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发展的艰辛之路
建立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1970年7月,中国就正式启动了航空母舰研制计划,代号“707”航母项目,这是中国第一次开始航空母舰的研制。“707”项目规划的航空母舰为24000吨级的轻型航母,这个航母计划以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是比较求实的规划,较为合理。如果“707”航母规划能完成研制的话,中国的航空母舰之梦的实现就将提前近40年,而且,从24000吨开始起步的航母,在当时也不算落后。但历史没有假设,“707”航母项目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下去,中国第一次研制航母的尝试在仅仅进行了一年多以后就夭折了。
国防科工委与七院在1988年重新牵头组织了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论证,论证的课题为《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研究》,此项目于1989年1月正式立项,代号为“891”,航母的研制也成为中国军方 “八五计划”中所明确的十大研制项目之一。“891”航母项目确立的原则是自力更生发展中型航母,项目所规划的中国航空母舰为自主研制带有蒸汽弹射器的弹射型50000吨级的中型航母,并据此展开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航母的舰船总体结构、作战系统、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和菲涅耳透镜等所有涉及到航母技术方面的研究。1995年“891”航母项目被下马,在五年多的时间里,这些研究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成果,并在后来的中国航母研制工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891航母项目下马之后,军方再次进行了努力,军方向中央再次提出了研制航母的报告,但遭到驳回。“891”航母项目就此夭折。在此后的多年里,航空母舰不再被提及。从1995年至2003年的整整八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航空母舰研制是一个空白时期,相关的研究工作完全停止,前期的研究成果被封存。然而中国军方并未放弃航母梦,转而寻找其它途径,这时瓦良格号航母就成为中国军方的关注重点。
瓦良格号航母是苏联于1985年开始建造的滑跃式中型航母,于1988年下水,至1991年因苏联解体导致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困难而停建,停建时完工率为67%左右。其实瓦良格号航母对于中国军方来说并不陌生,乌克兰方面在1992年就曾与中国军方有过接触,游说中国军方将其买下,乌克兰方面当时的报价为2000万美元,而当时中国军方正在进行“891”航母项目的研制。对于乌克兰方面的意向,中国军方进行了仔细认真的研究,召集了相关单位的人员开会议,对是否需要引进瓦良格舰进行分析研究,会议最终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滑跃式航母,中国需要的是带弹射和固定翼预警机的航母,这也符合正在研制中的“891”国产航母的定位。根据此会议的研究分析结果,中国没有与乌克兰方面达成购买瓦良格舰的意向。
随着“891”航母项目被下马,中国自主研制航母的路已经行不通,中国军方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再次将目光注视到瓦良格号航母上。虽然瓦良格号航母并不是中国军方所追求的航母类型,但是,通过瓦良格号航母来启动中国的航母发展也是一条途径。2002年3月,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大连,但此时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并未确定,能否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还是个未知数。中国军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此事,促成了江主席在2003年9月14日登上了瓦良格舰视察。在多方的努力下,瓦良格舰的命运基本就此奠定。
2003年9月下旬,海军会同船舶及航空等有关单位进行发展航母的综合论证,提出了发展我国航空母舰的一揽子设想及长远规划,并于2003年11月向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提交了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综合论证报告。
2004年6月,总参、总装、科工委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交了研制中国航空母舰报告。
2004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研制中国航母的报告。
2004年8月14日,总装备部向海军等相关单位通报了中央的决定。
至此,中国的航空母舰工程再次启动,瓦良格号续建改装成为中国的第一艘具有完全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型号为H/JRZ001型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