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失去了政治家

500

1890年3月18日,柏林。

将数十个德意志邦国整合为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式向威廉二世递交辞呈。

随着这位政治强人下野,德国一路上升的国运也走到了尽头。

因为俾斯麦打造的德国外交体系,是近代史上最庞大、最复杂的外交工程,很难有人可以继续掌舵。

他主动交好法俄,但外交上又孤立法俄,他拉拢奥地利意大利,又借助俄对奥、法对意的威胁,迫使奥意倒向德国,他推动奥意结好英国,又借助英国制衡法俄的扩张,迫使法俄主动交好德国。

把原本被围剿的地缘,变成了各方都交好的力量,而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在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问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俾斯麦一面利用“三皇同盟”,把德国、奥地利、俄国以及巴尔干摆在一张座子上,通过巨大的地缘利益预期拉拢住俄国,并签署了《再保险条约》。

这仿佛默克尔主导的德欧俄乌“诺曼底四方”那样,通过《明斯克协议》保障俄罗斯的在乌克兰地缘利益。

500

另一方面,俾斯麦又签署了《地中海协议》,拉拢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的问题上,借助盟友躲在后面遏制俄国。

就像默克尔拉着《北大西洋公约》的美国、欧盟、英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共同对抗俄罗斯,自己则吃着俄罗斯的油气。

500

俾斯麦一手拉一手打,与俄国斗而不破的局面,使得全欧洲都忽略了德国的骤然崛起,并借助俄国的威胁,让德国获得了德意志诸国同盟的领导权。

看着默克尔这十多年借助俄罗斯完成的欧盟整合,套路还是有很大相似之处,最大的区别,大概是德国人把一百多年前的土鸡,变成了如今的乌鸡......

500

而对于曾经得罪极深的法国,就像默克尔拉着美英对PUA中国那样,俾斯麦不断诱导英意对法国进行围剿,自己出来当好人来拿好处,借此不断的修复德法之间的关系,迫使法国在巴尔干的问题上采取亲德的立场。

凭借着极其复杂的外交平衡,利用各个大国的勾心斗角,原本应该被围剿的德国,逐步成为了欧洲大陆的和事佬,由俾斯麦来调停欧洲大陆的一系列纷争。

500

但是,如此复杂的棋局,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操盘的。

随着俾斯麦的离职,德国的外交策略开始贪图短期利益,长期政策又从模糊转向了透明,大幅降低了外交回旋的空间,把东欧变成了火药桶。

首先,德国支持奥地利同盟在巴尔干地区东扩,迅速惹毛了俄国,沙皇对斯拉夫同胞汇聚的巴尔干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导致德国不得不与北极熊邻居直面对抗。

其次,俾斯麦一直竭力修复的德法关系,随着卸任也开始出现裂痕,俄国对巴尔干的进军,在欧洲主动对抗英奥,更让法国迅速做出了跟俄国背靠背军事同盟的决定,让德国陷入到腹背受敌的状态。

第三,德国因与俄国交恶迅速增加的军费,又导致原本友好的英国对其警惕性迅速提升,逐步调整了自克里米亚战争后的对俄单项遏制外交,致力于挑拨俄国与德国的冲突以寻求大陆均势平衡。

第四,之前俾斯麦一直利用英法之间的地缘扩张冲突做文章,不断扩大英法之间的矛盾,使得英法都不得不讨好德国去制约对方,而俄国对巴尔干的入侵使得英国把注意力回转欧洲,与法国的冲突淡化,外长不得不主动来打电话。

随着俾斯麦的谢幕,全球的政治格局全都变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绑在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上,各种极端主义思想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抬头.......

500

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去世。

当天,德国报纸公布了他八年前的辞呈,里面充斥着对威廉二世调整外交政策,破坏德俄友谊的痛斥。

而这篇辞职信中的预言,也在十余年后兑现。

德国在欧洲的超然地位瓦解,德意志联盟的德国和奥地利,成为与俄国对抗的第一线。

最终,南斯拉夫东部地区的一声枪响,把朝气蓬勃的德国带入了深渊,几代人呕心沥血打造的欧洲德意志联盟,在内部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土崩瓦解。

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更是把全世界带入到了经济崩溃的深渊.......

俾斯麦的故事讲完了。

对于那些真正的政治家,也许只有等到谢幕之后,我们才会认识到她的远见卓识和伟大。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