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群岛官员称“已和中国签署警务协议,正考虑更广泛的安全协议”,这透露了什么?

据路透社3月24日独家报道,所罗门群岛政府警务部门一名高级官员证实,所罗门群岛已经与中国签署了一项警务协议,还将向内阁提供一份更广泛的安全协议提案。

去年,所罗门群岛的骚乱,影响到了当地华人。与所罗门群岛签有安全协议的澳大利亚,随后派出军警维和。此次,所罗门群岛官员表示,与中方商讨的协议,将与此前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协议一致。

500

路透社独家报道称,所罗门群岛正考虑一份与中方“更广泛的安全协议”

所罗门群岛警察、国家安全和惩教服务部门常务秘书凯伦·加洛卡莱(Karen Galokale)向路透社证实,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的合作协议涉及警务。此外,双方正在讨论一项“更为广泛的协议”。

所罗门群岛警察部长安东尼·维科(Anthony Veke)2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已与中方在3月18日的一次在线会议上,签署了一份有关警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路透社称,目前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份安全备忘录草案,涵盖中国警察、武警和军队在所罗门群岛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救灾、保护中国人员和重大项目安全等方面。

加洛卡莱则表示,她知道社交媒体上的流传的内容,但她不会猜测批准与中国安全合作协议的时间。

除此之外,加洛卡莱还首次证实,所罗门群岛正在和中方讨论一项更为广泛的安全协议。“任何其他有关广泛安全的安排都将与澳大利亚的协议相同。”

所罗门群岛没有军队,只有800多警察。澳大利亚和所罗门群岛2017年签署双边安全条约,允许澳大利亚警察、军人及相关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前往所罗门群岛维持秩序。

去年11月,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爆发了大面积骚乱,造成4人死亡,以及2亿多美元的损失,首都的唐人街商铺也被洗劫。随后,100名澳大利亚军警和50名巴布亚新几内亚特遣队队员抵达当地,协助恢复秩序。

路透社在报道中提到了美国。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借“担忧中国影响力”为由,时隔29年重新开设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

3月22日,所罗门群岛警察部门网站发布图片,警察训练已开始使用中方提供的仿真枪。

据微信公号“中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3月15日消息,3月14日,中国警务顾问组同所罗门群岛警察部队在所警察总部举行中所警务培训开训仪式。中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李明、警务顾问组组长张广保、所警察部长维科出席并分别致辞,警察部队总警监曼高、警察部队领导层、部分参训学员和警务顾问组成员参加仪式。

维科对中方提供的警务防疫物资、警用装备及警务培训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所犯罪率上升,新冠肺炎给警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此次培训恰逢其时。今天的开训仪式标志着所警察部队警务培训正式开始,希望参训人员积极主动学习中国警务知识和技能战术,熟练使用援助装备,尽快提升防暴处突能力,做好应对复杂局势的准备。

在所罗门群岛的协议签订之后,未来可能出现如下的场景。

20xx年,所罗门岛局势出现动荡,中国依据协议前往维护秩序。澳大利亚也按耐不住派出武装力量加以干预。中澳两国在所罗门群岛发生冲突,两国皆有死伤,双方的直升机和海运船等都有被对方击毁击伤。澳大利亚请求美国介入。美国大量海军前往所罗门群岛。中国的武装力量携带中国侨民离开所罗门群岛回国。美国澳大利亚台湾都欢呼胜利。

突然之间,中国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将澳大利亚海军,空军和防空力量主力摧毁。这些导弹主要还不是针对在所罗门岛旁边的军舰,而是针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基地。 这次袭击是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战略级别进攻。持续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之后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无海防和空防的国家。

接下来,美国陷入了困境。他怎么办呢?主动进攻中国吗?但中国并没有打美国,而美国也并不存在必须为了澳大利亚向中国进攻的法律义务。美军的主力比较分散,其中一部分在所罗门群岛附近,一部分在西太平洋,还有一部分在世界其他地区。西太平洋的部队相对于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存在属于明显劣势。一旦进攻,至少常规战范围内必败无疑。进攻所罗门岛?那里已经没有中国力量了。你打所罗门岛人有意思吗?当然,美国可以先把力量收拢一下,做好全面准备再对中国发起攻击。但届时中国的准备也会很充分,而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是有利于中国的。 而且美国一旦有做这种准备的样子,日韩就会赶紧跳出来力劝美国:“算了算了,这件事两边都有错,反正中国也已经收手了。澳大利亚吸取了教训,海军空军还可以慢慢建嘛。你美国不就可以借机对澳大利亚再卖一大批武器装备吗?”

上面当然是我假想的一个剧本,但并非不可思议。如果澳大利亚在这件事情上不对中国保持战略定力,这就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顺便说一下,如果中国要对美国的公众以及政治统治阶层直接展现军事力量以避免美军被民粹裹挟,打澳大利亚是一个可选方案。如果直接在西太平洋打,那就容易直接和美国交战了。其他地方可能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或者核国家。想来想去就是澳大利亚最合适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