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动漫中写实类,聚焦校园以外的少?
【本文来自《皮克斯动画长片首次设华人主角,一发怒就变小熊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长大后看过两部好莱坞动画,一部《冰雪奇缘》,一部《疯狂原始人》。观后感就是好莱坞真的是利用子供向动画做意识形态宣传的高手。而艺术上,3D加舞蹈加歌剧音乐也是半个世纪不变的特色了。
但说到剧情,真的是从人物名字到故事情节无不为偏白左的意识形态服务,纯度之高堪比《战狼2》。
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战狼2》绝对是好莱坞的好学生吴京拍出来的满分作品,不过师夷长技嘛,不丢人。
至于这部《青春变形记》,说到底是一个北美华裔拍的聚焦“华裔社区”的描述北美华裔青少年生活的电影。从观察美加的角度,其意义和60年代民权运动的诸多变革一样都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本质上,因为北美华裔力量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比重比没有实质变化,所以美帝主流社会对华裔的看法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美帝自己的文化体系下,相对更客观的观察华裔社区本身就是一种微小的社会进步。
至于动画中的“中国元素”,“唐人街的大红灯笼,中字招牌,中式建筑和女主妈妈穿的旗袍”之类,反而不过是美帝传统唐人街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类似纽约法拉盛,亚特兰大杜鲁斯华裔以新时代中国移民(改开后,特别是90年代和新世纪之后)为主体的亚裔聚居区都很难看到这种景象。
而类似大红灯笼,仿红木建筑,立式花瓶,山水画之类的布景大多也只能在高级一些的中式餐厅见到,而主要面向留学生和华侨的小餐馆,甚至很多中餐馆,反而更显普通中国路边餐馆一样有一种毫无特色的特色……
至于“世界对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都充满兴趣,对中国人生活的诸多细节都充满兴趣”,这里“中国美食”怕算是中美民间普通交流的固有频道了。而“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里的“中国”,怕是最模糊的指代了。至少可以肯定,这里的中国怕和当代PRC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这部电影和中国无关,不过是北美社会用了解少数族裔生活的少数族裔导演用电影形式来表现少数族裔的生活,且恰好导演还是女性,少数族裔是华裔。这样种族平等和女权要素有了,同时还可以在海外最大市场赚一波,且之前类似的片子成功了。所以企划一看就是能通过的类型。
女性导演这点害得吐个槽。相比站队白左标榜女权的好莱坞下的皮克斯第一次启用女性导演单独执导动画长片,传统意义上封建父权社会的日本的京都动画09年就启用了“天才少女”山田尚子做TV动画《轻音少女》的监督。16年山田作为女性就导演了《声之形》,18年大概,其导演的动画电影《利兹与青鸟》就是奥斯卡提名了(虽然可能是因为内容偏百合……)。而中国,别的不了解,至少《伍六七》背后动画公司的老板是女性,虽然大家期待的老板cos梅花十三一直未能实现。
看到这个动画广告,我到是马上联想到现在在B站追的延时播放的新番《lovelive-superstar》。里面的中国留日高中生唐可可怕才算是近年来国外影视剧中被塑造的最像中国人的中国人形象。借B站up主的说法,唐可可的人物标签是行动力强,不读空气,学霸,体能相对较差(中国体育课……),有反抗精神,不会做饭(高中生现状)。
且动画中出现中文配音,某些长段中文配音感觉可能还是中国人配的。B站看看了这个小众偶像片的基本都会感觉这就是一个在现代中国长大的女孩子。哪怕这个角色从未穿过旗袍汉服,大家也一样能看出这个女孩子同其他角色的不同和她作为现代中国女生并不让人感到违和。
说到底,还是要中国自己拍自己的当代青少年,而恰恰中国动漫中写实类的,聚焦校园的以外的少……甚至可以讲,中国TV动画主打子供向,网络动画青年向(全年龄向这种说法容易让人无解……)。而讲校园动画不好说的锅单纯扣给审查制度也是不成立的。
毕竟即便以最严格的标准,很多日本校园动画换成中国自己的类似故事也是可以在不动主体剧情只是做福利片段删减甚至无删减的情况下过审的。而在《左耳》(饶雪漫书里相对最不写实的一部)甚至能上大荧幕的情况下至少就网络动画影视审查应该根本不成为中国作不出优秀青少年主题动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