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足球场上点球规则的一点看法

过去十几年的一个趋势是,各种规则都在朝着不利于门将扑救的趋势在走,而且球的材质也是越来越轻、越来越飘,也增加了守门员的扑救难度。

过去的老规则是,在主罚点球的球员触球之前,门将不能提前向前移动,否则要被判违例。要知道,点球的得分率大约有77%左右,而且出现了不少罚点球的各种耍弄门将的情况,门将不能动,罚点球的身体却可以瞎逼乱扭,没有fair play精神。

于是之后修改了规则,允许门将提前可以前后移动;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加了对主伐点球的球员的限制。

500

主要看第二款的第三条:球员在助跑时可以停顿,但助跑完毕后准备射门前停顿则会被判违例。

今天凌晨热刺的一场足总杯补赛又引起了球迷们对这个规则的讨论。孙兴民的点球被判违例,而且裁判判罚正确。

500

问题是,孙兴民在罚点球的时候知不知道他这么做是违例?要被出示黄牌,并且要给对方一个间接任意球。

所以规则中的一个关键词feinting个人感觉比较多余,尤其妨碍了规则的明晰性,给裁判的执法也造成了不少难度。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应该被剔除掉。

500

巴洛特利的这个点球就很聪明地避开了规则

其实本来就有不少球迷呼吁要给禁区内不同地点犯规、不同情况的犯规搞一个分级加权,意思是不都要判点球等等,裁判委员会说还是一刀切容易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在涉及到规定主罚点球的球员时,直接禁止他们抖机灵即可,这样对净化赛场空气也有帮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