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嫦娥四号月球车居然还没有姓名?
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这标志着人类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随后,媒体又相继披露了探测器拍摄到的第一张近距离月背影像图,有网友形容说:“人类对这个土坑兴奋的不要不要的。”
而在稍晚时分,“嫦娥四号”月球车的官方微博也发文与国人分享喜讯:
经过26天的飞行,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和四姐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
人类探月历史已有60年,最初的探测器根本无法到达月球表面。
从1959年1月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月球1号”与月球擦肩而过。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探测器只能通过自身的推进系统,减速和姿态调整、选定着陆点后登陆。
1959年9月13日,“月球2号”在月球硬着陆——它直接撞上月球后损毁了。
前苏联发射了24颗月球探测器,进行了11次失败的月面软着陆。
那时甚至有科学家怀疑,月面过于松软,探测器一着陆就会像陷入流沙那样消失。
以一次又一次撞击月球表面坠毁为代价,这些探测器在撞击前的短暂时间里,拍摄并传回了大量月球表面的照片。
正是这些照片细节,为后来的月面软着陆打下了基础。
1966年2月3日,“月球9号”成功在月球软着陆。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
往后几十年,人类对月球进行了数百次的探月活动,但大都围绕着月球正面进行。
因为潮汐锁定作用,月球一直正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的遮挡,探测器不能和地球直接进行无线电通信,地面控制系统的测控信号也不能直接传输到探测器上。
但要去月球背面着陆,通信是不能中断的,所以之前,还没有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8年5月21日,师父们@中国探月工程 发射了“鹊桥”中继星,解决了月球背面的通信问题。
12月8日,我和四姐成功发射。
12月12日,我们进入环月轨道。月球背面软着陆,只是踏上月球的第一步。
今天,我和四姐迈出了这一步。
不过与兴奋激动相比,大家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月球车还没有姓名?
难道就直接叫“嫦娥四号月球车”吗?这个取名有点草率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