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发起舆论战视角分析韦舰长风波

      我们都知道一句叫做“四两拨千斤”的话,外部如果要对我们发起舆论战,就要找到机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韦舰长风波就是如此。

      事情确实有大家难以理解的,比如“男舰长大都一级一级经过二十年的培养才能担任舰长,为何她十年就当了舰长?”然后再加一句“国之重器交到她手里岂不危哉?”立即就能点爆年轻热血网友的情绪,随即跟风痛诉,甚至出现完全靠臆想的发言,比如人家姓韦就联想到某将军,那如果是个来自湖南的毛姓、四川的邓姓姑娘呢?

      舆论战就是这么容易发起,找到机会,撩拨起网友的情绪,人家就功成身退了,对着电脑举杯偷笑。外部为什么要发起舆论战,因为这不仅能扰乱军心,还能扰乱民心。

      说起两广韦姓女子,最记忆犹新的是韦海英,二十年前顶级的女足前锋,其技术堪称完美。你不得不承认,极少数的人是有天赋的,比如韦海英,比如梅西。你一个后卫,防不住28岁的梅西,未必就防得住18岁的梅西,资历很重要,但不绝对。和平时期,一个当了5年兵的兵王,能力基本就到天花板了,剩下时光就是传帮教,再提升的空间几乎没有了,除非有战争出现。指挥一艘战舰,对于一个20岁的小白来说,训练十年时间确实太短,但对于一个三十五岁的博士,一个经历过商战的高知青年,十年时间不算很短。

      韦女士入伍前有十多年的工作学习经验,这些虽然不是舰艇经验,但毕竟是与人打交道、处理事情的经验,任老是退役干部,华为采用的是军事化管理,工作节奏快,韦女士能够得到大领导的赞赏,说明其有出色的能力;指挥舰艇,不仅是技术,更是管理整合那一百多号人才的艺术。苏先生说,韦女士得到了任老的推荐,海军重视也正常。我们不是常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不能推荐英才呢?

      十年前,我们太学西方那套,抛弃了特招,依靠考试录用。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发现民警队伍作战能力弱,随后重启从退役特种兵特招的制度,大大增强了应对暴恐事件的能力。特招是一种辅助,只要不超过10%比例,并不会改变整个用人制度,相反会带来少数有天赋的人才。英国51%的人同意脱欧,反对的49%的人找谁说理去?不可能得到全部人认同才能干一件事。我们为什么不允许特招培养一个女性舰长?而且这个人是博士,是华为任老赞赏的人才,是经过训练考核合格的人才。舰长并非体力活,世界上有高比例的女性总经理做得很成功,做事麻利、性格果断的不在少数。

      当然,我们需要自己做得足够好,才能避免外部找到舆论战的突破口。这场风波发生后,韦舰长应该会更加努力。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