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的人为何爱嗑药作死?
印客美学 & ink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杜尚说,艺术是一种类似吸毒的瘾
所以一些自以为自己在搞艺术的人
就开始了嗑药之旅,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万年轻粉丝
三观必须正的公号
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不要学习那些所谓的明星!
嗑药也许能带来灵感
但这成就以迷乱和毁灭为代价
被毒品控制的艺术家随即失去对人生的控制
当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爱嗑药
同时,也向那些传播正能量的艺术家致敬
那些嗑药作死的艺术家
其实很多艺术家们都用绘画记录过毒品对于自己的影响或者感受。历史上很多知名的画家都吸过毒。比如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俄国画家马克.夏加尔、德国艺术家约尔格.伊门道夫、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等等。
我们曾经讲过天才巴斯奎特
却因长期混吸可卡因和海洛因
1988年因过量吸食海洛因丧命
关注公众号回复“巴斯奎特”了解天才艺术家短暂的一生
《The Two Fridas》1939年
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洛
热衷于毒品 酒精
做过31次手术 一辈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度过
毕加索抽鸦片后灵感如泉涌
以至在《拿烟斗的男孩》的烟斗里也要画上鸦片
美国“四大天后”之一的惠特尼-休斯顿,吸毒后失去了天籁之音,最终因心脏病和使用可卡因的综合作用,死于贝弗利希尔顿酒店的房间内,享年48岁。上个世纪70年代享誉西方世界的乡村布鲁斯歌喉贾尼斯-乔普林,则因注射过量海洛因突然死亡,年仅27岁。
60年代迷幻摇滚兴起,在迷幻药物的作用下,底靡的电子噪音和混沌的节奏回响为迷幻摇滚镀上意识流的色彩。感恩而死、平克弗洛伊德、杰弗逊飞机、飞鸟、迷幻皮革、布鲁斯马古斯、和活跃时间不长的H.P.
Lovecraft的出现使制幻剂开始运用在音乐创作中。乐队们毫不遮掩自己与毒品的关系,越是叛逆越是受到粉丝的追捧。年青人以吸毒为荣,“听摇滚乐、吸大麻、辍学”成为年青人的行为主张。
西方国家先后掀起了反毒品反制幻剂活动,对影响力极为广泛的摇滚乐队和歌手采取了必要的监视措施,滚石乐队的贾格尔、布赖恩.琼斯包括黑人歌手吉姆.享德里克斯先后因携带制幻药物被罚款和判刑。1968年,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也因类似事件被驳回美国居住申请。似乎在那个年代,没有毒品、制幻剂的摇滚就是伪摇滚。
列侬和小野洋子著名的“为和平而卧床”运动
嗑药真的可以获得灵感么?
嗑的药大体分为三类,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上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做了大量的拟精神病药物(致幻剂)实验,其中一项实验包括给受试者服用一定剂量的LSD,然后监测他们随后的行为。在一次实验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精神病学家Oscar
Janiger对迷幻药进行了研究,他让一位艺术家服用LSD后用蜡笔作画,这些画作创作于艺术家服药8小时以内。
服药20分钟后所绘
服药85分钟后所绘
服药2小时30分钟后所绘
服药2小时32分钟后所绘
服药2小时35分钟后所绘
服药2小时45分钟后所绘
服药4小时25分钟后所绘
服药5小时45分钟后所绘
服药8小时后所绘
不得不说,毒品,作用于中枢神经,用后心跳加快,血压血糖升高,大脑思维变得跳跃失控,产生幻觉。但这成就以迷乱和毁灭为代价,被毒品控制的艺术家随即失去对人生的控制。
荷兰莱顿大学的助理教授罗伦萨-科尔扎托通过研究认为,“那些抽了大麻的人以为自己创造力大涨,其实这只是种幻觉。如果想要克服写作障碍或者任何创意枯竭的问题,吸食大麻并不是好的办法,接连吸好几支更只会是南辕北辙。”
比起这些所谓的灵感,这些瘾君子其实更多的感受是,恶心。
一旦人对药物产生依赖,脱离毒品,滥用者会焦虑,进而身体难受,包括像流眼泪、淌鼻涕、打呵欠、刺痛感等,甚至还会出现幻想。
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迷幻。
请在真实中感受光明与快乐。
主编|少禾
印客美学微信公众号(ink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