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蒋介石震怒,后来为何被沉海底?
NO.1520 - 重庆号起义
作者:斌哥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巡洋舰曾经扮演了绝对主力的角色。北洋水师的“致远”“经远”,清末民初的“”海天”“海圻”,民国时代从日本购买的“宁海”号;都曾经是当时海军的主力。
人民海军历史上却只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巡洋舰,那就是原国民党海军起义舰艇“重庆”号。“重庆”号起义又最终被废弃,其过程令人唏嘘。那么,对初创期的人民海军来说,“重庆”号巡洋舰有没有意义呢?
缩水版的轻巡洋舰
▼
对于“重庆”号,有些文章已经夸张到了重巡洋舰的程度。事实上“重庆”号只能算一艘缩水版的条约型轻型巡洋舰。英国在30年代既要同列强海上争锋,又受制于国力的限制,不得不在“利安德”级后建造四艘缩小版的“”林仙”级轻巡洋舰,“重庆”号就是1937年服役的第四艘“曙光女神”号。
曙光女神号在地中海
“曙光女神”号长154.22米,宽15.54米,吃水5.03米;主机功率64000马力,航速32节;标准排水量5220吨,满载排水量6715吨。从这几个数据来看,该舰至少比“宁海”号更像是一艘巡洋舰。
但是如果对同一时期欧美海军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样的轻巡洋舰最少应该有4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但该舰却只有3座,此外其它火力也不是很强悍。有4座102毫米双联装高射炮,2座4联装乒乓炮,8门20毫米高射炮,2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等。
宁海号轻巡洋舰
在二战中,“曙光女神”号在欧洲战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是因为它的对手德、意海军并不强大,再加上“曙光女神”号本身是小块头,不容易被对方集火。1945二战结束后,英国为补偿当年港英当局使中国损失的六艘缉私艇,于是把这艘已经过气的装备送给了中国。
如果放在当时的东亚一片来说,“重庆”号也算是一艘巨舰。但是以国民党的德性,指望“重庆”号去维护海权是不现实的,所以“重庆”号唯一的用途就是参与国共内战。
不堪国军黑暗英勇起义
▼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带着600多官兵满怀希望地去英国接受培训,此时国共内战才刚刚开始。1948年当“重庆”号回国停泊在新加坡时,一位老华侨痛哭流涕地对官兵们说:抗战刚结束的时候,当地华侨的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可是国共内战开始,他们又开始被人欺负了。广大官兵对国民党充满了失望,埋下了起义的种子。
重庆号经过新加坡
更让官兵们不满的是,“重庆”号刚回国他们就被强令交出身上的所有金银和外汇,兑换成金圆券。之后的事情大家都能想到,随着金圆券的崩盘,广大官兵的积蓄瞬间变成了废纸。一时间全舰上下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满达到了极点,我地下党同志趁机做工作,最后成立了解放委员会。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南下攻打锦州,蒋介石急令重庆号开赴塔山前线。他还于10月5日视察了重庆号,在上面召开了三军联席会议。但是广大海军官兵已经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故而在塔山之战中出工不出力,变相帮助了解放军。
蒋介石登临重庆号
10月28日“重庆”号在营口,掩护撤离国民党52军。由于人多船少造成了混乱,坐镇“重庆”号的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竟然命令其它舰艇用火炮向岸上的国军和平民射击。广大官兵亲眼目睹自相残杀这一幕,内心又愤怒又无奈。
“重庆”号返回上海之后,全舰上下人心浮动,大量的水兵考虑转业。解放委员会认为必须马上行动,绝不能让“重庆”号阻止解放军过长江;于是1949年2月19日解放委员会开始为起义做准备。舰长邓兆祥并非是地下党员,但是在国民党海军中也被桂永清为代表的中央系排挤。所以当解放委员会亮明起义意图后,他表示全力支持。
1949年2月25日凌晨“重庆”号正式起义离开上海,一路北上于26日早晨到达解放军控制下的山东烟台港。之后由于考虑烟台离当时美军控制的青岛太近,于3月4日早晨开到了葫芦岛港。
3月2号蒋介石才知道,他手下最大的舰艇已经叛逃。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一面下令将海军司令桂永清免职,一面勒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炸沉。国民党轰炸机先在烟台扑了个空,一直到了3月16日,一架国民党C-47运输机才终于发现“重庆”号在葫芦岛。
那时人民解放军没有空军,虽紧急给葫芦岛调派了两个高射炮营,实际上也没有多少装备。“重庆”号本身的防空火力也不够强大,再加上燃料不足只能停泊在固定位置,成为了国民党飞机的绝佳目标。
重庆号
3月18日和19日连续两天遭遇了轰炸之后,“重庆”号受伤严重同时防空弹药已经消耗殆尽。起义人员和我方军官经过讨论后,都认可唯一能避免“重庆”号和港口继续遭到破坏的办法就是自沉。
但是自沉也不是打开通海阀那么简单的事。之前曾经考虑过征集食用油以保护船上的精密设备,因时间紧急未能实现。3月20日在打开通海阀之后“重庆”号又未能坐沉,而是向一侧倾斜。这导致日后的打捞和改造,都将变得非常棘手。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
未能修复终被废弃
▼
“重庆”号自沉之后,贺龙首长曾经接见过“重庆”号起义人员。他说从解放战争的需要来看,我们需要修复“重庆”号。但是“重庆”号所使用的弹药和机械设备都是英国生产,难以获得补充,恐怕难以修复。起义人员虽非常痛心,但也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1951年4月在全国局势稳定后,解放军计划把“重庆”号打捞出水并开始修复。但之后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和经验不足,以至于到了1953年都未能真正开始。战后随着航空化和导弹时代的到来,像“重庆”号这样的火炮巡洋舰已经彻底过时。无论是苏联和英美的巡洋舰,如果不进行导弹化改造都只能迅速退役。
“重庆”号在自沉的过程中遭受严重损坏,以至于在50年代前期根本无法快速修复。待中国有能力将其修复时,又面临着过时的问题。同时估算修复和改造“重庆”号的费用,可建造5艘潜艇或50艘快艇。显然对于当时家底薄弱的人民海军来说,光有一艘孤零零的大舰是毫无价值的。
如果“重庆”号还在国民党海军的话,其防空能力差、无反潜能力在东亚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威胁;但是现在它在人民海军手中,即使修复完成想同有美国支持的台湾海军交战,也很难保证其不会被集火而沉没。
因此中央最后决定废弃“重庆”号的舰体,将其改造成住宿船“黄河”号最终被解体。“重庆”号只在人民解放军手中捂了几天就彻底失去,这也是人民海军唯一一次有机会接触火炮巡洋舰。之后人民海军除了从苏联引进的四艘火炮驱逐舰之外就是小艇当家,直到70年代后的国产驱护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