和冯小刚一起聊创作,找灵感。

最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创作出了7首歌,90多段音乐。

当年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我还没什么钱,刘欢为该剧作曲几乎分文不挣。但是他仍然非常认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当时在一个饭店住一个房间,他把所有的器材都搬到了房间里,每天和我一起聊制作,甚至通宵进行创作。

——冯小刚

虽然最先接触的是古典音乐,但是在创作的时候,他从不拘泥与一种音乐形式,他试过摇滚一点的,也试过像FUNKY风格的,但是最终决定中庸一点。片尾本来全部决定用弦乐,后来发现效果不好,还是选择了电声。

500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整个90年代,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水浒传》、《笑傲江湖》、《宝莲灯》、《西游记后传》里面,都有刘欢的声音,而他也在这些创作中不断的尝试,不断地突破。

出色的创作才能,精彩的演唱,加上电视剧的加持,刘欢的声誉一时间到达了顶峰。

近年,刘欢给电视剧《甄嬛传》创作的原声大碟再次获得了听众和业内的一致好评,事实上,76集的电视连续剧,刘欢完完整整地看了三遍,还亲自到横店去看了一遍拍戏的宫殿,因为“我给你做这个音乐是有空间感的,如果你事实上房子大,我的音乐小了,听着就不对,或者相反更不对。”

(刘欢-《甄嬛传》片尾曲《凤凰于飞》)

500

隐者刘欢,师者刘欢。

刘欢常说:“音乐很大,我很小,自己鸡毛蒜皮的事不值得惊动音乐”,所以他一直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总是从电视上听到自己的歌声让刘欢不胜其扰。

1991年,因参加央视晚会“被迟到”而遭到封杀,正是这个机会让他能够冷静下来审视自己,思考音乐。

于是,他开始慢慢拒绝别人的邀请,渐渐的,也就很少有人找刘欢唱歌了。刘欢还为商演设置了很多的条件,他说:“演出地方距离飞机场超过两个小时车程的不去;演出的时候,下面在吃饭的,不去;堂会不去;不交全额税的不去。”

500

在那之后,刘欢才得以回归音乐本身,埋头钻研创作。他更加随心所欲,也更加的自由。

刘欢是中国内地第一批能用电脑作曲、编曲和制作的音乐人之一。早在90年代,他就喜欢鼓捣设备,自己制作音乐。《歌手》节目组第一期去刘欢家里采访的时候,刘欢带大家参观他原本要做录音室的小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被时代淘汰的做音乐的设备:从1992年买的、给《北京人在纽约》写配乐的台式机,到iMac G3、再到模拟录音时代的调音台……

500

500

处女座的刘欢习惯“一手包办”:“我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不去做电视剧的音乐了,因为太累,好几十集,一百多条音乐做下来,我总不放心别人在这里面,所以后期我都得跟着,这些音乐,好几十集的音乐我一条一条的放进去,哪需要什么东西,这都是我自己去做的,照理说这后边他们应该有个音乐编辑。”

刘欢的身上有着一种艺术家般的气质,这让大家很容易就将他和其它歌手区分开来。

他发布的专辑屈指可数,大都是为电视剧而创作,余下的再以单曲的形式发布。

剩下的时间,他会去教书,自1985年赴宁夏石嘴山支教开始,刘欢一直在讲授音乐,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西方音乐史》。

(刘欢《西方音乐史》课堂)

500

(图片来源:如何评价刘欢? - 脑袋空空的某盒的回答 - 知乎)

刘欢说:“直到演唱《亚洲雄风》时,我都没拿自己当歌星。我好像从来就不太负责任,觉着我是业余的,干得好是我好,干得不好没人说。”

尽管如此,他的每一次创作和演唱,都有着极高的水准和效率。

高晓松曾说,这么多年来,敢改他旋律的,刘欢是第一人。然而高晓松不仅没有责备,反而是满满的钦佩。

回忆起两人的第一次合作,那是在1995年,高晓松为刘欢录音,唱完之后,高晓松说,你等一下,我给你写一个低三度的和音,写完之后你再唱一遍和音。刘欢说,唱和音还需要写谱子吗?我直接给你唱吧!然后就这么天衣无缝地唱了出来。

500

500

刘欢:“救救原创音乐。”

2012年的夏天,刘欢出任《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此举颇为令人意外,因为刘欢从不热心选秀,也鲜少参加综艺节目。

刘欢是四位导师里面最专业的一位,也是最认真的一位。他说,我特别希望他们能够播一些我们四个导师比较专业的点评,或者在音乐上的一些指导意见,尽管这些东西不一定吸引眼球。

500

在此之后,刘欢先后担任了《中国好歌曲》《中国新歌声》《中国之星》等节目的导师。在这些节目里,刘欢多次强调“原创”——“没有原创,我们的流行音乐将成为无米之炊。”

当《中国好歌曲》止步第三季后,刘欢曾在朋友圈表达他对失去了这档原创节目的痛心:

500

他说,咱们的唱片业体制太糟糕,还能让我这么老的歌手一直在舞台上,压着年轻人。他只是想要发掘一些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歌手,为华语乐坛输送新鲜血液。

近几年“偶像养成”、“流量小鲜肉”等风气盛行,刘欢表示,流量不等同于艺术。

“这两年所谓的网络流行文化和我们的助推方式有关系。比如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很好,但难道就该完全用流量来指导工作? 有些很好的演员歌手带不来流量,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可流量意味着什么? 不一定意味着艺术。比如美剧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但我绝不相信美剧是依靠流量统计出来的东西,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在流量思维的引导下,各家粉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狂欢,流行音乐变成“只是年轻人的音乐”、“只给某个粉丝群体听的音乐”,刘欢对这种现象很反感,“流行音乐其实是给所有人听的,就是因为那样倡导才会造成怪现象,四十多岁的人装成三十多岁的人憋出点二十多岁的歌去给十几岁的人听,事实上不该这样。”

刘欢坦言,原创音乐已经到了一个危急时刻,所以他的想法是“救救原创音乐”。

今年《歌手》能请到刘欢加盟,也正是因为对于原创的重视。

500

今年《歌手》宣布了刘欢加盟的消息后,有很多观众调侃说“你们随便比,反正我相信最后冠军都是刘欢”。当然了,这还不一定,而且节目精彩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但毫无疑问的是,湖南卫视和刘欢此番对于原创的推动,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等华语乐坛的新时代,已经等得太久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