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连接伊朗-阿富汗-中国新疆的石油管道,可行吗?中伊合作如何?
2021年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德黑兰,与伊朗签订了为期25年的中伊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合作协议。今年1月,伊朗新政府外长对中国进行回访,25年合作协议正式开始实施。也就是说,2021年8月份上台的莱希政府延续了鲁哈尼政府的对华政策,甚至往前更进了一些。在合作框架内能源问题格外突出。在美军撤离阿富汗、对华友好塔利班的大背景下,如果阿富汗社会能够稳定下来,通过阿富汗将伊朗波斯湾(出海口)与中国新疆利用输油管道连接起来,将使得中国能源被封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该协议解决了伊朗对华能源保障的问题,同时考虑到阿富汗建设的长期性,将时间设置为25年长期,给予了中方建设的充足时间。
2022年,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原本由于伊朗与塔吉克斯坦的矛盾,俄罗斯对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持保留态度。而在2021年,出于多重考虑,俄罗斯方面转变态度,称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政治障碍已不复存在”,为上合组织时隔多年的一次扩充开了绿灯。
2021年4月份开始的伊核协议缔约方维也纳会谈是促进中伊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对此,中国派遣了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参会,与伊朗与俄罗斯密切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美国不公正不合理的制裁是伊核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2021年11月底,由于伊朗政府更替的维也纳会谈恢复,伊朗代表团到达维也纳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中国、俄罗斯代表团举行预会谈沟通立场。
伊朗也在北京冬奥会、新疆、人权民主等议题上给予了中国重要支持。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出席了中国主办的民主问题论坛,支持中国关于“世界上民主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主张;反对将北京冬奥会政治化,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支持中国在新疆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行为。
然而,中伊合作也并非不存在障碍。伊朗是一个宗教政权国家,伊斯兰主义根深蒂固。在冷战时期,由于苏联对于阿富汗的侵略与美国的胁迫,伊朗认为东方与西方国家都不可靠。加之传统的伊斯兰“乌玛”认同,即认为穆斯林属于一个整体,而穆斯林的使命就在于征服非穆斯林的国家。因此,伊朗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这是一个宗教头衔,意思是最高教法学者)霍梅尼提出了那句著名的“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并且时至今日都镌刻在伊朗外交部门前。作为宗教国家,伊朗不存在所谓的“神权政治”,霍梅尼的指示对于宗教人士就是最高命令。因此,虽然出于现实需要与中国合作,也会有势力不轻的保守派人士在议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内部反对与中国的合作。
对于中国而言,中伊的紧密合作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与以色列、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中东各国彼此矛盾复杂尖锐,例如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将伊朗视为威胁,伊朗则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等革命势力,双方在黎巴嫩、也门等地针锋相对;阿富汗塔利班在20年前执政时与伊朗就是世仇,其枪杀伊朗外交官的行为一度几乎在两国边境引发战火;以色列是全球反对伊核协议最明确、最强硬的国家,而伊朗的外交政策则是“与除了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平共处,但是要消灭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家也希望借助伊核协议破裂的契机,利用国际制裁打击伊朗。如果中国与伊朗过度紧密,则有“站队”之嫌,容易引起地区国家的担忧。
幸运的是,在美国战略收缩的背景下,中东各方出现了缓和的趋势;2021年10月,伊朗与阿塞拜疆同意修复就以色列问题恶化的关系。从2021年12月开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外交官在约旦首都安曼等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十几天前,沙特首都利雅得更是迎来了三年了的首批伊朗外交官,即伊朗驻伊斯兰国家组织的外交官;阿联酋的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了伊朗;伊朗也主动与阿富汗缓和关系,不仅吸收了三百万阿富汗难民,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承担了原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斡旋人角色。如果这种缓和趋势持续下去,那么中伊更加密切的合作当然不成问题。但如果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低调开启的防务合作(战机联合巡演)、沙特阿拉伯王储数年以来对卡塔尔的首次访问、以色列总理、总统对于巴林、阿联酋的历史性访问都有针对伊朗的意思在里面的话,我们对两国的合作还是会有一些顾虑存在。
单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把原油从海平面长距离输送到低温的高原,跨过各种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难度和成本应该很高。
更何况,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政治因素影响,显然不合算。
我没有考虑成本,我的想法是陆运被封锁的可能性小于海运
然后再以建设为例,阿富汗就不是一个中央政令能够传达并能在基层执行的国家,阿富汗的权利集中于部落长老手里,如果管道穿越多个部落,征地怎么办?你遇到临机敲诈怎么办?任何一个村长给你出难题,你都难以应付。这还是建设过程中能发生的问题。如果你建好了,人家政权更迭或者干脆没收你的管道怎么办?出去打一仗吗?这种沉没成本实在太大了。你看俄罗斯的北溪二天然气管道就面临这个问题,建好无法开通,这还不是赖账呢。
别总认为陆运不会被封锁,实际上陆上封锁太容易了,只要弄两个武装分子,在管道附近扔一颗手榴弹就能让你原油输送停滞。而几千公里的管道输送线上到处都有缝隙可钻。
1、在观察者网看到的,陆运成本20倍于海运成本。
2、穿越阿富汗的成本更加高昂,原因是要翻越三四千米高的崇山峻岭。
我没有考虑成本,我的想法是陆运被封锁的可能性小于海运
1、在观察者网看到的,陆运成本20倍于海运成本。
2、穿越阿富汗的成本更加高昂,原因是要翻越三四千米高的崇山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