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评论|如果真的有人能做“爱国生意”,那是我们国家的幸运

500

这次我们要替憎恨司马南的财富精英们庆幸。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给司马南一记重击:

开始有自媒体批量发文,将司马南与联想的“过节”,描述为一种生意,一种以“爱国”求发财的生意。

司马南的名字,被加上了诸如“资本”“流量”“变现”之类庸俗的商业词汇。

这种斗争策略,我们其实很熟悉:以前互联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不要跟傻O争论,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憎恨司马南的人,所执行的也是这样一套逻辑:你司马南整天叨叨“资本”,我们也把你背后的“资本”挖出来,大家都捞钱、都下作,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道德优越感没了,看你这仗怎么打。

 

司马南活了六十又五,做了一辈子职业“杠精”,我相信这点小风小浪,不会让他退缩,更不至于想不开,寻了短见。因此对司马南的个人处境,我是不担心的。但是发“爱国财”、做“爱国生意”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围观群众的困惑,谕之今天不妨与大家探讨一二。

我们假设真的有人做“爱国生意”吧。

有人因爱国而发财,这至少说明了,“爱国”这一理念,是有群众基础的。能靠宣扬爱国而收获流量,说明我们民族文化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还在传承;有人能够因为爱国而发财,说明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主心骨,脊梁还硬着呢,虚无主义渣滓暂时还翻不了天。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反过来,如果呼吁爱国的人,不光发不了财,还人人喊打,而宣扬恨国、要做别国走狗的人却呼风唤雨、财运亨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末日景象?这么简单的逻辑,还需要争论吗?

说穿了,哪怕司马南真的靠宣扬爱国发财了,我等爱国群众乐见其成。真的有人能做“爱国生意”,那是我们国家的幸运。

 

近年来,总有人试图污名化“爱国”两个字,我倒以为这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远的不说,在“爱国”的事情上,吴京所受的非议就非常多。尤其涉及到《战狼》等主旋律电影时,豆瓣上甚至有些腌臜小丑,气急败坏地声称,只要看到吴京,看到“爱国”,就打最低分。我们回头看吴京的电影,这里面有宣扬什么卑劣的价值观吗?有鼓动中国人去侵略别的国家吗?有干涉别国内政的图谋吗?有恃强凌弱的野心吗?

在谕之看来,《战狼》和《红海行动》这种主旋律电影,不光没有夹带什么“私货”,立意反而比《黑鹰坠落》之类的帝国主义电影高尚得多。《战狼2》里,全副武装的中国军舰已经合法地开进了相关国家的海港,面对恐怖分子对本国国民的威胁,还要等到联合国授权之后才向恐怖分子开火。《红海行动》里,中国海军的舰队在追击海盗时,面对一个根本没有有效政府的国家,仍然十分谨慎地要停在该国的领海之外。这样的克制与谦逊,是深受你们仰慕、奉之为精神始祖的帝国主义强权匪帮所做不到的。这里面有一丁点的下作念想和沙文主义倾向吗?只因为吴京号召大家爱国,就戳到某些人的痛处了?

 

一个正常的国家,它的国民,难道不应该大大方方地爱国、大大方方地发财?

至于有些人把爱国和纳粹、法西斯、民族主义等联系起来,不好意思,那是你们西方主子的传统,中国人的历史上,就没有这么肮脏的记录。

文章来源:联合体评论(ID:lht_pl)

作者:谕之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1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0
最热 最早 最新

  • 已注销用户 不看回复哦
    总比卖国生意好吧
  • 日前,堪称爱国主义青年前沿阵地的《共青团中央》官方账号发文训斥做“爱国生意”的低级网红,称“不能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批如此“爱国”的视频主播,都在讲述“自己在中国边疆地区被边防特警官兵保护的感人故事”。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对此点评:“为了博取眼球,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耻。”
    表达爱国,是正能量,是主旋律,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有人把爱国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但有人把爱国做成了生意。
    这些视频,有的获得了50多万的点赞量,不少网友被故事感动,留下数万条留言。
    团中央的文章说,为了博取眼球,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耻。
    这种冠冕堂皇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收割人们情感赚取流量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国情感的亵渎。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低级红”。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编造假新闻。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谎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脸后一地鸡毛。
    这些主播,哪来的对国家的真诚情感?他们讲着虚假的故事都脸不红心不跳,又怎能配得上“爱国网红”的称号?如此拙劣的表演,只不过是一场网络闹剧。
    而官媒《北京日报》则表示:
    自媒体传播虚假的爱国故事,早晚会被网友揭穿,结局只能是自己尴尬、网友气愤;不仅不利于凝聚爱国之情,反而是对公众爱国情感的玷污和冒犯。
    当下的社交媒体,让网友“见识”了种种“唯流量观”的难看吃相,如不堪文字、暴力图片、炫富视频、猎奇直播等等。与这些明显低俗的信息相比,假爱国故事的视频也是为了获得流量而不择手段。
    不同的是,这些视频打出了“爱国”的幌子,把爱国故事当流量密码,拿大伙儿情感当致富工具;虽然这些主播满嘴说着爱国,其行为实质却是曲解了爱国的要义,愚弄了网友的信任,同时暴露出对历史和事实的轻视。
    事实上,在有些人眼里,爱国本来就是一门生意,即安全又多金。
    不少自媒体摸准了“脉“,只要打着“爱国”的旗号,可以为所欲为,永远不怕被封号,更不用担心惹是生非。
    于是肆意妄为,甚至违反常识。
    甚至一些老外,也开始垂涎这块巨大的市场蓝海——中国的爱国生意。
    只要说爱中国,无论是真是假,无论传播的内容是否真实,流量哗哗地,钱挣的更是手软。
    一位长期靠收割“爱国流量”的大V,不算流量和广告收入,光打赏都很惊人。
    不过这次可能要玩砸了。
    无原则无逻辑地宣扬“爱国”蹭流量,渲染境内外经济社会反差,除了给自己招“黑”外,往往容易引发网络空间的舆情动荡,严重的还会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爱国流量故事”扭曲了“爱国主义”概念。爱国并不是盲从、攀比、自我感动,而是切实、自发、不掺杂利益的认同和幸福感受。打着“爱国”旗号的流量生意该休矣。
    实际上,这种打着爱国旗号任意敛财的现象已经很久了。
    如今,有关方面终于向这种乌烟瘴气开炮了,值得欣慰。
    展开
  • 人人都做的是“爱国生意”,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愁不会崛起,还愁不会强大么?!
  • 喝茶有益健康 毛主义应该是我们所有理论武器的基石.红军万岁!
    红霞映雪
    电台的讣告里经常有这么一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这句话怎么理解?是生意吗?
    想来你是明白楼主的意思的,这也杠就是在打击友军嘛。
    如果你真要答案,得去问当年政变的那伙人,让他们回答你。

  • 作者这篇文章
    分析条理透彻
    讲道理写的好
  • 云横秦岭 自豪中国人,不负万物擎天柱!
    写的好!
  • 每日摸鱼大王 摸鱼软件工程师
    主要是司马大爷,没黑料,那些自媒体挖不出来。油管上那些独运轮们抹黑司马大爷通稿是“司马大爷住厕所”,国内收黑钱的自媒体要区别口径,要么只能夸夸联想,要么就用自媒体们可能会犯的“通病”来抹黑造谣大爷。
  • 红霞映雪 无条件拥护政府!!!
    电台的讣告里经常有这么一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这句话怎么理解?是生意吗?
  • 如果真的有“爱国生意”,说明有很多“恨国党”存在,“爱国”与“恨国”是相对存在的!有很多“恨国党”存在,有人做“爱国生意”是好事!
  • 这说到我的心里话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