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影视技术角度出发,看看港台导演为什么拍不出《梦华录》
文|令狐伯光
这两个月,国产剧终于迎来了好几部重磅古装剧的开播,从题材和反响特别是结合以前的古装剧来看又挺有意思的,像《山河月明》这种历史正剧,虽然这部剧问题很多,但这个剧种港台一直不擅长就不提了。
其它好几部电视剧都是曾经港台比较擅长的古装剧,除了杨洋,赵露思主演的《且试天下》口碑不行,另外几部古装剧的争吵得挺厉害,像架空三国题材的《风起陇西》,像武侠剧《说英雄谁是英雄》,以及正在热播的古代女性创业剧《梦华录》。
如果只说口碑的话,《风起陇西》很难比得上同类古装港剧,《说英雄谁是英雄》对应以前的香港武侠剧更是不用多提。可能只有没有流量明星,当下女性独立自主的题材,加上拍得实在好看的《梦华录》评价最高。
不过,这三部古装剧和当前港台导演拍摄的古装剧相比(其实以前的港台古装剧也一样),它们有一个港台古装剧一直不太擅长的优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方面非常惊艳,甚至拍出了新时代中国观众想要的传统文化。
这也再次证明现在内地导演在文化艺术审美这一块是一流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电视剧在节奏,演员和剧本上还差一筹。《风起陇西》差在了剧本,《说英雄谁是英雄》差在演员,《梦华录》目前来看三个都不差,所以它的评价是最好的。
有人说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了?还真不是,如果《梦华录》《说英雄谁是英雄》和前几年港台导演的古装剧相比,我们都先不讲剧本和节奏的问题(演员不一定),港台导演的古装剧艺术审美上,真的越来越不如内地导演了。这个港台导演拍摄的古装剧审美不行的地方,大概出在三个问题上面。
一是最显而易见也是最公认的一点,港台导演拍摄古装剧很不爱用实景拍摄,这就导致外景的光影与各种想要的效果出不来。
这和过去港台影视产业面临的空间环境有关系,港台毕竟地方小,就那几座山头和几条小河沟,地域地理,整个空间非常的狭窄;70年代港台经济就发展到了巅峰,8090年代文娱产业也发展到巅峰,创下的辉煌现在的观众都认可。
这就导致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港台文化精英创作思维深度根植于港台文娱产业巅峰局限当中,哪怕来到内地拍摄电视剧,面对大美河山也不想拍,也拍不好。记住棚拍是更省钱的,这也和“流量经济”下资本敷衍的态度结合在一起。
港台导演是很爱棚柏的,内地影视工业本来就不如好莱坞和韩国成熟,同时还有流量经济钱被明星拿走的关系。导致这些古装剧但凡涉及外景的时候,棚拍感、塑料感与五毛特效感往往是很重的。
2017年左右港台导演资源还是巅峰,所以《三生三世》《宸汐缘》《香蜜》等剧虽然特效感也重,但好歹还看得下去,这两年不知是否因为“疫情‘资源降级。像朱锐斌的《与君初相识》,这个特效方面也已经很辣眼睛了。
内地导演爱实拍,实拍效果有多好就不用多讲了,李木戈《东宫》的大漠风光,《司藤》的西南风光,再到哪怕地理不明显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的风光与光影,也绝不是港台导演能够比较的。
《风起陇西》《山河月明》偏历史剧更是不用多提,《梦华录》的导演叫作杨阳,之前的古装剧是两部《将夜》,这个实拍风光和光影水平还用多讲吗?
二是可能因为圈子保护的原因,港台导演是非常迷信港台知名设计师,这些设计师躺功劳簿吃饭明显,不针对演员特性设计美术和服化道。导致演员的服化道偶尔有神来之笔,但整体性变得越来越差。很多网友看到现在的古装剧不行就爱骂演员丑,再骂内娱完了怀念以前的演员什么的。现在的演员和以前的演员相比,演技的差距确实很明显;单独说长相和气质,没有以前演员那么丰富也是存在的。
但单独讲影视剧里演员服化道是否好看,这真的就见仁见智了。比较简单的道理就是同一个女演员,《东宫》和《君九龄》的彭小苒像是两个人。《说英雄谁是英雄》和《雪中悍刀行》的孟子义也一样。这当中除了导演会不会拍,这个设计师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有些人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服化道设计师到底有什么作用?
《梦华录》里的刘亦菲是天仙似乎没有人把她拍丑过,柳岩主要突出是直爽傻大姐的气质;林允在中国娱乐圈就属于容貌特殊的那类。也就是大家会觉得她漂亮,但有些人就是get不到,甚至会觉得丑。你看《梦华录》里的林允就挺好看的,因为服化道设计师既了解演员的特性,又根据角色针对性设计了不错的造型。
林允长相上宽眼距,加上下颌短,嘴巴有点大,长相有一点偏浓艳系但整张脸又挺圆的(扁平感)。如果做清纯和发饰简单的造型会显得呆滞,甚至有一点绿茶的感觉,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这姑娘哪里好看了。
《梦华录》宋引章是外表娇媚的小妖精,内心懦弱胆小容易哄,属于又妩媚又单纯的笨美人。服化道设计师可以说准确地抓住林允的媚态,着重眼妆和眉毛,头饰和发型掩盖脸部的扁平感,大红唇是一抹亮色,实在是点石成金的妙笔。你要说这部剧的林允是什么绝世大美人不至于,但和她以前的古装剧相比判若两人。
这个角色的服化道和演员的长相应该是匹配的,不能说主角就得打扮得很华丽就是好看,必须跟身份符合才可以,否则肯定适得其反。本剧服化道该华丽的花魁张好好就很华丽,比演员本身美了不止一档。
这部剧里的女演员里还有《司藤》沈银灯的演员李沐宸,这部剧里她也挺美的,相反去年那部现代剧《余生请多指教》嘛。
演员的长相气质与角色设定搭配的服化道是真的很重要。否则长得像刘亦菲的王楚然,在《清平乐》里仪态万千,你看在《相逢时节》里都顶不住。
港台导演可能因为名人效应和圈子保护的关系,很爱用知名的港台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的态度真的值得商榷的(赚钱但不用心),在服化道设计上照搬自己以前的功劳,不针对演员气质特性设计的效果很明显。
比如早就已经声名狼藉的著名设计师张叔平,这些年的《醉玲珑》的刘诗诗,《大明风华》的汤唯,《烈火如歌》的迪丽热巴等等,已经被网友称为“张梳平”,令人头皮发麻。另外还有陈顾方,这两年作品有《琉璃》《锦衣之下》《听雪楼》《镜双城》,方思哲的《斛珠夫人》《且试天下》,反正很多知名设计师经常犯张叔平那种问题。台湾的黄薇目前看来是港台设计师巅峰团队了,《海上牧云记》《长安如故》,杨阳导演的《将夜》和《梦华录》都是黄薇团队做的,未来的《长夜烬明》的敦煌古装偶像剧美学更是万众期待。而很多内地导演很爱用内地设计团队,而且很多团队还是新人团队。
像正午阳光的《琅琊榜》《知否》《清平乐》用的是他们自己常合作的就不提,曹盾的《海上牧云记》还是黄薇团队,这个《长安十二时辰》几乎就是新团队,铠甲的温陈华团队更是研究铠甲复原的民间团队。
李木戈好像一直都很穷,一直在用新团队。《司藤》用的是李萌,其它作品有《惹不起的殿下大人》《灵魂摆渡·黄泉》《我在香港遇见他》。《东宫》的是习景凯团队,其它作品有《大唐女法医》《落花时节又逢君》等。
内地导演也不是不用知名设计师团队,但基本上是用更适合的团队。
这个实拍和用更合适的设计师团队本来就让内地导演的古装剧好看程度提升一截了,但这两个问题只是表面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还能改,第三个问题才是决定港台导演古装剧越来越不好看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港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哲学、艺术审美上的继承越来越糟糕。普通观众看到港台导演的古装剧,始终觉得这个韵味要差一大截。如果从技术角度分析,我认为港台导演审美最大的问题就只在于两个,第一是空间感不行,第二是镜头调度不行。
第一个空间感,这个空间感不止是风景实拍和各种大场面,这个室内戏和演员对戏也是需要空间感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港台导演的古装剧只要人多了就会显得乱,很挤,没有任何的章法;既拍不出来大场面,又在各种构图和美术细节上显得一言难尽。我们先不说人多的大场面了,毕竟港台导演是从十几个人武林大会的武侠剧时代过来的,单独室内戏的构图和美术细节上面。
港台导演的古装剧,我们就很难看到上图这种古色古香的美术和构图。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严格说来就是空间感和艺术细节到位,细讲不就是美术、色调、构图、服化道、演员在镜头中的位置和仪态的搭配,它们的后面就是镜头。
二是镜头调度,运镜的水平,真的是决定影视剧单纯的好不好看最重要的一点。
港台导演的古装剧这个运镜视角,要么像无人机真就平平无奇,要么就是镜头对演员面部正反切,通常打光还很糟糕。再加上审美上的色彩和美术不行,我们经常看到主角和配角服装颜色相近,地毯和附近道具相近色,一旦突出主角背景镜头就虚了。
我们只要仔细想想这样拍肯定不好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啊。
运镜不行和打光不行就很难把握好光影,不管是室内戏的烛火还是室外戏的自然光。演员明明穿得很华丽,同样的一批帅气漂亮的演员。结果这边演员脸上光影糊成了一坨,关键是他们还挺爱用网红的失真滤镜。于是有人脸色发蜡、有人脸色泛绿、有人脸色黄疸、还有常见磨皮得一张脸五官都没了,请问这能好看吗?
这个美术不行和色彩不行很难呈现出美的层次感,观众看这些古装剧总感觉味儿不对。其实就是主角和配角的色彩层次不分明(都糊)。镜头里各种场景不是显得浮夸太假就是效果没有出来。毕竟室内戏太黑就黑成了一坨,室外戏太亮就会像曝光,而虚化的镜头观众场景都看不到,又何来好看与丑陋?
一言以蔽之:这类古装剧通常色调浮夸,运镜很差,光影和美术细节都不讲究,这些再和失真滤镜,五毛特效和糟糕服化道结合,请问它能不辣眼睛?
如果细讲技术还能延伸到色彩搭配,什么对比度和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等东西。但这里就不讲了。
《风起陇西》《说英雄谁是英雄》《梦华录》审美都绝了?港台新年轻人真的需要“反思”了
这个通篇像是批评港台导演,还真不是。大家当然可以说内地也有烂导演,问题是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内地大导演确实更多,《风起陇西》《说英雄谁是英雄》《梦华录》一连三部古装剧还不能说明问题?
而港台导演拍摄的古装剧越来越不好看,这和港台文化精英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越来越差是有关系的,以前港台文化作品强恰好强在民国过去的文化精英国学功底惊人,三大才子金庸,黄霑,倪匡,其它如梁羽生,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顾嘉辉都是内地过去的。
胡金铨导演武侠片《空山灵雨》
金庸梁羽生24年出生,李翰祥26年,胡金铨32年,顾嘉辉33年,倪匡35年,黄霑41年。
他们的下一代徐克50年生人,同一代香港大导演大差不差。他们就是继承了上一代打下的传统文化美学基础,并且再用电影技术发扬光大了。
徐克的下一代就是60年出生的“飞碟帽”李仁港了,别说传统文化思想哲学了,这个传统文化美学都丢了。但李仁港等电影导演投资大,影视工业过关还能看。这几年热门港台古装剧导演林玉芬,梁胜权,鞠觉亮,吴锦源,朱锐斌等和李仁港是一代人。最年轻的查了下是《陈情令》《风起霓裳》74年的陈家霖,古装剧没有查到更年轻的港台导演了。
内地导演中孔笙,张黎等也是60年代的人,《梦华录》杨阳没有显示年龄,但看资料83年刚毕业的基本上也是一代人。正午阳光的张开宙75年,《军师联盟》《觉醒年代》的张永新和曹盾都是72年的,这就是下一代人。
李木戈据传是80后,《风起陇西》的路阳79年,《白夜追凶》导演王伟是88年的,下一部新剧《人生若如初见》背景是清末,又是一部集审美,镜头和场面都牛批的古装大剧(已经开始宣传了,终于要开播了)。
众所周知,因为很多现实因素现在港台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差了,相反内地年轻人因为国家崛起在不断上升,港台年轻人再不学习历史和传统文化拥抱祖国。只要伴随国力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港台文化精英会丧失文化市场,彻底边缘化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所以,港台年轻人真的要好好学习历史,还有好好的学习传统文化了。
有人肯定不信?说内地导演的剧就是场面大,精致华丽但是节奏剧本不行。但大家想想,这些内地导演如果去拍港台导演热门的武侠剧,仙侠剧和奇幻剧,并且解决了剧本和节奏的问题呢(演员不是致命问题)?其实之前2015正午阳光的《琅琊榜》发生过一波了,此后港台导演就丧失了都市大剧和宫廷大剧的资源,只能翻来覆去拍古偶剧了。
杨阳导演的下一部剧《长陵》就是武侠剧,如果未来再出现大量的李木戈,路阳和王伟这样的内地青年导演呢?这样影视工业已经上来了,剧本和节奏也解决了,剩下唯一没解决的就是审查带来的题材丰富,尺度,广度和深度的问题。
但哪怕审查没有放开,保障了影视工业再解决和剧本节奏的问题,相信我,一大堆英美日韩剧就是牛批的影视工业包裹的快餐流行文化,真的!
所以,港台年轻人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吧,然后热烈拥抱祖国吧。到时大家不但会有广阔的文化市场,难道我神州传统文化不美吗?
——美爆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