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咋就和巩汉林、冯巩骂起来了?
这个短视频估计很多人还没看过。
两位相声演员用天津快板的形式,吐槽国足输球只会找借口:
“反正都是输YN,谁上没悬念!”(打一国家名)
“队长……要不你们还是抽工夫练练吧。”
视频还得到了“来去之间”的转发。
评论区往往是这样的。
这时候有人就问了,相声怎么跟足球跨界“交流”了呢,怎么会出现这段热门视频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01.
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巩汉林建议对劳动模范表彰制度进行改革,要让大家看到模范是有价值的。
对此,他举了反例,一些足球运动员表现很差,却拿钱很多,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没多久,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回击:“退了(退役),让位给巩汉林。”
事情没完。
后来巩汉林不甘示弱,拍了短视频,接着揶揄一番:“演了那么多小品,好像还没给大家丢脸,我要继续努力!”
冯潇霆也继续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放弃。”
之后冯潇霆还有回应,基本也是希望外界理智批评他们的意思。
本来这场两个人的“对话”只局限于两个人。
其中网友们图个热闹。
这时候一个短视频被人翻了出来,舆论进一步发酵。
二月,姑娘们在冬奥会上表现出色,女足获得亚洲杯冠军,男足却输给了越南队,这一系列对比,激发了冯巩老师的创作欲。
他拍了短视频:“男足爱吃海参,看上去浑身是刺,其实挺软的。”
有了这段视频,人们仿佛看到真冯巩加入了“冯巩之争”。
于是更多的观点迸发出来。
02.
观点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觉得不要乱黑国足。
记者丰臻认为拿高薪说事的段子实在太低级。
记者李璇认为没必要又靠讽刺中国足球来带节奏。
中超球员杨旭强调两点。
一个是,他们习惯被骂了,但是他们还没有麻木。一个是,恳请大家跟他们一起反思中国足球。
言外之意,骂归骂,但其实他们国足很努力。
中超球员杨程则说,巩汉林就没把小品带出亚洲,贡献不高。
为国足辩护的极致理由则会像球员王晓龙说的,
“被骂很正常,梅西在巴黎也被骂。”
但你也不能说他错。
2005年,国际足联官网评出了世青赛14大新星,中青队队长冯潇霆和少年梅西名列其中。
当时很多人以为,梅西未来的最大对手会是冯潇霆,而不是现如今的拉莫斯或者登贝莱。
话说回来,这一派的观点里,还有一部分人把不能骂国足的理由归结于网友不懂球。
做了很多无偿足球数据记录工作的朱艺说,外人没资格批判国足。
同属于文艺界的演员李佳航没有为巩汉林发声,而是说,你们不看球、不懂球,就别骂。
发完博,他的评论区里一片反对之声。
接着他再次强调,你要骂国足可以,但请看过球,懂点球。
反对之声实在太强烈,逼得他在17日下午,宣布:
“即日起我关闭微博账号!”
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一个因为国足而非因为其他敏感问题退微博的演员。
确实吊诡。
被喷得更猛的冯潇霆、杨程、杨旭等人依然活跃在微博上。
甚至冯潇霆的微博简介依然是“中国男足国家队队长”,其实他已不是。
对前国足主教练李铁大力支持的董路更为直接。
他先是反讽巩汉林。
再是把攻击视线转向了冯巩。
董路嘲笑冯巩是蹭国足热度。
而且他坚信:
“我每天都在为中国足球而付出劳作
几个演小品出身的艺术家
你们对中国足球丝毫没有贡献”
之后巩汉林向网友展示了他收藏的足球,上面布满老国脚们的签名,巩汉林借此表达自己对国足的长久关注。
但大家发现这是赝品。
比如“区楚良”的名字写成了“欧楚良”。
董路借此讽刺,这场签名足球的乌龙,是巩汉林近十几年最具讽刺意义和喜剧效果的“小品”了。
董路的这些说法将舆论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与此同时,持有另一派观点的人觉得此类调侃毫无问题。
足球解说韩乔生老师认为巩汉林的说法不过是恨铁不成钢。
毕竟中国足球在亚洲都快沦为孙子辈了。
亨利一生之友、李毅吧背后的男人——李毅认为想要得到尊重,得拿出成绩。
对国足、肖战、电视剧都深切关注的编剧汪海林说,输球还有底线吗?
对村民的鸡鸭鱼肉密切惦记的大漠叔叔认为,被骂的结果还不是你们踢出来的吗?
退钱哥何胜更是拔高了主题。
他直言,男足在场上的表现“是否对得起胸前的五星红旗”。
这次退钱哥温和许多,也许如今年纪大了,他无法保持那份年轻气盛了。
毕竟采访他们的记者巢怡雯也不再触碰男足。
还有通信业专家项立刚。
他先是说冯潇霆的心态不行。
然后他指出,恢复体工队,未来10年也许国足可期。
当然集大成者就是上述的天津快板的短视频。
实际上,短视频还有另外几部分,加起来构成“国足宇宙”,更为深刻、犀利和丰富。
也是在表达对巩汉林等曲艺同行们的支持。
还有官方的下场。
人民网直接评论,不要太玻璃心。
虽然文章稍微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
也有这样比较犀利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说辞。
一,巩汉林说球员薪水配不上表现,这是事实,没啥问题。
二,巩汉林的这个足球小品确实拙劣,太尬了,真的,能找出大把短视频博主比他拍得好。
两派观点以外的看法也有。
对于这场跨界交流比赛,脱口秀演员史炎看好男足走到最后。
他分析,男足多年经历荣誉之战,势必对口水战事得心应手。
从经验教训上而言,他站到了国足的立场。
从修辞手法上来说,他站到了冯巩、巩汉林的立场。
凡此种种看法,我就不再赘述。
我从黄健翔那一句“点球!格罗索立功了”开始看球的,看球至今,我也想不起来还有多少中国足球舆论事件比这次更大。
各种观点云集,至今不能停歇。
原因之一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
你惹谁不好去惹曲艺界人士,去嘲讽相声小品演员呢?
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损人”,损起来连自己亲戚都骂。
因为幽默的本质不过如此。
你去惹了他们,那么段子自然满天飞。
比如,网友们借机搬出了早年间冯巩和牛群的相声,相声里说:
-“亚运会期间,什么最香?”
-“亚运村的饭菜最香。”
-“什么最臭?”
-“中国男子足球队临门一脚的脚最臭。”
比如,网友们也搬出了岳云鹏在综艺节目里对国足的吐槽。
当时国足队长更是公开要求岳云鹏道歉。
还比如一身正气的隔壁同行的发声。
致力于打击墓地公摊乱象的某村村民博主表示,“但是我们懂路更懂球”。
他借此声援了自己的同行前辈冯巩、巩汉林等人。
不可否认,相声小品演员在春晚上的表现也经常被观众骂。
光是冯巩、巩汉林两人就被无数次吐槽过,说他们只会照搬网络段子,只会炒冷饭,但他们基本不出来争辩。
他们更不可能下场跟观众说,“你行你上啊!”
否则只会让场面越来越焦灼。
也就像这次,留给男足的自辩理由越来越少了。
03.
两派观点里讨论的问题无非这么几个:
国足的能力到底行不行?
外行能不能对男足指指点点?
如果可以,该从哪些方面提意见?
前两点相对而言可以泛泛而谈;第三点则要求更为具体。
虽然第三点的讨论门槛相对较高,但并不妨碍多年来人们议论纷纷,从电视节目吵到了烧烤摊……
人们都觉得自己的金点子能把国足引到正轨上。
比如,有人建议让足球成为高考科目,或者建议国足学巴西、德国、西班牙;
比如,上述专家项立刚说,“只有停了一切联赛,让资本退本,恢复体工队,也许10年可成。”
他微博下的评论,也赞成他的想法。
不久前,也有类似的专家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提出,省级和国家队可以实行“部队制”训练管理。
很多具体的措施建议在现实里推行过,但都没有什么结果。
网友们等不及了,干脆突发奇想地进行了“我帮国足出主意”的活动。
比如那个亘古弥新的问题:
“如果派死刑犯去练足球,世界杯出线不了就死立执,那么中国足球会不会好一点?”
当然没必要认真回答,倒是有些酷评很有意思。
比如那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问题:
“女足代替男足,踢世界杯预选赛行不行?”
这些提议基本遵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思路,同时带来了其他的幽默段子:
让死刑犯去搞科研,得不了诺贝尔、菲尔兹就枪毙。
让死刑犯去造芯片,生产不出来就枪毙。
让死刑犯去搞艺术,成不了梵高、莫奈就枪毙。
让死刑犯去当世界首富,要不然就枪毙。
为了让老段子增加点新鲜感,干脆出了新问题:
“中国是否能打造一个节目叫《创造国足》,从十四亿人中选出个中国队?”
好家伙,通过综艺节目选出最强球星,这不是流量明星了,而是流量球星了。
当然也没必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都是图一乐,就看谁的段子更胜一筹,更下血本。
这时候,为了进一步指导现实,段子手还专门对具体战术下手。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出现了“菊花阵”。
现实里高调使用“大圈阵”。
球迷论坛里设计出“圆圆圈圈圆圆”战术:
穆里尼奥看了要流泪,瓜迪奥拉听了得沉默,不转不是克洛普。
仔细看,死刑犯踢球、综艺选秀节目、大圈战术的逻辑是一致的,他们觉得高手在民间。
不是中国人不会踢球,而是会踢球的中国人被埋没在了柴米油盐里。
C罗卖起了羊肉。
梅西逛起了菜市场。
爱生吃对手的苏亚雷斯,谦逊文雅地做起了煎饼。
除了因为不想虐待动物,邀请企鹅来踢球以外,二三十年间,网友们拿出了无穷的想象力,帮助国足勇夺世界杯。
这个同名视频至今仍是球迷们的青春回忆。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清很多的事情,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06年夏天,中国队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这些都是幽默,只怕有的人当真。
我可不是开玩笑。
一怕,有人再去实践。
比如,国足集训队这样的军事化管理方式,在2018年与2019年愣是实行了两期,带来的结果就是,11场比赛里国足取得了2胜3平6负的成绩,打进11球,丢了20球。
澎湃新闻给出的评价是差强人意。
更糟的是,四年过去了,被集训的球员没几个能在联赛或者国家队担当主力。
二怕,有人可能真动气了。
冯潇霆就在节目里坦言,“如果私下要是这么跟我说(吐槽国足),那我肯定就动手了。”
幽默归幽默,如果足球从业者分不清幽默和现实,那么悲剧的始终是国足。
或者说中国男足。
04.
一位名不见经传、但对C罗产生过影响的球员写过自述:“我不会停止微笑,更不会停止享受足球”
在文中,球员林加德说,爷爷告诉他,一个人得为家人踢球,也得为队徽踢球,也得为球衣踢球。
这份热爱和责任感帮助林加德成长起来。
他曾经被嘲笑毫无价值,被人抨击是狗×,被自家球迷谩骂是“黑鬼”。
还是当着他的后脑勺骂的。
曾经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但他不断训练、复盘比赛,在沉默中提升自己,带来不错表现,征服了球迷。
这个过程中,林加德从未下场跟球迷掐架。
这种爱拼才会赢的信念或许启发了C罗。
即使C罗37岁,也能在英超联赛上,连进三球,帮助球队获胜。
他们为每一个看自己踢球的人而踢球,他们为俱乐部踢球,也为国家队拼命。
热爱和责任感万分重要。
足球是第一运动,虽然你在表现着自己一个人的表现,你在为转会费、年工资、商业合同效力。
但很多时候,你不是为你一个人踢球。
在硬件和实力追赶不上其他国家时,热爱和拼劲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实际上,国足不是做不到。
他们在俱乐部踢得还不错,有时候很拼命,但到了国家队恰恰随意起来。
停球五米远,只传安全球,散步不回防……
(猜猜此图里有几位前国脚)
本应该是用生命在防守。
本应该再次面对强队也毫不怯场。
只不过如今这种争胜的气魄越来越没有了。
以致于很多球迷都在研究柬埔寨、文莱、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蒙特塞拉的地理区位。
球迷们关注海内外足球赛事,当然不是为了发泄怒气。
他们更想为自己主队而呼喊,而主队球员为球队和球迷而踢球。
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但很明显,这正是中国足球所缺乏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