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流浪了西方,永驻了中华
各位,去年的春节档,火了黑马《红海行动》;而今年的春节档,则火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流浪地球》。2月10日是上映第六天,晚9点18分,票房便已破了20亿!
目前,该片的热映已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几乎众口一词: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当然,中文网络上的各种热议,出现了两极分化;只是好评明显占优(豆瓣打分8.0),导致观影潮更加汹涌!
以老平的综合观察,该片最终票房超越《红海行动》的36亿基本无悬念,能否超越《战狼2》的56亿,还有待观察。
那么,《流浪地球》的影评是出现了怎样的两极分化?为什么呢?
其实,深究争议的内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深层次问题!最为出人意料的,竟然涉及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涉及到了买办思维,而不仅仅是此前老平谈到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1/。价值观差异
各位,关于此部分内容,老平曾在上一篇文章《怼,怒怼:《流浪地球》怎么就不及格了?》中,提及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我们知道,好莱坞的主人是犹太人,已经全球范围流浪了2000年,对土地没有归宿感,所以在好莱坞关于地球末日的《星际穿越》里,地球毁灭了,幸存者继续流浪。
更深一层,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认知西方文明,会发现犹太文明只是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是金字塔顶尖!——所以本质上,全球真正的文明竞争,在智商最高的犹太人与华夏同胞之间展开。
由于历史上我们战斗了几千年,我们能轻松理解传统的北方游牧民族:马背上的民族收起帐篷(蒙古包)、赶着牛羊群,在任何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开始新的营生。
客观上,当风不调雨不顺,比如超级低温、长期干旱,草原无法承载牧民和马牛羊时,游牧民族就南下抢劫农耕部落!因为农耕部落有存储,有抵御灾荒的能力,但是游牧民族没有。
华夏核心文明不堪其扰,不得不筑起长城阻止他们;被扰得久了,便“师夷长技以制夷”,汗血宝马、圆月弯刀装备之下,发起了大反击,于是匈奴、契丹、突厥悲催。
地质学家竺可桢曾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小冰河期,与社会动荡高度重合!的确,北方草原遭遇灭顶之灾,便有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大混乱,以及中华大地上的民族大融合;南匈奴、东突厥和契丹,在战争和同化中,消失于无形!
实际上,大航海本质上也是一种游牧,马匹换作了船,场所由草原换作了大海。当欧洲狭小的空间和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他们的生存或者贪婪时,他们就开始通过大海,游牧至别人的土地。于是非洲、美洲遭殃,亚洲也未能幸免。
可是,不同于西方的游牧文明,东方华夏农耕文明的子孙,对土地具有极深的感情,对祖先生息的故土爱得炽烈、深沉!所以在《流浪地球》里,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拯救地球,带着地球一起搬家!
各位还感知到了什么没有?
东方人着眼未来,喜欢存钱储蓄;西方人只顾眼前,乐于透支消费。东方文明注重自我革新,在新陈代谢中获得新生,永葆活力;西方文明富于扩展性,天然具备掠夺性!这就是美式霸凌与中式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差异!
一部科幻电影把东西方文明的内核性差异,表达得淋漓尽致,各位是否觉得从混沌中醒悟过来以后,醍醐灌顶?!
《流浪地球》为何如此受追捧?老平认为,这是《战狼2》、《红海行动》后的继续深层次民族觉醒!
各位,这种叙事逻辑的差异,其实不是发生在电影上映后才发生,而是在拍摄前期就遇到了。
那是在早期。设定完属于这部电影的《100年编年史》,初步完成了剧本,导演郭帆和制片人龚格尔去了一趟美国,找【工业光魔】这家做过300多部科幻大片的特效公司聊特效的事。
——最终,所有的特效中,中国公司完成了70%,剩余部分由工业体系完善的好莱坞操刀。
听完《流浪地球》的剧情介绍,对方吃惊地问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
导演郭帆想了想,回答说:“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2、美国大片都聚焦超级英雄,为什么你们这个片子没有:不是一两台发动机坏了,一个超级英雄去救援,而是5000台发动机坏了,5000个救援队去救援?
导演郭帆想了想,继续回答说:“中国有一种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精神。讲究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讲究大局、讲究牺牲、讲究合作,喜欢‘集体主义办大事’。”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据说,老外的两个“挺中国的,很酷”,使得这两个问题成为了《流浪地球》的文化主旨和精神内核。
就是说,今天影迷们讨论的文化碰撞话题,其实一开始就遇见了。这不是什么巧合,或者说根本没有出乎片方的意料。
而且,无论导演、制片人,还是编剧,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与好莱坞完全不同,这是一部属于我们中国和中国人的科幻电影!
所以,当地时间2月4日,《纽约时报》的文章标题用了相当有趣的双关语:《中国电影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
《星际穿越》与《流浪地球》,两部电影,其实已经预示了未来:流浪了西方,永驻了中华!
//2/。动了谁的奶酪?
那么各位,导演、制片人、编剧早已预料到的事,今天舆论遇到了怎样的尴尬呢?
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各种奇葩言论浮出水面,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最有代表性的,无非是以下三种:
①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居然说汉语!不讲英语怎么能算科幻?
②离不开土地,小农意识。
③鼓吹家国情怀拯救不了世界,要靠普世价值。
面对网上吐槽汹涌,复旦大学的【沈逸】老师提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
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地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作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叙事主体之一?
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
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作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各位,【沈逸】老师的问题涉及到了本质,敲击着某些人的灵魂:西方能够接受“风水轮流转,明日到我家”吗?他们能接受公平竞争的结果而不耍流氓吗?!
更进一步,这就像西方世界能够接受中国事实上的崛起?以及中国以华为、中国移动为代表的5G企业矩阵,引领全世界?!
各位,很不幸,别说外国,别说西方;就连咱们自己内部,也有一堆人不能接受!
我们注意到,在以“豆瓣”为代表的社区,一个明显有心理缺陷的群体,以近似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站在西方教科书的立场上,以近似原教旨主义的虔诚和狂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不允许、不可以、不要想;现实中不能做,电影中不能拍,科幻里不要想;想都不要想,想都不应该想!
事实上,老平认为这是必然的,这无非是2018年夏天“胡鞍钢事件”的重演!具体请延伸阅读《警惕:联名“围攻”胡鞍钢的背后,一场友邦惊诧攻心战》,了解一些人的扭曲心理。
涉足国际时政两年来,老平在写作中,深深感受到了当今世界大变局之深刻;也常常在透析国内西奴、慕洋犬、跪族等舆论制造者背后的心理之后,极为悲愤、痛惜!
是,电影只是电影,今天地球并没有面临“太阳走向消亡”的致命威胁;可是,整个国际体系因美国的衰弱和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变迁,进而形成的压力与挑战,对于咱们中国和中国人,在精神和心理层面,根本不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
——同样地,对于西方,那份焦虑已昭然于世!
各位,想想中美贸易战和贸易谈判以来,出现的各种莫名其妙嘲讽言论;想想中兴事件后,舆论对科技界的各位吹毛求疵批判;想想经济(因去杠杆)面临下行压力,公知到处找背锅侠,散布各种妄自菲薄言论,一个“胡鞍钢事件”算什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这部《流浪地球》的核心命题,居然是: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需要有人担当、有人牺牲、有人去行动时,需要有人站出来时,该怎么办?
这与特朗普的贸易战之下,全球经济出现不断下滑的形势,何其相似!特朗普为代表的WASP,已经做出了“美国优先”的选择: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然而是中国领导人,在2017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振臂一呼,在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阴霾中,坚定地挥起了自由贸易的大旗!
是中国,在特朗普2018年的窒息贸易战中,主动提前入局,加入到了美帝对盟友的讹诈战之中,吸引了火力,分担了压力,捍卫了全球化阵地!
而且很显然,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在联合国提出),就是面对地球末日的【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华文明面对全球性困难的态度!
是的,这部电影的主线条,暗喻了现实,踩着了一些人的尾巴,所以那些气急败坏地恶语相加!
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西奴、慕洋犬、跪族,或者叫买办、带路党、跳船党!
长期以来,逐步文化觉醒的中国人,已注意到国际体系中,一直在讨论着的欧美发达国家“软实力”,也就是他们牢牢掌控着的全球话语权。而我们,过去似乎一直都在被动地接受这种软实力!
回顾历史,我们这个东方农业文明古国,在强势的西方工业文明淫威下,走过了清末以来的凤凰涅槃(百年屈辱),经历过认定“技不如人”的洋务运动,也经历过自认“体制缺陷”的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和辛亥革命(共和),一代一代人进行了太多艰难探索!
最终,是在新中国开国先贤们的奋斗下,在抗美援朝浴血胜利后,昂首跃入工业文明时代!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二次工业化,我们才真正进入了近代化!由于我们一直在追赶,在师夷长技,导致我们内部一直有认知的分歧、分裂!
正如网友【三F骑士宅幽霜】所总结的,在当下的中国,是跪拜还是消化吸收、借鉴追赶,已经出现了分化;而部分人对《流浪地球》的扭曲式批判,正是“跪拜”群体的本能反应!
老平认为,这种反应倒不是纯粹为了理念,更多的是基于利益!因为这些【跪拜者】,或者叫买办/代理人,原先凭借着对舶来知识和价值的本土垄断,获得了某种相当不对称的收益!
令他们焦虑的是,这种不对称收益,注定会伴随着我们“追赶”的成功而消失。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天然拥有批判本土【自强不息追赶派】的小心思,甚至比华盛顿更积极。——比如中兴事件、胡鞍钢事件中的舆论风潮!
请注意,这种小心思,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个关键时刻,都出现过;比如洋务运动时期,民国“民主与科学”时期,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当下!——唯一的例外,是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分析来看,这种挟洋自重的小心思,也是支撑他们跳船、弃船和带路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他们的话语,和他们在争夺的话语权。
不过很荣幸,中国的崛起与勃发,已经势不可挡,已成事实。所以老平看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国人对《流浪地球》的评论,似乎正在成为众人在心理上衡量当下中国的一块【试金石】,分化极为明显!
老平还欣慰地看到,我们坚守了华夏龙族的基本价值观!
因为更多的人愿意为地球家园的安全、繁荣和发展,留在这艘船上,我们骨子里接受“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已成共识,这也正是电影《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观。
恰好,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焦虑,也正是暂时还主导着全球话语权的西方最为恐惧的!他们共同的奶酪被动了,所以现在影评界吵翻了天,而百姓自发的观影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就是华夏龙族给出的回答,坚守与捍卫,带着(人类文明)家园一起走!
//3/。结束语:探路者的初心
相信很多观影者与老平一样,是没有看过刘慈欣的原著的。于是,由于刘慈欣身上的巨大光环,和网络上对电影剧情的各种质疑,老平深究了一下。
据了解,电影与原著最大的差别,是电影集中展现了木星对逃离中的地球的引力,给流浪行动造成的破坏(因此判断有续集);而小说原著要展现的,则是极为深刻的内涵。
知道吗,小说原著《流浪地球》最经典的场景,是叛乱的终局——
在经历了漫长且反复持续的迁移后,因为预言中的“氦闪”(也就是太阳的消亡)没有发生,于是有人认为,被欺骗了,然后大规模的叛乱发生了!
最终,仍然掌握着同归于尽能力的人类联合政府剩余力量,5000人,选择了向叛军投降。叛军“惩罚”了他们,惩罚方式是取走他们太空服的能源电池,5000人被缓慢的冻死在地表。
然后,就在5000人死后,就在叛军还在庆贺胜利的时候,“氦闪”如之前计算那样的发生了!如果地球还停留在原地,那么,将被一亿度的高温瞬间蒸发!
各位,灾难发生了,但是拯救地球免于灭亡的人,则静静地变成了冰雕,站在平原上,这是多大的讽刺!——这是怎样的暗喻!大刘真的牛啊!
各位,这让老平想起了王震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想起了那完全没有“挟洋自重”的前三十年,那波澜壮阔、扬眉吐气的前三十年,那艰难探索的三十年!
念及此,在主席众多的身份中,无疑可以在先驱之后,加上先烈了!
是的,探路的先驱因暂时的挫折,一度成了先烈!
老平还想起了1980年代我们的伤痕文学泛滥,想起了价格双轨制时期的投机倒把,想起了1990年代国企改革中的“盛宴”,更想起了小平同志在《1980年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如果有一天,我们抛弃第三世界朋友,和帝国主义同流合污,我们的改革就上了邪路了;如果有一天帝国主义往我们头上扔炸弹,我们的改革就上了邪路了;如果有一天帝国主义在我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我们的改革就上了邪路了;如果有一天美国人背弃上海公报,重新支持台湾,我们的政策就出问题了。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实践会检验的。
是的,现实很骨感,实践已经检验,钟摆需要调整!
于是,在2011年的建党九十周年“七一讲话”中,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我们醒了,再次自我觉醒,美帝终究还是没有将我们变成他,进而沦为他的仆从(于是恼羞成怒,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打压扑面而来)!
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中华文明的(特色)内核一直存在,并且被默默坚守;只是西方瞎了眼,被外表蒙蔽了。
其后,我们在站起来、富起来之后,立志要强起来!因为,就像《流浪地球》里展现的那样,我们要拯救自己的家园,就像捍卫中华民族5000年的实践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精神内核!
进一步,在西方的强势语境下,作为拯救人类文明的火种,我们倔强地幸存了。在西方那套体制玩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为全人类推出了“中国方案”,实在是天意。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世界大变局的当口,《流浪地球》的出现,正当其时!
于是在2013年春天,有了“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的伟大论断,后来又有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自勉,有了“再出发”的宣誓!
是的,我们正在去往民族复兴的路上,注定艰辛但自信满满,在第三个三十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5000年的中华民族,拍拍周身的尘土,洗尽往日的铅华,带着全人类,已出发。
地球,我们的家园,流浪了西方,永驻了中华!
【有趣/有料/有态度/有深度】
尽在《平观世界》(微信公众号同号)
深度与广度,源于对读者阅读时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