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vs 《疯狂的外星人》, 胜利者是路线的胜利
看这场“刘慈欣vs刘慈欣”的PK其实很有意思的。
我在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脑海里闪现的全都是一个很陌生的语句:“这是两条不同路线之间的较量”。
这两部电影的唯一共同点是他们都买了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版权,其余所有的要素都朝着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逆向飞驰。
回想几年前,当《三体》的电影版被一个野鸡公司一顿溜粉之后凉了,很多科幻迷和影评人士纷纷将“扛起刘慈欣大旗”的希望寄托在了宁浩身上——宁浩在当时已经买下了刘慈欣《乡村教师》的版权,并且已经在广电备了案。大家期待的理由主要是两点:第一,以中国现有的电影工业实力并不足以撑起《三体》三部曲这样宏大的科幻作品,倒是《乡村教师》这样以小见大,带有很强现实色彩的中篇科幻更适合现在的中国电影改编;第二,宁浩是一个作品质量很好的优秀导演,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夭折的《三体》电影版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与宁浩相比明显是一个不那么靠谱的导演,之前的两部代表作品《同桌的你》、《李献计历险记》都属于在及格和烂片的分界线上挣扎的电影,无论是粉丝还是普通路人都觉得这样一个“草台班子”不足以撑起“流浪地球”的设定和故事。实际上,在吴京的第一个贴片广告出现在电影院之前,99%的人完全不知道这个剧组以及《流浪地球》原著小说的存在。
等到两部电影的正式预告片一出,我发现两部起步条件截然不同的电影,对于原著的处理,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疯狂的外星人》预告片里黄渤、沈腾和雷佳音一顿插科打诨让普通观众欢呼:“这真是喜剧的最高配置啊,光看着这两个人就想笑”并且预言春节档的王者非这部电影莫属。然而关注这部电影的人以及刘慈欣原著粉肯定会说:“这TM什么玩意儿?和《乡村教师》有半毛钱关系吗?”从预告片看,宁浩已经完全抛弃了原著的故事甚至风格,改走了那种笑闹喜剧的风格——近年来电影市场最赚钱、最保本的题材。看到这里的我其实挺失望的,宁浩作为当前国产电影市场最有资本议价权、最能调动各方面资源的导演,手握刘慈欣这样一个潜力无限的黄金IP,却没能扛起这面大旗,而是向资本妥协了,放弃了科幻的内核,而走向了那种最爱的所谓“商业路线”。从《疯狂外星人》的套路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为市场订制的“高票房”娱乐片:闹剧喜剧的形式、大牌明星的加盟、春节档期,而科幻和刘慈欣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也许是资本对所谓的“科幻电影”毫无信心,于是选择走一条最“稳”的路——“别来那些虚的,春节档给我赚钱才是王道”
而《流浪地球》却出乎意料地玩起了“硬核科幻”。我现在依然可以想到观众们看到预告片里那高耸如山巅的巨大行星发动机、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地下城、巨大的宇宙空间站,以及木星即将靠近地球那种漫天血红的压迫感所产生的兴奋——对!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科幻电影”的样子。当然,我们后来才知道剧组为了实现这一切付出了多少艰辛:国人占大多数的特效团队、没有一个大明星的超低成本演员阵容、遭遇资本撤资极度缺钱,连空间站的布景都是借《疯狂外星人》的,要不是后来拉到了吴京的6000万很有可能最后只出品一个“半成品”。但是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剧组依然没有“投机取巧”,而是尽了最大努力去钻研原著、去设定世界观、去搞特效,最后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诚意十足的《流浪地球》成品。
看到“大裤衩”和东方明珠被毁灭,大伙儿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这里必须PS一下,《流浪地球》的预告片真的是我见过最有诚意的,里面很精彩的那些画面基本上电影开头五分钟就全部演完了,也就是后面全都是新鲜镜头,而且绝大多数震撼的特效和设定都没有在预告片里展现。。。所以电影越看到后面越过瘾。
最重要的是,我一直搞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从第一支预告片到现在,绝大多数批判《流浪地球》的人都在说它有“民族主义”倾向?个人认为完全是看见吴京就尬黑的表现,俗称战狼PTSD。
要说真有那种让人看着不舒服的所谓“民族主义”,《疯狂的外星人》才是这个倾向非常明显。全剧从一开始从美国人在太空玩抖音被外星文明嫌弃,到后面美国精英团队、王牌特工被中国俩耍猴的一顿戏耍,全程把美国人描述得蠢钝如猪,最后居然弄出了一个全体特战队员一人带着一面锣跳伞执行任务。。。全程都有一种莫名其妙又尴尬十足的“民族自豪感”,估计是编剧在投机取巧的过程中又想借鉴《战狼2》的票房成功,心想你们中国观众不就爱看老外尤其是老美“不得劲”,看他们出丑吗?好,我们给你们使劲儿造!
反观流浪地球,不但回避了大多数可以制造“民族自豪感”的点,反而是解构了国家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把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男主所在的救援小队在前进的过程中,全球数以百万计同样的救援队都在执行任务,并且最后是全世界的人共同努力修好了所有行星发动机。甚至,主角这一队最终也没能送达火石——另外一个小队赶在他们之前修好了苏拉威西发动机。最终解救地球的方案也不是主角几个小孩子灵光乍现想出来的,而是以色列科学家团队7个小时前就提出的。就连最后将发动机集中火力喷向木星点燃的计划,也不仅仅是他们一个小队完成,地球上三个发动机同时都做成了任务,电影仅仅展现了主角这一队而已。我们不难想象,在大银幕之外,一定也发生了好几组主角团队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种宏大感扑面而来,那种全人类共同拼尽全力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做最后努力的豪情跃然银幕,而非单独宣扬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要找一个词准确地描述这种精神,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没错,这就是由中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构想,从2019年开始你会越来越频繁地听到这个词)
反观《疯狂的外星人》,不但达不到这样的格局,反而把刘慈欣小说的内核大大庸俗化了。剧中,神通广大的外星人落到了两个耍猴的手里,然后……被当猴耍了。在《乡村教师》的原著中,老师在极端愚昧的环境中用文明熏陶孩子,最终这些火种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地球,而《疯狂的外星人》恰恰相反,滑稽而无知的中国人因为愚昧而整了外星人,最后让他们放弃毁灭地球的居然是中国的“酒文化”?重重荒诞的情节如果单单作为一个闹剧片未尝不可,但你拿着刘慈欣的IP就整出这玩意儿,你TM逗我?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by XXXX
与此对应,《流浪地球》里那句“无论历史将人类文明导向何方,我们选择希望”这句充满了刘慈欣式的原创旁白,是多么地雄浑壮美,充满力量。
综上所述,这场“刘慈欣vs刘慈欣”的“路线斗争”结果很明显
硬核诚意 PK 逐利取巧,胜!
工业科幻 PK 闹剧滑稽,胜!
人类命运共同体 PK 浅薄的地域自豪感,胜!
规范行车 PK 酒文化,胜!
而决定这场胜负的,是背后用电影票投票的亿万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