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钱到位了,六小龄童就是王境泽
“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六小龄童本人
这两天忽然被六小龄童刷屏了,起因是不少人的朋友圈都收到了六小龄童代言的西游记手游的广告。
广告上六老师一袭红衣,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精神抖擞,嘴里念念有词。
仔细一瞧,这些广告的内容千篇一律,画面上辣眼睛的暴击数字挤满了半个屏幕。而另外半个屏幕,则是不要电费的探照灯特效,直晃眼。
六老师嘴里念叨的那句广告词,“重温西游文化经典”,配合一身奇怪的着装造型,从这视频背景里说出来,叫人哭笑不得。
重温经典在哪里呢?总不至于说登录即送VIP是西游文化经典吧。
说来说去,六老师的人生路上总归是离不开一块“西游”的牌子。只不过,曾经以为是情怀,不想却是为了钱怀。
代言手游页游这种事本来很正常,一个有名气的人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去代言无可厚非,只要你行得正。
古仔是贪玩蓝月的忠实合作伙伴,不知道被“绿”了多少次。但是他可以绿,却不能黑,他把大笔大笔的代言费捐成了希望小学。因而,从来只有说广告猎奇,却没有人说古仔的人品不是。
六小龄童代言西游手游却不行。并且除了他以外,任何人代言西游手游都不会叫人感觉如此难堪。
原因无他,恰恰是他总以大圣的身份自居,以西游经典文化的守护者自居,而他的所作所为,也恰恰是在践踏他口口声声所守护的东西。
六老师有一句名言: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六老师觉得自己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总是在公众场合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去批评其他西游作品。
他说自己捍卫的是什么?西游文化经典。那么我们来看看六老师对于西游文化的理解是怎样的。
我相信如果吴承恩老先生能从坟墓里跳出来,一定会大声呵斥六老师恶搞胡编乱改西游记。
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这些全都是优秀的品格,可这跟西游文化却有什么关系呢。西游记原著是一部“黑暗”的小说,通俗小说的文体之下,暗藏晦涩的隐喻。
四大名著没有一部是儿童读物,自然也绝不可能被这么几句成功学台词代表。他捍卫的压根儿不是西游文化,倒像是一脉营销公司的企业精神。
再者说,孙悟空穿皮鞋,孙悟空用太阳能热水器,这些东西里也没看出什么拼搏进取不屈不挠啊?
按照六老师的话说,孙悟空怎么能穿皮鞋呢,孙悟空怎么能吃方便面呢?你这是在践踏经典,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但是认真地讲,我不认为这些广告是恶搞了西游经典。
这些有的是商业广告,有的是公益广告,无论哪一种,都只是用了这么一个传统文化的创意,没有丑化,没有侮辱,谈不上侵害任何人的利益。
同样的,86版的西游记则是为了让全国全年龄的观众都可以看,而进行了大幅简化改编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对原著的大胆颠覆。
典型的造型上,从还原度来看,张纪中版的西游倒更接近原著,小朋友都吓哭了。
如果六老师一定要指责别人的改编就是恶搞,那么六老师的孙悟空岂不是成了恶搞鼻祖;如果你的不是恶搞,自然,其他人改编作品也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你为孙悟空谈情说爱而担忧,那么专门研究《西游记》这部经典巨作的学者,会不会因为你把西游记演成了儿童剧而担忧呢?
得以理服人,不能以名气服人吧。
况且名气再大,真要戏说胡编起来,观众也是不买账的。
六小龄童不能代表西游。为了商业而随意践踏却不自知,是他不能作为西游象征的一个重大原因;将孙悟空甚至西游据为己有,不准他人动一杯羹,则是更为狭隘的失信表现。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一个围绕着孙悟空这一个IP的大生意人。
《西游记》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六小龄童就可以撑起的。他有不止一个替身,有多位演员帮助完成危险的任务。
对于这些劳苦的工作人员,六老师从未主动提起。他不仅把这些功劳都归结在自己身上,还尽力否认替身的存在。他想要圆满。
“齐天大圣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六小龄童。”我猜他心里默念的,莫过于此吧。
他也是这么做的。早在2010年,六小龄童就跟蓝港打了个官司,六小龄童认为蓝港的《西游记》游戏里的孙悟空形象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索赔100万元。
2010年的100万可不是小数字,都能买房了。
然而,这样一个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凭什么说是侵犯了六小龄童的肖像权呢?这画上的是孙悟空,不是章金莱啊。
一审二审,六小龄童都没有获得胜诉。
法院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通俗地讲,就是六小龄童不是孙悟空,他只有作为章金莱这个人的肖像权,而没有孙悟空这只猴的肖像权。
你六小龄童,不是孙悟空。
然而,这个人已经入魔了。在他的心里,他就是孙悟空,他就是唯一的西游记代言人,这是在他看来不容置疑的。谁质疑,谁就是是非颠倒,人妖不分。
“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下来了。”这是六小龄童自己在广告里说的话。
我想他的原意,或者说他想让我们相信的原意,是一日为演员,终身为演员,要为表演艺术付出自己的一切,发光发热,至死方休。
要不,他也不会说出“猴戏不姓章,猴戏属于全中国”这样识大体明事理的话了。
但是六老师又是一个极有分寸的人,虽然猴戏不姓章,可是孙悟空他就姓章;虽然猴戏属于全中国,可是孙悟空就属于六小龄童一个人。分得清清楚楚。
他上了台,他就占了这个台,永远地占着,绝不下来,这是他的金山,是不容别人觊觎的。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路西行,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成正果,将“心猿”放下,受封斗战胜佛。这是一个由猴成人,再成佛的过程。
六老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越发癫狂,将传统文化的宝藏据为己有,却成就了一个由人成猴,再成魔的过程。
一个入魔的人,能够为斗战胜佛代言吗?
六老师本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演员,在更宽广的戏路上发展,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可他甘愿钉死在一个角色上,抛弃了自己塑造最成功的花铁干形象,而把剩下来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三件事当中:
复读,不断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同一句至理名言。
打脸,节目以后自然是喜闻乐见的,电竞职业手速的售书环节。
圈钱。广告接到手软,还出专属周边。
六老师,怕是彻底与老艺术家无缘了。
此时,我想到了一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师,活佛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先生。
游老先生今年已经85岁高龄,可活得潇洒快乐,教学生,玩某音
,精气神一丝不输给年轻人。
视频里的老顽童前一秒还满面慈祥,后一秒就古灵精怪起来,大喊“吓死本宝宝了”。
对待作品的态度,游老先生和六老师,两人高下立判。游老先生不仅从不以济公自居,还亲身指导郭德纲怎么演济公,让他放开了演,就要演得和自己不同,演出一个“郭式”活佛济公。
在一次节目中,对待艺术的态度上,游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名言警句。
游老先生不是济公,却真活成了济公,好一个逍遥自在。
六老师不是大圣,却真以为自己变成了大圣,反落得一个满面愁容。
记得西游记里我们熟悉的两句台词,是“俺老孙来也!”和“吃俺老孙一棒!”,但这两句词的声音并非出自六老师自己,而是出自李世宏和李扬两位先生。
所以,让六老师自己喊出这两句经典台词是办不到了。
但是现在一边“捍卫”西游经典,一边数钱数到手麻的六老师,有一句台词倒是说得特别好,每次出场都要表演一下。
就是那句经典的:“真香!”
你们的大圣早就被六耳猕猴打死了,活下来的这个真身其实是王境泽呀。
说起来,有没有哪位读者想来讨论一下
《西游记后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