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中的三国(一):正史里的关羽,到底离小说的虚构有多远
中国近代一直流传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传》一书血腥暗黑,以艺术的形式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青少年读了确实不利于成长;而老不看“三国”则颇令人费解,不同的人解读差异很大。
年轻的时候读《三国演义》,多少次为宏大的场面、英雄的慷慨、奇谋异算而心旌动摇。人到中年,看《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三国时期的正史,刘备的仁慈、诸葛亮的妖智异谋、关张赵的勇猛都烟消云散,《三国演义》对正史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实的诸多歪曲没有了,历史运行的峥嵘大势露出了沧桑面目,那些湮灭在时光里的阳谋智慧显露出来。
杨慎在《临江仙》里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真是道尽了英雄迟暮、天道无常的沧桑感。三国是一个出场人物众多的悲剧时代,魏蜀吴太多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转眼间称帝僭号,转眼间破家亡族,上演了一出出命运悲剧。对于老人而言,看《三国演义》实在幼稚,看三国正史令人伤感,还是不看也罢。
三国的悲剧中,蜀汉人物是被《三国演义》神化得比较厉害的。其中关羽的悲剧主因在其性格和人生格局,符号化的关羽离真实的关羽颇有距离。蜀国的灭亡与诸葛亮隆中对的重大战略缺陷有关,更与关羽缺乏大局观有直接关系。
关羽本是河东郡解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关于关羽的武功神话大致有六个:温酒斩华雄、万军中斩颜良和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小道私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除了斩颜良、擒于禁有部分史实支撑,其他几件事大致都甚为无稽,下面逐一来做些考证与辨析:
壹 孙“冠”关“戴”无“温酒”的斩华雄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34岁时崩于嘉德殿,何皇后生的皇子刘辩14岁即位,何进为大将军,后将军袁隗为太傅。累世贵宠的袁家得到何进的信任,袁隗哥哥袁成的儿子袁绍先是建议何进把宦官全部杀掉,再劝谏何进调董卓带军队进洛阳,然后又胁迫何进并冒用何进名义追捕按察宫中宦官亲属,终于助推宫中政变发生。
公元189年是东汉彻底走上灭亡之路的关键一年,其后董卓废刘辩立刘协,袁绍与董卓反目逃离京城到冀州,在周毖、伍琼劝说董卓收买人心封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后,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公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己号称车骑将军,其他诸位将领都被板授官号,组成了一个各自为战的草台班子。而所谓的“温酒斩华雄”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我们来看看正史中关于华雄的唯一记载,《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孙坚移屯梁(属河南郡,宋汝州县)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阳人聚故城,在梁县西)。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征讨董卓的过程中,除了曹操主动出战,在荥阳汴水被董卓手下的将军玄菟徐荣击败外,与董卓的军队作战的就只有孙坚所部了。孙坚也被中郎将徐荣领军击败后,收散卒屯扎在阳人聚。董卓派出胡轸和吕布率军攻打,而华雄就在此战中被杀,只是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不是主要将领,仅仅作为军中都督,他的死也跟关羽没有丝毫关系。《三国演义》编造的什么华雄战败了孙坚,斩杀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都是无稽之谈。
贰 混战中突击刺斩颜良,文丑死于乱军中
关羽斩颜良倒是事实,但文丑却是死于乱军之中。据《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记载:
袁绍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好像)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亲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绍闻兵渡,即分兵西邀之。操乃引军兼行趣(赶往)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很明显根据正史记载,张辽与关羽作为先锋出其不意攻击颜良所部,两军混战在一起,关羽直接冲到了颜良的麾盖下,出其不意刺死颜良,割掉了其脑袋回到了曹军中。此战中关羽确实很是勇猛,只是记录中颜良根本没有机会与关羽对战,当然最令人奇怪的是,颜良身边将士实在形同虚设,基本都在打酱油。
而同为袁绍大将的文丑也形同废物。白马战后,紧接着文丑挥军追赶曹军,曹操亲自指挥,设计以辎重弃道上,引诱文丑的军队自乱,然后以不足六百骑兵击败了文丑的五六千骑兵,文丑被杀于乱军之中。在这两次战役中,袁绍任用的大将颜良、文丑都是徒有虚名。如果说关羽杀颜良有万夫不当之勇,那么指挥军队以一当十、阵斩文丑的曹操又该怎么评价呢?
观照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多次战争,袁绍的军队自始至终都让人感觉军纪不严,而曹军则旌麾所指,一往无前。这可能与曹操军队中实施的“士亡法”有关系。曹军的士兵妻子、子女都被迁往许都作为人质。“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士兵逃跑是要连累家人的。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24年)尚书郎高柔担任理曹掾,还曾经劝止过曹操加重“士亡法”的刑罚。
叁 子虚乌有的过五关斩六将
关于关羽护送兄嫂从曹军中出奔刘备,《资治通鉴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样记载:
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根据记载,关羽身处前线阵斩颜良之后,就从曹营出发投奔袁绍军中的刘备,过程很顺畅,曹操根本就没有阻拦。当时曹袁两军正处在官渡之战大决战之前,根据南朝宋裴松之对陈寿《三国志》的考证注解,两军应该在东郡白马、酸枣一带对峙,关羽出奔哪里需要什么过五关。
另外此时关羽身边也没有刘备的夫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无论如何不会扣留刘备的家属在军中,等待关羽特意护送还奔刘备,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和骂名。刘备的妻、子被曹军虏获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自将精锐骑兵五千人追赶前往江陵的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坡击溃刘备所部,刘备抛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刘备的人众辎重全部被曹军所获。
至于《三国演义》中赵云在战场救了阿斗刘禅,在曹军中杀了个几进几出,刘备摔子收买人心就更是无中生有。当时赵云确实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只是赵云投奔了关羽的水军,得以度过沔水(即汉水),和刘琦的万余军队相会,一起到了夏口。
赵云身带婴儿刘禅在曹军中冲杀了几进几出,实则是《三国演义》把文钦的勇猛儿子文鸯的事移用到赵云身上了。《资治通鉴卷七十六·魏纪八》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正月时毋丘俭、文钦矫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移檄州郡以讨伐司马师。大将军司马师虽然眼疾加重,仍率军亲征平叛。在一次战役中,司马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骑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是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肆 被歪曲的赤壁之战与所谓的华容道义释曹操
在历史上所有的以弱胜强的战略决战中,赤壁之战是最为百姓津津乐道而又被歪曲最严重的。来看《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记载,赤壁之战中刘备的军队先是驻扎在樊口,周瑜率水军过樊口准备攻击曹军时,刘备乘单舸去见周瑜,其后周瑜领军继续进发,战争过程如下: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黄盖诈降江中点火,将江北的曹军船只和岸上营寨都烧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献火攻之计、草船借箭、登坛借东风、三气周瑜和庞统献连环计,周瑜打黄盖都是无中生有。火攻成功后,周瑜、刘备领军扩大战果,水陆并进追赶曹操到了南郡(郡治在江陵)。曹操的骑兵在华容道确实很艰难,老弱羸兵死者甚众。而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在胡三省为《资治通鉴》做的注文里,先引《武昌志》认为是在宋代的石首,间隔9行又引杜佑的观点,“古华容,在竟陵郡监利县”。下面为原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不折不扣的主将,吴军也是绝对的主力,赤壁之战后周瑜、程普与曹仁对垒,甘宁袭取夷陵,孙权率军围合肥。刘备的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关羽在赤壁之战中根本就没有任何记载。其后刘备率军南徇夺取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事中郎将,督武陵、长沙、零陵三郡调赋税充军实,赵云则任桂阳太守。《三国演义》编撰的赤壁之战黑了周瑜,还黑了于公元209年秘访周瑜的蒋干,编出了什么蒋干盗书的幼稚情节来糊弄喜欢读奇谋诡计的大众。
伍 诸将单刀赴会与词穷的无奈关羽
而关羽单刀赴东吴谈判,则是将鲁肃的建议移花接木放到关羽身上,另外单刀赴会的是所有的参会将领,同时这次会面谈判关羽理屈词穷,胆气低落。《资治通鉴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先是设置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史,派出赴任时都被关羽驱逐而出,孙权派出吕蒙督兵二万迅速夺取了三郡,而后鲁肃又邀关羽单刀会面,当面斥责了关羽: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羽无以答。
当初周瑜死前准备征伐蜀地、翦并张鲁,在出征路上发病去世,去世前推荐鲁肃代替自己。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鲁肃劝谏孙权以把荆州借给刘备,联合刘备继续抗拒曹操,孙权答应了鲁肃借出了荆州。
在刘备以诈力虏刘璋(司马懿的评价)夺取益州后,孙权先是派出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直接拒绝。然后孙权派出鲁肃率万人屯扎益阳与关羽对峙,其后就发生了只有诸将各带单刀赴会的事。这次会面过程其实双方势均力敌,战场上关羽的军队与鲁肃对峙没有优势,刘备恐怕刚刚夺取的益州有失,于是派使者向孙权求和,于是划分三国时的荆州地,割湘水为界,蜀、吴两军罢军。
陆 骁猾关羽借汉水暴溢取胜,司马懿献解围计
在关羽的一生中,在孙权领军攻打合肥的同时,关羽挥军直指襄阳、樊城,在樊城借于禁七军被水淹没的机会擒获于禁,抓住孤身力战的庞德,因庞德不降将其斩首,这应该算是他文治武功的最高峰。但在《三国演义》中把水淹于禁七军说成是关羽提前谋划,这个在正史中没有任何依据,但关羽提前有所预备,在汉水暴溢过程中抓住时机取得赫赫战功,也可谓抓住了时势和战机。
来看看正史中的各种记载: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穷迫,遂降。
汉水八月秋汛,在《襄阳县志》里也有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另外三国志中多篇纪传里记载也不少:
《三国志·武帝纪》: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
《三国志·吴主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满宠传》: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涨为羽所没。
《三国志·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
其实这场战争,最大的争论是:为什么就只有关羽的军队丝毫无损,而且还有大船,有水军助战攻击于禁的军队。其实如果熟读正史,对于关羽手下的水军自何而来应该是有印象的。《资治通鉴卷六十四·汉纪五十六》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刘表让刘备屯扎在新野,期间与曹军小有战事。
直到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刘表,刘表病死,儿子刘琮即位,在不告知屯扎在樊城的刘备的情况下,直接率军降曹,刘琮的左右及荆州人士多归附刘备,刘备率大批荆州人士赶往江陵,命关羽统领手下的樊城水军乘船而往:“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三国志·关羽传》也有类似记载:
(羽)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適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曹军在关羽攻打襄阳、樊城之前,准备不充分过于大意也是重要原因,曹军中不乏预见到了襄阳、樊城被水淹没的可能性的,扬州刺史温恢就是典型例子:
扬州刺史温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
但对于缺乏水军的曹军而言,也很清楚洪水持续不了几天,当时满宠在曹仁犹豫不决时就曾如此劝说过:
或谓曹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汝南太守满庞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同心固守。城中人马才数千人,城不没者数板。
等到曹公与众人讨论借机从许都迁都洛阳以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意,可遣人劝说孙权从其后进攻,答应割让江南以封赏孙权,那么襄阳、樊城的围困就自解了。另外关羽拒绝过孙权为儿子的求婚,多有傲慢桀骜之行,又在接收于禁的三万降军后,擅自夺取孙吴所属的湘关粮食,这是孙刘联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曹操派出徐晃及后续援军击退关羽解除围困后,“羽遂撤围退,然舟船尤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关羽的水军并没有当时跟随一起撤退。
关羽之死确实很是窝囊,其命运还不及孙权手下的潘璋、马忠,更比不上周瑜、吕蒙、陆逊等东吴名将。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在后方被袭取后走到了穷途末路,在临沮县章乡(当今的远安县章乡)被杀,“(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
综观蜀刘集团的战略部署,荆州、益州两分兵力导致势力均弱,而且执行“联吴抗曹”战略不得其人。还是毛润之先生看得清明,他曾回答李银桥“诸葛亮怎么错用关羽了”这个疑问,评论道:
当初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