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中国家长有多少?权威部门调查了18万名学生,揭开家庭教育的真相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朗博

当一个合格的家长容易吗?

孩子内心最需要什么?

孩子需要家长关注自己的哪些方面?

......

合格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那怎么能和孩子沟通?

当然,也更不可能知道与孩子沟通的手段和途径。

幸好,今年10月,《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出炉了。

500

本调查报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在全国 31 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

通过对 18 万余名学生和 3 万余名班主任的第一手调查,掌握了全面客观的调查数据,可以为你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

01

孩子最需要什么?

孩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四、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为“有温暖的家”(39.3%、49.4%),且比例远高于“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力”。

500

500

无论是四年级学生还是八年级的,都表现出来对温暖家庭的期望。

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变得很重要。

温馨的家庭,不但决定着孩子对具体事物的态度、奋斗的目标,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也许,你和配偶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当着孩子面前吵架,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即便,你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要认真学习,但不良消极的情绪已经充斥孩子内心世界。

孩子还会乐观的勤奋向上吗?

所以,想要教育孩子,首先就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02

孩子眼中的父母

很多家长都会有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自己的话了?

这样的原因得要从自己身上去找。

对孩子影响最大人是谁?

那当然是父母!

“父母”居四、八年级学生最崇敬榜样的第一位。

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人数比例依次为 25.8%、22.5% 和 14.2%;

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人数比例依次为 29.1%、14.6%和 12.1%。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大于明星和教师,作为家长,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家长并不能很好地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行为,例如答应事情做不到,说脏话粗话,与他人吵架、大声喧哗、扔垃圾、吐痰、插队等。

500

500

在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在八年级学生的眼中,家长经常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远远高于四年级的。

这说明,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看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若家长经常表现出不良行为,孩子会认为父母“言行不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孩子以理想主义看待周围的事物,难以容忍身边事物和他人的缺点,对父母变得“挑剔”,甚至放大在父母身上看到的“不足”。

认为家长不良行为越少的孩子,把家长当成崇敬榜样的比例最高。

当家长的不良行为多,孩子就会把明星、文学作品虚拟的人物当成崇敬榜样,家长威信力自然就在孩子心中打折。

观察榜样的言行并模仿是人们间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时候家长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了。

03

如何了解孩子心理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大越不理解家长,孩子则认为家长根本就不关注自己的内心。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容易拉开亲子间的“距离”,甚至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所以,家长一定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求。

数据显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关注很少。

500

这表明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可孩子最希望家长关注的则有意思了,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差别很大。

500

四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三个方面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竟然与家长关注的一致。

500

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崇拜权威”,更容易服从外界的“要求”,会将家长对自己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四年级男生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女生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三个方面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身体健康。

500

八年级男生和女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八年级,男生和女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方面的首位均为兴趣爱好或特长。

但对男生来说第二位是身体健康(41.7%)、第三位是心理状况(33.1%)。

对女生来说第二位是心理状况(47.3%)、第三位是身体健康(34.8%)。

在初中阶段,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经历着巨大的身心变化,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

相对而言,男生更注重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更少,而女生情感更细腻、内心更敏感、更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女生比男生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

进入青春期,孩子经历着巨大的身心变化,内心对父母的“期许”也发生着变化。

如果,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捕捉到这些“变化”、没有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需求,那沟通起来肯定会很困难。


04

如何和孩子交流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尊重孩子是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

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不尊重自己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家长不听解释就批评我;

家长从不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总是打断我;

当我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长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会向我耐心说明理由。

500

如果您有上述的情况,就要改正了。

2、交流的内容。

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

这主要表现在“不与我谈心”,“不问我学校发生的事情”,“不和我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四个方面。

500

所以,家长在四个问题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报告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缺失。

有的孩子认为,家长没有教自己“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

特别与孩子进行“法律常识”、“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少。

500

3、家长要卷入孩子的学业

研究显示,家长适度的学业卷入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还对孩子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报告显示,三成四年级学生、近五成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学业卷入程度低和较低。

500

家长学业卷入程度越高,学生学业成绩越高、越认同学习的价值。

四、八年级家长学业卷入程度高的学生,学业成绩更高,成绩分别高于卷入程度低的学生 30 分和16 分。

多采用“提醒”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投入学习,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05

和孩子一起读书

调查数据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亲子阅读有关系!

越重视亲子阅读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越高。

这一点往往被中国的家长忽视。

调查报告中,显示部分家庭藏书数量不足。

近一半的家庭藏书量不超过 25 本,这很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500

家庭藏书量越多,亲子阅读越频繁。

如果想让您的成绩优秀,首先就看看你家的藏书量够不够!

再者,在“和我一起读一本书”“和我讨论正在读的书”两方面,中国大部分家长都做不到一周一次。

500

家长增加亲子阅读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孩子阅读策略运用能力越高,越能享受到读书学习的乐趣,越能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调查报告表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报告中的数据也许能让您受到启发,如何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的教师。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