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冻到战争

从解冻到战争

《一寸不让》:美国、俄罗斯和冷战后僵局的形成

作者:M E 萨洛特

《文学评论》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是1989-91年地震的余震,当时东欧摆脱了共产主义的控制,苏联解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两个问题主导了欧洲安全讨论。第一个是关于如何将俄罗斯融入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第二个问题是将北约成员国的边界延伸到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程度。这些问题是M E 萨洛特上世纪最后十年关于地缘政治的杰出著作的核心。

尽管俄罗斯的入侵发生得太晚,无法在本文中加以考虑,但乌克兰的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在1990年代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秘密谈判中,这个国家是一个敏感点,萨洛特强调了它所造成的问题。

她比以往任何历史学家都更强调欧洲东部大多数国家加入北约的强烈动机。人们普遍认为,北约的扩张完全是美国主动行动的产物,但作者的看法是对这种假设的一种有力反驳。事实上,从爱沙尼亚到阿尔巴尼亚,都有国家领导人排队要求加入北约。他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成为申请加入的理由。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压迫他们。他们担心俄罗斯国家从废墟中重新缓过劲后不知会发生什么。他们指出,俄罗斯的虚弱和衰败可能只是暂时的。他们敦促西方国家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在他们头顶上安装一顶安全帽。

让他们害怕的不仅仅是历史。正如其中一个国家的外交官在2017年告诉我的那样,俄罗斯领导人在与他们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与他们与来自北美和西欧的部长和官员谈话的方式不同。当俄罗斯在21世纪初开始恢复其力量感和自我价值感时,威吓的语气又回来了。

20世纪80年代团结工会抗议活动的英雄、波兰首位民选总统莱赫·瓦文萨于1993年4月在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告诉比尔·克林顿总统,“我们都害怕俄罗斯”。他补充说,“如果俄罗斯再次采取侵略性的外交政策,这种侵略将针对乌克兰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在同一场合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表达了他对“生活在真空中”的悲伤。哈维尔解释说:“这就是我们想加入北约的原因。”瓦文萨和哈维尔都不喜欢公开展示他们的恐惧。在这里,萨洛特以值得称道的轻快涵盖了大量政治领域,尽管这是以牺牲这些国家人物的文字描绘为代价的。例如,哈维尔在1990年曾在华约会议上戏弄苏联代表,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才能离开他的国家。苏联总参谋长米哈伊尔·莫伊塞夫对他的讲话方式感到愤怒:“我们不是任何人那样跟我们说话的二等强国。”

碰巧,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克林顿几乎不需要说服就能利用俄罗斯的弱点,向东推进北约的边界。这并不是立即完成的,决策过程是曲折的,因为白宫的两位主人都需要俄罗斯的合作来实现其他目标。他们尤其认为,让叶利钦继续掌权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共产主义可能在1991年在莫斯科衰落,但共产主义在新的俄罗斯国家复兴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后,北约扩张的可能性立即被提出。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敦促德国统一。1990年2月9日,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在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议,讨论有关安排。这不是最简单的谈话。贝克指出,如果苏联坚持让即将统一的德国退出北约,结果可能是德国人会决定他们需要自己的核武装力量。非洲大陆的未来需要快速而仔细的规划。贝克向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是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脱离北约,独立,没有北约部队,还是希望一个统一的德国与北约挂钩,并保证北约的管辖权不会从目前的位置向东移动一英寸?”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北约的任何扩张都是不可接受的。根据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贝克回答说:“我们同意这一点。”

这一讨论支持了俄罗斯今天的说法,即乔治·H·W·布什和比尔·克林顿保证不干扰北约联盟的周边地区。普京——以及更优雅的戈尔巴乔夫——辩称莫斯科被华盛顿的承诺所欺骗。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北约的战靴和武器不应该到达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的任何地方。然而,这是对1990年2月贝克和戈尔巴乔夫对话的误导性解读。贝克以虚拟语气提出了他的问题,没有书面协议确认他和戈尔巴乔夫之间发生的事情。他们制定了关于东德未来的谅解,而不是关于东欧的条约草案。

贝克在编辑回忆录的最终稿时,删去了他的研究团队撰写的一些段落,这些段落表明他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反复无常,这一事实并不能帮助我们理清这个问题。萨洛特搜罗了大量的档案,这使她断言,戈尔巴乔夫和贝克都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他们所说的话,以及这些话的含义。当她谈到苏联解体后的几年,叶利钦与克林顿就北约问题进行辩论时,她也很有说服力。叶利钦希望俄罗斯融入“西方”。当克林顿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时,他非常高兴,这似乎是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跳板。1993年叶利钦向波兰保证,俄国人不反对波兰加入北约的企图。1997年叶利钦同意北约扩大防线,不仅仅是进入波兰。《一寸不让令人钦佩地戳破了普京假装一切都已在1990年2月9日敲定的假象。

克林顿意识到俄罗斯糟糕的经济状况使叶利钦不太可能拒绝妥协。美国总统在保护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的要求与让俄罗斯站在一边的愿望之间摇摆不定。克林顿也意识到需要继续减少世界大战的危险。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武器储备,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大国。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规定,乌克兰将向俄罗斯交出这种武器,以换取俄罗斯保证永远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这符合美国人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前苏联核武器都在俄罗斯的统一控制之下,裁军谈判将会更容易。

在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后,叶利钦一直在担心乌克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俄罗斯经济再次获得一些力量,他不太可能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个通融的邻居。萨洛特的结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领导人把保卫东欧的任务置于迁就俄罗斯的任务之上。尽管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并没有被真正践踏,但莫斯科方面并不是这么看的。在叶利钦当权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得更多,来设计一个让俄罗斯在持久的基础上感到舒适的欧洲大陆安全解决方案。这并不容易。但这可能有助于避免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该行动已导致数千名乌克兰人丧生,数百万人沦为难民。

注:作者是历史学家,该书由耶鲁出版社出版,原文是英文

中文由转帖人翻译

观点代表本书作者

注:为便于理解,译者总结出的核心内容有两点:

1. 北约东扩并非北约主动,而是原东欧国家排队要加入;

2. 所谓美国承诺不东扩,是对贝克和戈尔巴乔夫对话的误导性解读。贝克以虚拟语气提出了他的问题,没有书面协议确认他和戈尔巴乔夫之间发生的事情。(说白了用:“口说无凭”理由赖掉了)

另外:波兰总统名字根据中国译法是瓦文萨,但根据英文原文直接来译却有点出入。

书名《一寸不让》系对贝克“”向东移动一英寸“的呼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