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球新规首次试行,参赛的林丹终于忍不住吐槽...
北京时间3月6至11日,2018年德国羽毛球公开赛在米尔海姆拉开帷幕,从本次比赛开始,国际羽联将试行1.15米的发球高度新规。虽然在7日的比赛中,林丹以2比0战胜俄罗斯选手马尔科夫,收获了2018年的首场国际赛事胜利,但对于发球新规,超级丹显然有一肚子话要说。
今天(8日)下午,林丹终于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对新规大加吐槽。
全文没断句、没标点,来帮大家整理一下,全文如下:
发球不得超过1.15米,连羽毛球最基本的发球都在改,作为球员的我挺无奈的。打了十几年的大小比赛,训练了三十来年,在今年世界羽联来教大家发球了,说句实话,这简直荒谬。
今年德国开始推行新发球规则,很多球员都被判罚违例,我也被判了。现在比赛的重心不再是球员,还有裁判,他们能直接导致比赛的走向。原本以为世界羽联推行新发球规则有科技的助力,结果还不是人眼分辨,说你违例就违例了,说你没有就没有,不像鹰眼来的有绝对的说服力。
在这不是吐槽也不是炮轰裁判,这是你们的工作,只是觉得世界羽联你们又想干吗?你们改发球的规则意义在哪里?是为了羽毛球变得好?说句心里话一点也没有。
总觉得你们在学网球,可是学得并不精准。你们更需要去走访运动员、教练员的建议,而不是几个人在房间里就推行出一个新的规则。总是需要改规则,难道你们是对这个运动没有信心?你们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羽毛球要在你们的手上再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打了30多年球的运动员,真心希望你们要为了这项运动的升华用好手上的权利。
而来自中国香港的选手甘超宇,也是新规的“受害者”之一,在比赛中甘超宇先后6次被吹罚发球犯规,导致他不得不用正手发球避免再次犯规。
赛后,甘超宇在个人脸书上吐槽道:我以为自己很矮所以不会犯规,但比赛还没有打几分就被判了2次犯规,难道是因为我长太高了?到最后,甘超宇还直接以“烂规则”来形容新的发球新规。
再来看一下关于羽毛球发球新规的背景:
去年11月,世界羽联做出决定,对羽毛球赛事的发球高度进行改变,从原来的击球点不得过腰,变为击球点不能超过1.15米。本届德国公开赛开始试行1.15米发球高度,以及发球高度测量装置也要正式亮相赛场。该装置是在发球裁判的视线前方放上一根金属立柱,上方有片透明的压克力板,板上有条与地面平行的黑线,距离地面1.15米,发球裁判坐在座位上看过去,发球者球拍击球瞬间不得超过这条黑线。
尽管发球新规备受争议,但比赛在即,各队只有选择适应。国羽在今年的冬训中也特别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这个新规定将对比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各队适应新规程度如何,都成为本次德国公开赛的看点。
按照最初计划,世界羽联原定在3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全英赛试行发球新规,但出于给大家更多适应新规时间的考虑,在本届德国公开赛上试行新规。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德国公开赛成为了全英赛前的“热身赛”。
为此,虽然国羽还处在海南冬训期间,但仍派出了部分主力参赛。男单方面,除谌龙缺席外,林丹、石宇奇、乔斌和黄宇翔均上阵参加本次“热身赛”。备受关注的因赌博事件被开除出国家队的日本选手桃田贤斗,解禁复出,将参加这次比赛,但由于积分不够将从资格赛打起,他有望重新成为中国队的主要对手之一。
德国公开赛将国羽小花陈雨菲、陈晓欣、高昉洁农历新年后的首站比赛。其中高昉洁要从资格赛打起。对手方面,山口茜、大堀彩、成池炫等主要对手也均参赛。
相比单打,国羽派出的双打组合并不多。男双国羽仅有何济庭/谭强、韩呈恺/周昊东2对小将参赛,后者需要从资格赛打起。不过这次“热身赛”男双整体竞争力不高,包括国羽男双张楠/刘成以及李俊慧/刘雨辰在内的世界排名前四的男双选手均未参赛,他们将主要精力留在了全英赛。
女双方面,世锦赛冠军陈清晨/贾一凡出战,而国羽其他女双黄东苹/郑雨、汤金华/于小含、杜玥/李茵晖则因排名不够需从资格赛打起。
国羽仅有一对组合参加混双比赛,小将何济庭/杜玥首轮对手为英格兰选手莱恩/杰西卡,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有可能遭遇中国香港组合邓俊文/谢影雪、马来西亚组合陈炳顺/吴柳萤等混双强档。
综合自中国体育报、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