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报界秘密大会:宣布进入中国时代

2021年10月24-26日,来自美国情报界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学者们在美国乔治亚州海岛上济济一堂,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方式参加了一场业内大会。参会的各部门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美国国家反恐中心(NCTC)、相关智库学者、现任政府官员等至少47名美国情报界的重量级人士。参会的人都是美国情报界的资深人士,如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前美国国家情报局首席副总监苏·戈登(Sue Gordon)、CIA第二号人物现任副局长科恩。在这场会议上,美国情报界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美国今后的情报工作,将从原来的以前苏联为对手的第一个时期、以反恐为主要任务的第二个时期,全面转向以中国为核心对手的第三个时期。这个定位,是美国情报界的一个战略性转变。

一、参加此次会议的大咖们

先让我们来看看参加这次会议的大咖们。既然是美国情报界的大会,肯定是内部保密会议,不会有什么PPT或录像公布。但敬业的美国新闻机构还是做了些努力,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在2021年11月16日以《当美国间谍展望未来时,一个目标脱颖而出:中国》为题进行了报道,让大家有机会一窥这个大会的主要内容。先介绍下参会的重要人物。

(一)美国国家情报局前首席副总监苏·戈登

这位女同志,可谓是六朝元老,在漫长的情报职业生涯中伺候过自吉米卡特总统开始后的6位美国总统,向他们提供美国情报界的总统每日简报(PDB)。戈登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的2017年,达到事业的顶点成为美国国家情报副总监,这是美国情报界最高职位之一。但是由于同川普同志不够合拍,然后听说川普同志认为她不够听话(disloyal),估计也是看不惯川普同志的很多做派,于是戈登同志在2019年手写了一封辞职信,挥挥手向川普同志提出了辞职。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也可以顺便欣赏并学习下美国同志们的辞职信是如何写的,英文原文如下:Mr. President-  I offer this letter as an act of respect& patriotism, not preference. You should have your team. Godspeed, Sue.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海登(Michael Hayden)

海登同志可是美国情报界的绝对大咖,他于1999年至2005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2006-2009年担任CIA局长。海登同志在位期间,一直对中国的华为公司不待见,坚持认为中国华为公司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估计他一直用黑莓或是苹果手机,不知道华为手机真的很好用。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CIA现任副局长大卫.科恩(David S. Cohen)

身为CIA机构第二号人物的科恩同志,绝对属于美情报界的优等生,履历亮瞎眼,拿奖拿得手软:

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耶鲁法学院法律学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法律界执业近20年,是国际律师事务所威尔默.赫尔(WilmerHale)的合伙人,被认为是国家安全、金融和法律领域的专家。科恩后来加入美国财政部,2011-2015年间担任负责打击恐怖主义和金融情报工作的财政次长,2009-2011年间担任负责打击恐怖分子融资工作的助理财政部长。

科恩同志后来转岗CIA,2015-2017年间任中情局副局长,负责管理中情局国内机关和海外情报站的运转,领导该局对外情报收集、分析及行动工作,并指导涉及新技术引入、强化与美国私营部门合作等旨在加强中情局情报任务能力的战略性现代化建设。因为在美国财政部和中情局工作时的卓越表现,科恩荣获美国财政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奖(Alexander Hamilton Award)和中情局最高荣誉卓越情报奖章(Distinguished Intelligence Medal)。科恩同志不仅学业优秀,还有表演天分,曾经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扮演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民。让我们也同时比较下正装照。

500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前CIA办公厅主任拉里·菲弗(Larry Pfeiffer)

菲弗同志在美国情报界服务超过32年,曾经是美白宫情报室高级主任和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时期的办公厅主任,是美国国家和国土安全政策、危机管理、情报战略、分析和收集、公开和秘密行动以及预算问题等领域的专家。菲弗同志退休后转战学术界,现在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海登中心(Hayden Center)的主管,帮前老板继续打工。

作为共和党人的菲弗同志一直看不惯川普,是现任总统拜登的坚定支持者。2020年10月,他及其他50多名共和党前国家安全官员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背书,加入反对总统特朗普连任这个名为“前共和党国家安全官员支持拜登”的组织,公开支持拜登。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CIA内部的中国方向专家安娜(Anna Puglisi)

 安娜同志是CIA前东亚方向专家,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拿过生物学学士学位、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及MPA。在中国待过相当长时间,曾就读于北京普林斯顿中文学校,还到过中国南开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在CIA工作期间,她担任东亚国家反间谍官,就反间谍问题向美国和外国政府最高官员、学术界和私营部门提供咨询。安娜同志同样获奖无数,包括联邦调查局局长卓越奖。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美国前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主任埃瓦尼纳(Bill Evanina)

埃瓦尼纳曾经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担任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andSecurity Center,简称NCSC)主任。埃瓦尼纳在NCSC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调查和评估来自国外的威胁情报。埃瓦尼纳曾经主导制定了 2016 年美国总统国家反情报战略,还担任国家反间谍政策委员会主席。在各种资料查询过程中,发现有美国媒体将其名字写为William Evanina,而非Bill Evanina。对此我们只能瞎猜下,情报机构的人员往往都有多个化名,这很正常。只要照片对得上就行,实在不行来个人脸识别或是虹膜识别。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上面这些大佬之外,参会的肯定还有其他重量级嘉宾,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和篇幅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这么多重量级人物参加了这个大会,证明了一点:这个会很重要!

二、大咖发言精要

这么多平时很忙,难以露面的大咖聚集在一起,讨论的肯定不是普通事情。我们只能根据蛛丝马迹和各个大咖的发言猜测下。其实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一句话:美国情报界开始调整进入第三个战略发展时期,对手是中国。让我们来看看各位大咖的发言精要,为了准确,配上部分英文原文。

(一)前CIA局长迈克尔海登

前局长海登同志作为前辈,分享了他给现任CIA局长威廉伯恩斯的建议:我对伯恩斯说“首先,你必须去中国。其次,你必须去中国。第三是,你必须去中国”。他说:好的,我明白了。(First of all, you've got to go toChina. And then second of all, you've got to go to China. And the third one is,you've got to go to China. And he said, 'OK, I got it)

同时,海登同志还说:几十年来,美国情报界一直关注苏联,然后第二个任务就是中东恐怖主义。而现在情报界的同志们已经凝聚共识: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那就是——目标中国。

(二)美国国家情报局前首席副总监苏·戈登

接着海登前局长的话,作为参会人员中曾经职位最高的人员之一,戈登同志为本次大会敲定了总基调:美国情报界从此进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I call this entering the thirdepoch of intelligence)。

戈登认为:美国情报界的第一个时代就是苏联时代,主要对手是前苏联,美国情报界主要服务于美苏争霸;第二个时代则是反恐时代,以911事件为标志,美国将打击全球恐怖组织及解除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作为头等大事;现在美国从反恐事务中抬头一看,发现世界变化太快,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已经成长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之一,美国情报界开始进入了第三个时代,那就是中国时代。

(三)CIA现任副局长大卫·科恩

看到前局长和情报总监都在强调中国方向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此次会议过度跑偏,作为CIA第二把手,CIA现任副局长大卫·科恩赶紧解释和补充:“我们是中央情报局,我们不是中国情报局。”(I will hasten to add that we are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e are not the China Intelligence Agency)。

他接着补充说:伯恩斯局长已经听取了各位大佬的建议并从善如流,马上就成立了中国任务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并且将每周举办一次专门讨论中国事物的例会。而在原来,这个每周例会的主题是反恐,这充分说明了CIA管理层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接下来,CIA内部将会整合不同部门之间工作,加强协作,并向中国方向倾斜更多的资源。他说:“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需要加强和同步我们在中国的努力”(What we've come to realize isthat we need to enhance and synchronize our efforts around China)。

(四)CIA前办公厅主任拉里·菲弗

看到领导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已经充分务虚,作为曾经担任办公厅主任的菲弗率先开始务实发言,讲讲他具体的思考,主题是如何防止中国运用大数据来收集美国方向情报。菲弗同志认为:

1、中国搜集情报的优势是人多、规模大、数据多并注重运用技术手段,中国正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收集各种大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分析大数据。

2、中国正在全方位地研究美国,并搜集各种与美国相关的大数据,这对美国情报人员造成了相当大的潜在威胁。因为情报人员首先讲究的就是隐蔽和安全,而这些隐蔽和掩护措施往往在大数据下面无所遁形,很容易就暴露。

3、中国情报部门除了关注传统的政治和军事情报之外,还将重点放在科技情报上。菲弗同志顺带表扬了一把中国:“中国在从美国公司和大学收集尖端技术的全面系统方法方面是独一无二的”(China is unique in its sweeping,systematic approach to gather cutting-edge technology from U.S. companies anduniversities.)。

三、会议主要内容梳理

上面列举了主要领导及大咖的发言,接下来就稍微梳理下这次会议的一些主要脉络和观点。

(一)认清形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加倍努力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2020年9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情报机构未能有效应对“中国带来的多方面挑战”,反而过度关注恐怖主义或常规军事威胁等传统问题。报告中写道:“如果没有重大的资源调整,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将无法取得必要的成果,以确保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在全球舞台上与中国继续竞争,并保护美国的健康和安全。”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10月5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情局承认诸多线人被捕或处决或叛变》,指CIA近日非常罕见地向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基地发送了一份绝密电报,就有线人被抓、遇害或变成双重间谍发出了警告。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纽约时报》在2017年还有一份报道指:多达12名美国情报人士被中国处决,其他人则被判入狱,使中情局在中国的情报网络因北京的反情报工作而遭到严重破坏,也是对美国情报网络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也来补一刀,他对彭博社记者说:在对中国的情报搜集方面,“我们的人工情报已经落后了几十年。我从不觉得得到了足够的情报,总是希望听到更多”。

稍微总结下,就是美国国会、媒体、用户都觉得CIA这个部门的同学们没有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状态,不但成绩不令人满意,损失还挺大。其实俺觉得,这也不能全怪CIA,毕竟CIA不是China Intelligence Agency(中国情报局),中国方向只是CIA的其中诸多方向和任务之一,谁让川普及现在的拜登总统及其团队老拿中国说事啦,这叫做:用户(白宫)迅速增长的情报需求,与厂家(CIA)现实生产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正视困难:要想搞中国情报难度的确很大

参会的专家学者及现任、退休官员们一致认为,哪怕是当年对付苏联老大哥,也没有这么费力。至于本拉登同志,后来也不是被美军抓到和处决了。而现在的中国任务,的确难度很大,中国人多活好(技术高)又低调,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难度都很大啊。怎么办啦,那肯定需要白宫和国会多给点资源,如政策、美元、特权、人员之类的,简单来说就是借此打个小算盘向上级要人、要钱、要政策。

1、大家先讨论了防守中国的难度

前办公厅主任菲弗同志使用了“中国正全面监视美国”(spied on the U.S. in such acomprehensive way)这个表达,来强调他的思考所得:

没有哪个国家——即使是处于巅峰时期的苏联——像中国现在这样全面地“监视”美国。他的核心观点就是:中国正紧盯美国,不光对传统的政经情报感兴趣,而且还将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中国采取的高科技+大数据的组合模式导致美国情报人员面临巨大风险。

更重要是思想上的落后,美国情报界的领导在思想上对中国不够重视导致的攻防不对等,是美国政府和情报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美国还没有真正将中国作为一个对手,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开展实际行动。

谈到这里时,不可避免地就讨论了到了一个敏感话题:如何看待和对待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如何对待中国在美留学生。

一派观点认为,有超过30万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中国的情报部门正利用中美学术交流的机会,大规模地渗透和窃取美国的各种先进技术并用于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所以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采取措施限制技术出口,并对STEM学科(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进行了一定限制,这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先进技术不外泄。

另外一派观点则认为: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不能因噎废食,轻易关上学术交流的大门,将来自中国的人才和学生拒之门外。要区分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和间谍活动,同时加强对美国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国家安全宣教工作。

埃瓦尼纳同志作为美国前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主任,曾领导过多项政府对知识产权盗窃案的调查。他就表示,美国不应该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顶尖学生关闭大门,但是美国的大学需要更好地了解风险。

2、对中国开展进攻更具难度

这里所谓的进攻,就是设法搜集和获取中国的情报,无外乎线人+技术两种手段。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美国国内个政府部门及盟友对于中国方向情报的需求剧增,美国情报界原来的产能和质量都不能让用户满意。而对于情报这项最古老的工作来说,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和特点,想要迅速提升产能并尽快见效,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困难如下:

一是美国原来派往中国的线人网损失惨重,要想马上补充修复网络需要相当长时间。这一点《纽约时报》在2017年和2021年的两篇报道就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在中国的间谍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2021年10月5日的文章中提到的美国CIA总部发往全球各个站点的绝密电报,指美国在最近几年的线人也损失惨重,尤其是在俄罗斯、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

而想要及时补充人员,可不容易。前中央情报局官员保罗·科尔贝(Paul Kolbe)说,美国可能希望收集更多关于中国的情报,但很难做到这一点。他说:“你不可能突然改变主意说要做中国方向业务,然后马上就能找到拥有稳定的中国渠道和资源,并能渗透到中国政府内部的线人。为了执行任务,你必须培养懂语言、懂文化、能建立深厚信任关系的线人。”一句话,一个好的间谍不是一天或是一年就能养成的,不可能直接从大街上或人才市场上就马上能够招聘到位并发挥作用。

二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于美国来说,是个大问题。中文难,难于上青天。中国方言众多,而且中文含义丰富。要想做好中国任务,不仅仅是懂得普通话这么简单,最好还要懂点京腔、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最好还会辨别严肃新闻和心灵鸡汤。即使你作为一个老外,具备10级普通话水平+1门地方方言的技能,接下来还有深奥的中文含义等着你。中国每天产生的各种新闻报道、文件报告、聊天记录、心灵鸡汤、视频音频等绝对是个海量数据,CIA要想从里面找到点有意义的东东,那可是大海捞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潜在蓝海市场,在CIA工作了35年的辛西娅·斯特兰德(Cynthia Strand)在退休后,加入了一家名为Primer的私人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其中一个主要工作方向利用人工智能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找到具体信息,然后对其进行总结,并将普通话翻译成英语。这里也可以看到,美国情报界不是靠自己单打独斗,也在积极与各种外包公司特别是科技公司合作,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CIA自己也还做起来天使投资生意,投资了不少他们认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公司。

500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是中国日益发展的大数据和高科技实力也对线人招募和派遣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纽约时报》10月文章披露的绝密电报就说:近年来大量被捕的线人损失也证明了其他国家在利用生物识别扫描、面部识别、人工智能和黑客工具等创新技术来追踪中央情报局的动向方面日益强大的实力,这使得CIA的官员与线人会面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一方面,中国人低调的作风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也给CIA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兰德公司高级政治研究员斯科特·哈罗德(Scott Harold)说:“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很难去深入了解中国的领导层。中国共产党非常刻意的降低自己的透明度,局外人很难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和影响中国领导层。”

四是从多年的反恐工作突然转向以中国为目标,CIA内部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纽约时报》10月5日的文章就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CIA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冲突上,现在要突然转向另外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一个正日益崛起和强大的政府,两个任务之间的对象、差异、难度、手法相差巨大。这篇报道还引用了绝密电报的内容,指绝密电报承认招募间谍是一项高风险业务,近年来困扰CIA的问题包括:糟糕的招募手法、过于相信消息来源、低估了外国情报机构、过快地招募线人、没有对潜在的反间谍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等。

四、读后感

作为吃瓜群众,听了这么多大咖发言和《纽约时报》记者们的点评之后,有如下读后感:

(一)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慢了半拍不止

间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情报机构是各国政府最古老的机构之一,既然古老就证明其重要性,也肯定带有相当的惰性。船大调头难,要想改变一个古老机构的作风和方向,难度不是一般般。从政府机构特性和情报机构自身职业特点来说,两者有矛盾和冲突之处。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情报机构就是一个政府官僚机构,只不过由于工作和职业特性,注重低调行事,很少有公开消息,大多数时候都是无名英雄,007系列电影只能是艺术加工看看就好。美国情报各机构作为政府部门,不可避免地有着普通政府部门该有的缺点,如人浮于事、官僚习气等。在战略方向调整上,做不到如私营公司这样对市场和需求反应灵敏,而是受制于内部繁杂的流程,特别是美国总统的执政策略和外交策略,往往会慢半拍。同时美情报部门内部人现象严重,出于情报工作的性质和职业特性,很多情报机构内部人员自认为掌握真理,对外来和尚和文化猜疑心重,很难产生信任和认同感,很难听进去不同意见,并适时做出调整。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更要看到,情报机构的工作就是搜集和分析各种情报,并将其分析结果提交给领导人作为决策参考。美国情报部门绝对是对每天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事最为敏感、也最先知道的部门,可以说,凭借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实力,美国情报部门可以掌握很多他们想知道和掌握的资讯。那么问题来了,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正在崛起,中美竞争已经热火朝天,为什么不搜集更多的情报提供给美国白宫作为决策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大致猜测如下:

一是川普当年竞选总统时,遭到了美情报界的一致反对,这中间的原因细思极恐,只能大致说下川普同志当年同俄罗斯走得相当近,美情报界官员这么明目张胆地反对有其深层次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川普同志成功入主白宫,美情报界对其工作的真正配合和支持程度可想而知。

2016年8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50名杰出的美国共和党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专家联名写信发表于《纽约时报》,公开抨击特朗普的总统候选人资格,并发誓不会投票给他。他们通过这封信警告:“我们坚信,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宫,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最鲁莽的总统。”这封信的签署人包括美国前中情局和国家安全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前国家情报局局长兼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前国家安全顾问埃里克艾德曼、首任国土安全部长的汤姆里奇,时任乔治布什总统时期国土安全局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美国贸易代表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等。

二是情报界的战略调整必须跟随美国总统的战略调整,而传统的反恐任务在上级领导没有明确要求放弃之前,情报部门仍然必须坚持做下去。拜登总统上台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够明确对华政策,驻华大使也迟迟不能到位,这其实反映了拜登及其管治团队在如何评估自身地位和实力、如何评估中国地位及实力,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中国方面有相当大的分歧和不同意见。既然白宫内部都暂时未有定论,那下面的政府部门就只能先按照旧有轨迹和惯性先自行运转。简单来说,就是上面领导还没有想好,下面同志就先继续划水摸鱼。

(二)美国主流社会和民意正在逐步正视中国,把中国当成真正的对手,这既是好事也是挑战

大家一定还记得2021年3月18日,中美双方官员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谈判,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会上怒斥美方时的金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个人认为,这些金句后面反映的其实是美国政府当时的一个错误认识和一个错误心态:美国仍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正在崛起的中国所拥有的真正实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拜登总统上台之后,拜登本人及其管治团队仍然以为美国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仍然可以凭借实力和影响肆意妄为,却没有清楚认识到世界大势正在变化,美国虽然仍然强大,但早已不再拥有如二战结束时独霸天下的实力和影响。美国政府当时的这种错误认识和错误心态,反映出了美国内主流人群和政府机构对于中国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自阿拉斯加会谈之后,拜登政府内部也在迅速进行调整,美国各种智库和学者也在不断讨论对华政策走向。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12月1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援引智库里根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称,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仅14%的美国人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调查报告认为:“在我们的研究中,多数美国人第一次将单独一个国家——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的威胁。”作为比较,研究所引用了2018年的数据,当时有21%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作主要威胁,而30%的人认为俄罗斯是主要威胁。这个最新的民意调查,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国主流社会和民意对于中国实力地位和影响的认知变化,那就是——中国是真正的对手了。

(三)中国在高科技方面取得的一定成就,让美英等老牌情报强国不再敢如原来一般肆意妄为

上面在说此次会议内容时提到,美国情报机构认为当前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科技方面的进步,使得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加大了今后工作的难度。作为美国最忠诚的小弟,他们的英国同行也对此表示了同意和担忧,那就是今后不能再如原来一样对中国肆意妄为了,干活之前得认真评估下风险,否则可能就是大件事。

2021年11月30日,英国秘密情报局(MI6)局长摩尔伦敦发表他就任以来的首次公开演讲。他表示,中国在量子工程、生物工程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能力的提升正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而西方情报界担忧,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主导所有关键的新兴技术领域。他说,未来十年的技术进步可能超越过去一个世纪科技进步的总和,这些进步对传统上以人为主导的传统间谍活动构成挑战。

在摩尔发出这一警告之前,美国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博思艾伦汉密尔顿(Booz Allen Hamilton)发布了一份题为《量子时代的中国威胁》(The Chines Threats in the QuantumEra)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一员。虽然其目前仍在该领域的很多方面落后于美国,并且也不大可能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基础研发的领导者,但它有可能在开发和部署早期量子计算的应用方面领先。

对于美英等情报机构的这种说法,我们不妨把它当成是一种对我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和表扬,但是不能瞎高兴,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心态,那就是:我们现在的防火防盗措施增强了,对手不能如原来一样想来逛逛就逛逛,想拿什么东东就直接拿走了。但是从真正实力对比上来说,这些对手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一旦他们把中国当成真正的对手加以重视,集中整合资源和力量,并想方设法升级攻防手段时,我们的防火防盗工作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小结:时代正在发生大的变化,曾经作为最保守和保密的情报机构现在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大会了。这次大会非常罕见值得重视,因为它标志着美国情报机构正在实施巨大的战略挑战,进入了以中国为核心对手的新时代。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要留给专业部门去讨论,但是从思路上来说,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在态度上,不急不躁,沉着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工作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发展高科技,这才是未来制高点;在优势上,发挥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优势,布下天罗地网;在战术上,积极跟进美方相关部署和新进展,并制订反制策略

版权声明:本内容由郑和号收集和整理,欢迎阅读和转发;本文为郑和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