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有些国家地区急救反应时间比我们快,老百姓很多也接受过急救培训

看到一位认证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师”的大V@急诊科的大徐,介绍我国急救的长文,在文中他科普了很多关于急救的知识。

其中提到,在北京,呼叫满足率大于百分之九十的前提下,救护车的平均反应时间是15分钟(到现场时间),而救命的时间为十分钟,所以,当有人呼吸心跳骤停后,能有幸活下来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

某些国家地区的急救反应时间可以达到六分钟,但从事急救的并不是医务人员,而是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急救员,老百姓很多也接受过急救培训因此,某些地区,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恢复自主心律的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以下为全文:

500

1、救护车上没有AED,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一般放在公共场所,当有人突然意识丧失,如果他的心律为室性颤动,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可以拿来对他进行抢救。

救护车上用的除颤器是带心电监护功能的手动除颤器,别说一般人了,就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会用的也不多,因为需要医生对于当时的心律失常进行即刻的判读,电击的心律有非同步电击,就是除颤,还有同步的电击,叫电复律,一些意识丧失的心律需要同步电复律;

2、AED不是救命神器,在取得AED之前要有人对患者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四分钟之后,就会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十分钟后就是脑死亡状态,神仙来了也活不了。

3、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要保证中断时间小于十秒的,听起来容易,我敢说能做到三十次按压完再吹完两口气再继续按压的,中断时间能在九秒的,就是高手。因为吹气一秒,放松一秒,这就要最少四秒,加上气道开放,找好位置,保证中断小于十秒的人,都是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的;

4、另外如果只做胸外按压,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不间断的按压也可以,北京的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到现场时间为十五分钟),但是,高质量的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每分钟,多数人在紧张的时候进行的按压都会偏快,而且随着体力的下降也会越按越快,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按压的深度要在5-6cm,女性,卯足了力气按,能按到五厘米的,真的很少;

5、前面说过了,救命的时间为十分钟,而即便不是在特殊时期,救护车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十五分钟,这还是北京,还是在呼叫满足率大于百分之九十的前提下,所以,当有人呼吸心跳骤停后,能有幸活下来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因此,能救人的最重要的那个人不是打120的,不是医生,不是好心人,而是第一目击者;

6、某些国家地区的急救反应时间可以达到六分钟,但从事急救的并不是医务人员,而是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急救员,他们能提供吸氧、肾上腺素、心肺复苏+AED等基础的急救服务。老百姓很多也接受过急救培训,但是,如果现场心律没有恢复的,他们的存活率和我们是一样的,不到百分之一;

所以,当一个人突然间呼吸心跳骤停,他身边的亲人、朋友,肯定会恐慌、伤心、情绪崩溃。即便不是特殊时期,无论他们所处于家中、公共场所,甚至医院,也都会表现出各种不良情绪,甚至愤怒,暴力行为,这也是急诊科、急救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的艰难环境,平时也很多,只不过在此时这个特殊背景下被放大了。

关于救护车是否能同时接诊几名伤患的话题,如果你不能理解上面的话语,后面的文字就可以不看了。

药品有很多是安慰剂效应,在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工作中,心肺复苏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安慰剂效应,我曾经在某次学术会议上做了一个关于求同存异的心肺复苏的讲稿,其中一条院前与院内的心肺复苏的不同点就是,院内的心肺复苏,大多时候都是卯足了劲儿救人的,而院前的心肺复苏,在国内急救技能培训率几乎为零的大背景下,存活者不足百分之一,靠的并不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抢救水平如何,而是1、现场有人在做心肺复苏2、车子非常快就到了。 

再回答能否同时接诊几个伤病员的话题,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在突发事件时,救护车对于伤病员是要采取红(危重)黄(较重)绿(轻症)黑(死亡)分级的,对伤病员进行分级的可以是调度员进行分级,也可以是第一辆到现场的救护车进行分级,比如十几个人的车祸,第一个到现场的救护车就作为现场指挥车,他的任务只做分级,而不是拉起病人就走,因为优先转送的应当是红色的危重症病人,而且一车只能拉一人,只有当比他级别高的车组到现场接替他的指挥权后才能撤离现场或者专送伤病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群体事件,自然是听从调度员和上级的指派,不可能各自为战。

另外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当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到某位伤病员的救治需求或现有能力会大大消耗资源时,要把有限的资源提供给更有希望的人,比如大地震,大石板压着某人的双腿,而一边有个很轻的棚子压住了十几个人,救援队肯定要先去救那十几个人。

面对疫情,我们的国家和医务人员,还有无数战斗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已经付出了不少,大家不知道身上的弦还要崩多久,还要崩多紧。我们看到的也是十几个人要救,一个人也要救,并没有放弃任何人。

应对突发事件,从我长这么大,我知道的发洪水、非典、汶川地震,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团结一心,表现出来很强的凝聚力和精气神,而这次全民抗疫,我们很多百姓还在为打不打疫苗而躲闪,没有全民的免疫,哪儿来的抗疫成功。

其实这些事情都有共通性,比如心肺复苏,总想着自己遇不到,没人学,等需要时自然没人救。再比如献血,很多人不献血,等到有一天自己或者家人朋友需要输血的时候,还问为啥没有血?

抗疫也是如此,走到现在,不能再只靠政府和抗疫人员,普通老百姓,打好疫苗,乖乖扫码,做好防护,看似容易,并不容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