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围棋不算精神鸦片,但游戏就算?

三纲:

国(应该)为民纲(模范、榜样),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五常: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我感觉打游戏比下棋费脑力

500

之前因为要写一篇与网瘾有关的论文,于是在全国的几千个县市区做了个随机抽样,抽取了100多个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发布的青少年犯罪报告。这里面几乎90%以上都把“沉溺不良网络信息”、“沉迷电子游戏”等列入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之一。

这个并不算是对网瘾和电子游戏的污名化,因为的确在判决书以及后续的调研中,犯罪嫌疑人大都提到了电子游戏带来的影响。

而在另一方面,发表在《青年研究》的一篇论文,则在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相关研究之后(相关的数据模型就不列出来了),得出的结论是青少年犯罪率的高低与高中(包括职业院校)入学率之间有强正相关性。

其实从舆论对电子游戏的批评看来,电子游戏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这种批判又以2000年初到前些年为多。随着网吧的逐渐没落,媒体有关电子游戏的批评声音也在减少。结合我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其实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自2000年初入世后,快速的城市化带动了人口流动,而网吧是当时少有的能够提供廉价、沉浸式娱乐方式的空间之一;

其次,由于当时高中(含职业院校)的录取率不高,以及高考总录取率较低,大量的青少年进入城市后,网吧等在提供娱乐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他们的社交空间;

第三,当时国内的户口管理比今天更严格,因此也诞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大量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上完初中后就出来打工,他们很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而在网吧之前,类似的空间还有游戏厅之类的地方。实际上,了解90年代的人应该也知道,每到扫黄打黑或者排查犯罪线索的时候,游戏厅都是警察重点关照的对象。警察隔三差五去游戏厅,总不可能是警察也想打游戏吧?

实际上,在我看来,电子游戏之所以“背锅”原因并不在于电子游戏本身,而是电子游戏提供了一个主流之外的社交空间,而来这里进行游戏的人很容易因为打游戏本身而产生联系,在心智不健全的情况下产生某种违法犯罪冲动。但后来随着网游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类似游戏厅、网吧这类大型的电子游戏场所正在逐渐消失,个人与个人的连接在减弱,再加上手机、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电子游戏诱导犯罪的空间已经逐步消失,反而是其经济价值逐渐显现。

如今随着高中和中职入学率的上升,电子游戏读青少年犯罪影响在逐渐降低(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再加上电子游戏越来越普及,关于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最后,在有关网瘾以及电子游戏的研究者,一个比较突出的点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几乎所有的论文都将研究的对象限定为青少年。这一点近年来已经被很多研究者所注意到——假如网瘾真的是一种病的话,那么这种病应当是不分年龄的,单单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人群的忽视。而如果说单单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话,实际上代表的是管理者的一种家长制心态。

假如说围棋有一天也能产生如电子游戏一般的影响力,围棋肯定也会被严格管理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