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朋友不是很了解,那我来聊聊“四三方案”的产生背景

【本文来自《为什么印度没有快速建设大量化肥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为什么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核心用途在于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可以从石油中可能够提取出几百种有用物质,创造出远高于当作燃料使用的经济价值。通过对石油的分解合成,可生产出的化工产品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农药、日化产品、染料颜料、医药及各种化工建材。

我国在1959年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正是鼎鼎有名的大庆油田——储量高达56亿吨,排名世界第三,能完全满足国内化肥和化纤的需求。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报复西方列强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沙特、伊朗等海湾六国召开OPEC会议,宣布将原油出口价格上调70%。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不顾欧佩克国家的严重警告,继续援助以色列。于是海湾国家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不久禁运范围扩大到所有和以色列有联系的西方国家。

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很快就从3美元每桶飙升到12美元每桶,第一次石油危机全面爆发。这场石油禁运行动效果之好,连发起国都没想到。欧美各国民众的生活品质极剧变差,最终西方国家妥协,要求以色列撤出了新占领的领土。

随后几年,欧佩克国家陆续完成了本国石油公司的国有化(伊朗更是强制没收)。再接着两伊战争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全面发酵,已失去石油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只能被迫忍受高油价,在通胀与衰退的痛苦中挣扎。

中国1949年教员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大无畏的决心与勇气废除列强(含苏联)在华的一切特殊利益,坚持独立自主,保障民众利益。与此同时,打破旧有腐朽社会结构(印度默泪中),剥除原有食利阶层的利益枷锁,并牢牢抓住了第一次工业发展机遇。

接下来的是建设难题:建立工业体系需要的钱是天文数字,我们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来?通过抗美援朝,我们是赢得了苏联援助。

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像英法是靠掠夺和商品倾销殖民地,此路不通。只能学习后发的工业强国,走美国、日本、苏联的路--对内采用工农业剪刀差积累资金。路径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韩国表示心有戚戚焉),先基础后发展。

这条道的突出特点是先难后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领导者没有大格局和极强的历史使命感是无法做到的。多数亚非拉不发达国家,则选择了另一条轻松便捷、讨当时老百姓喜欢的路,优先发展轻工业,结果怎么样不用多说了吧。

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当时的老百姓难以直接分享工业化成果。为了尽早实现目标,通过农业合作社最大程度地积累建设资金,通过反复的斗争运动铲除食利阶层的生存土壤,通过计划经济以国家意志集中资源来突破技术壁垒。

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我们有何理由不去感念!那些诋毁、谩骂的人群里有不少是当时利益受损的人,他们并不蠢,只是单纯的坏。农民默默无闻地做出了贡献,公共知识分子嗓门大,各种混淆是非。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