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六小龄童该上吐槽大会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X博士"(doctorx666)
你告诉我 以下这段 emoji 文字什么意思:
这段话就是大名鼎鼎的 “ 今年下半年……文体两开花……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网络亚文化-六学( 六小龄童学 )
按照维基百科的严谨定义:六学是部分中国网友对电视剧《 西游记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的一些言行进行模仿和恶搞。玩六学梗的网友被称为六学家。
传播途径主要在微博、B 站、虎扑、微信朋友圈...
根据我们对赛博世界六学家的研究,发现六学有如下几个特征:
1.万事皆西游学
因为六老师在杨洁导演葬礼上推广西游记的事件(网上人称灵堂卖片),人们发现世界万物都可以用六爷这套语言体系概括,并且拐弯抹角扯到《西游记》上,并以 “ 今年下半年……文体两开花 ” 作为结束。
这套语言体系已经成了网上最流行的梗,大到历史事件,小到一张用过的卫生纸都能用六学来描述。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微博都玩起了六学。
2、复读机学,即六老师总在不同的场合说相同的话。例如:“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 孙悟空叔叔,你到底有几个女妖朋友啊 ”。
3、转移学。不管是什么话题,什么热点,六爷总能运用自己强大的语言能力,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 在国际警察日要宣传自己演过警察
△ 国际医生日也要给大家看自己演过的医生
于是,网友们开始对六爷的话术进行模仿,“ 六学 ” 也就应运而生。后续学术还在源源不断地开发中。如果说2017年末网上最火的话题是比特币暴涨,那 2018 年末最火的话题绝对当属六学。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学的疯狂传播种,六爷却被喷得焦头烂额。
我猜六爷本人没准都说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喷成这样。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六小龄童在网上还是万人追捧。猴年春节前夕,百事拍了广告《 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 》,将六爷的个人奋斗放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
△ 百事投拍的广告非常之温情
怀旧的题材、温情的细节、励志的故事,三位一体,迅速勾起了大家的集体回忆。转瞬之间,六小龄童的百度指数疯狂暴涨。
△ 暴涨的百度指数
很快,网友们开始在六老的微博下齐喊 “ 童年男神 ”、“ 大圣只有一个就够了 ”,认为六爷上猴年春晚是众望所归。而当大家注意到猴年春晚上并没有六爷的节目时,怒火一触即发。无辜的央视春晚导演瞬间被愤怒的网友喷成了筛子。。
而在此期间,六老师无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的微博粉丝从几十万蹭蹭上涨到了百万量级。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万人吹捧可能正是万人锤击的前奏。在春晚热度退却后,有网友发现,六老师开始变得极端自信。甚至还在公开场合表态:“ 没看过西游记的请举手! ”
当看到没人举手时,六爷自得地说出:“ 什么叫国际影星啊 ”,然后在掌声中 “ 战术后仰 ”,深藏功与名。
△ 战术后仰:我话俾你知咩叫国际影星
不仅如此,好事的网友们还通过深扒,发现如今洋洋得意的六爷,之前却有很多“ 黑历史 ”。渐渐地,舆论的风向发生了转变,吹捧变成了嘲讽、恶搞、娱乐。
经过 2 年的发展,网友们关于六爷的集体行为,演变成了一种成体系的亚文化。以至于如今在你视线所及之处,都能见到整齐划一的六体,谁运用得越尖酸刻薄,谁就是这场比赛的冠军。
这种亚文化的形成,其实恰好印证了互联网的一个特点。互联网舆论有时就像养小鬼这种南洋邪术:既能让人迅速膨胀,也会迅速将他反噬。
△ 想想 2 年间网友对六爷态度的变化,是不是非常贴切?
但我们也想告诉六老师,对于此事没必要烦恼。六学的本质,并不是网友们恶意的诽谤和攻击,而是一场网络狂欢。六学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和六爷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了。
因为很多传播六学的网友,他们并不是在抱着完全恶意的心态抹黑六爷。而是单纯地为了狂欢和娱乐。至于六爷为啥会被盯上,这是因为他的知名度高,有大量的话题适合被消费、娱乐和二次创作。所以六爷和网友的关系,就像是宿主和寄生虫,一个提供文化养料,另一群疯狂吸食。
而在六爷之前,被寄生的宿主就已经有很多了,比如前不久爆红的孙笑川、雄鹰高飞。这些人都是在网路间突然蹿红,然后网友们的恶搞和二次创作中,被动形成亚文化的符号。
△ 另一个宿主雄鹰高飞大师
但值得注意的是,宿主们面对网友们嘲弄,想要正向反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宿主的本质就是玩物。你越是反驳,可供消费的点也就更多,舆论的狂欢也就越会变本加厉。
△ 一个网络梗的生命周期:以六爷为例(via.@浴中奇思)
但是,搞笑归搞笑,我看章老师被喷得微博评论都设限了,这也让我有些心酸。
然而,互联网就是这么神奇,既然 pg one 都能通过公众号翻盘,在棺材里仰卧起坐,六老师怎么就不行呢?于是我决定给六老师进行一次互联网科普+危机公关,帮六老师赢回全国观众的掌声。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