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去,做自己的英雄

500

这两天最火的话题一定有奥运会。北京时间7月23日晚上7点,推迟了一年时间的东京奥运会,总算开幕了,真的是磨难重重。

就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一名正在读大二的00后快手用户与平台合作共创,发布了一条用纸做出来的高燃短片,名为《决战东京》,看过后,忍不住为年轻人点赞!

有时候不禁要问:人类为什么需要奥运会?

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在这个赛场上,总有人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发现无限可能。

(一)英雄,英雄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注定是最特殊的一届奥运会——它延期了整整一年,开幕式上没有观众,很多时候,参赛选手也必须佩戴口罩参加。

但,这也是最能体现奥运精神的一届奥运会,毕竟,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依然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运动员参赛,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不屈,是对糟糕世界的反击。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欢呼雀跃,而随着比赛开始,有关奥运的热度也在一直持续上升。

500

还是类似问题:奥运会,凭什么有这么大魅力?

古老的奥林匹斯山诸神已经是远古神话,在现今世界里,这大约是最能体现“英雄主义”这四个字的舞台了。

我想,这正是奥运会的最大魅力。

你看,在过去的奥运会上,我们总能记住那些难忘的瞬间:

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该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这也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96年,中国选手王军霞在第26届奥运会女子5000米比赛中,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东方神鹿”冲过终点后,把国旗披在身上,双手兴奋地舞动着旗角,环绕赛场,这一刻,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中国观众的脑海中。

2008年8月18日,国家体育场,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刘翔在九万名观众的注目下,因伤黯然退场。

几乎每一届奥运会,都会让我们看到英雄——看到英雄意气风发,突破极限;看到英雄咬牙坚持,扛着自己前进;也看到英雄跌倒之后,重新爬起。

在那些观赛记录里,那一句“更快、更高、更强”,鼓舞了无数赛场上的运动员,以及赛场外的你我。现在,还要“更团结”。

当然,英雄并不只是在奥运会赛场上。

不信,你可以打开快手。在奥运会开幕前,快手推出了一个主题宣传片,在这段短短的影像中,我们同样能看到很多“英雄”:

61岁的大爷“最潮刘老头”,坚持健身40余年,在同龄人含饴弄孙的年纪里,他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麒麟臂和六块腹肌;

因为意外失去右臂和右腿的年轻人郭少宇,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念,不懈努力后,历时19天骑行2200公里征服川藏线;

9岁的攀岩运动员、永不服输的篮球少女、专业能力盖过颜值的女跆拳道教练……

你难道不同意他们也是“英雄”?

在快手的小屏幕里,奥运绝非只在那四年一次的赛场上,只要心存奥运精神,永不服输,突破自己的极限,人人都可以是英雄。

而他们的秘密,也已经写在影片里,只有三个字:

奥力给。

(二)从“奥利给”,到“奥力给”

几年前,有个词从快手平台上诞生,很快风靡整个网络,甚至出了圈,入选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这个词就是“奥利给”。

作为快手老铁自创的感叹词,“奥利给”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它具有两个特征:土味和正向。

也正是这两个特征,让“奥利给”风靡全网。这绝无贬义,正是“奥利给”和快手的结合,让无数普通人发现了自己的可能性——“原来,我可以做到”。

500

不过,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在这次快手奥运宣传片中,昔日的“奥利给”,已经升级为了新的“奥力给”。

一字之差的背后,含义已经完全不同。

昔日的“奥利给”,是作为普通人的快手老铁为自己打气加油,战胜一切人生困难,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今日的“奥力给”,更多是与奥运精神连接,顽强复顽强,拼搏再拼搏,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在平凡的人生赛场上,“跟奥运冠军,一起赢”。

从“奥利给”,到“奥力给”,至少代表了精神层面的三个进化:

第一,生活之中,除了要给别人加油,更要对自己鼓劲,看看奥运会,看看那些被不断突破的记录,你要知道,人生有无限可能。

第二,人的命运,是有机会改变的,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想要做到,就要加把劲,再加把劲,等到突破现有极限,就是一片新的海阔天空。

第三,过去更多强调生活的美好,但现在,不必刻意回避生活的残酷,有不足,我们要深刻反省。但有时候,偏见与苦难会不期而遇,有些困难,扛扛就过去了,有些难关,咬咬牙便能挺住,有些当初你以为战胜不了的,回头看,都能战胜。

以上这些“大道理”,在此次奥运精神里被凝结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作家罗曼罗兰的口中,它们被写成“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快手上,它就三个字:奥力给。

依然土味,依然短促,依然直白,但它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此时简单来讲,就是给体育竞技赛场上的奥运英雄加油鼓掌,给生活中在人生赛场上每一个不屈不挠的你我,大喊一声“奥力给”。

(三)从崇拜英雄,到成为英雄

英雄,我们并不陌生。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需要英雄。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歌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神往少年得志、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敬佩敢于改变旧制度、不断突破极限的尤利乌斯·凯撒。

在中国的文明史中,我们也传颂类似的英雄故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相信大家反复看到: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这,其实就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道理:

人们崇拜英雄,编写英雄故事,最后,其实是普通人变成为英雄。

这个道理,横亘古今。即便是在21世纪。

不信,你看:

且不说在过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突袭,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走过五百多个团结抗疫的日日夜夜。

就在最近这段时间——

我们看到,在近期的暴雨洪水里,有手挽手搭成人墙的普通人;有飞身而下,扶起落水市民的普通人;有在乘客滞留的火车站里演奏《我和我的祖国》的普通人。

我们看到,在突发的南京疫情里,有响应号召连夜核酸检测的普通人;有心怀乐观,笑对灾难的普通人;也有接过防护服、口罩,自发成为志愿者维持秩序的普通人。

显然,这些“普通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英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他们大喊一声“奥力给”。

除去这些让我们揪心牵挂的“灾难”,日常生活里的普通英雄也随处可见。

可以回到快手,重新看一下这部奥运宣传短片——

在赛场内外,身残志坚,不断突破自我,咬牙坚持的普通人;一次次爬起、一次次跌落,一次次哭泣后,一次次又向头顶攀爬的普通人;把一件小事做了40年,与年龄赛跑、与衰老抗争,始终不曾放弃的普通人。

在快手上可以看见,从普通人到英雄,距离没那么远。

(四)结语

沙子粘合在一起,可以成为抵抗时代风浪的礁石;普通人有了共同的精神力量,也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回到上面,“奥力给”,不得不说,这个短促有力的词语,堪称这个时代普通奋斗者的檄文,当人们互相高喊“奥力给”时,意味着抱团取暖,也意味着志同道合。

快手的奥运宣传短片,也许本意是让我们一起为奥运赛场上的体育英雄鼓劲,“奥力给”是加油的另类翻译。

但现在,它自然生长出了更多含义——

这是最好的时代,人人都有机会。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每个人前进的路上,总会有各种挫折和教训,真正的勇者,不会回避问题,而是吸取教训,拍拍灰尘,继续前行。

生活不就是这样一场人生奥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场,在需要鼓励时,在倍感孤独时,在撑不下去时,别忘了大喊一声“奥力给”,然后,去做自己的英雄。

站务

全部专栏